人在三国,从速通开始一统
繁体版

第51章

    他的话还未说完,外面一人急匆匆走到孙观身边,递上一张纸条。孙观快速浏览后眉头紧锁,看向郭威:“主公,交州出兵了。”

    这是想趁乱捞好处吗?士家何时也开始干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了?

    陈宫瞥了孙观一眼,质问道:“出动了多少人马?”

    孙观将纸条呈给郭威后拱手禀报:“军师,交州方面派出了三千兵马,现已占领浈阳,现正朝着曲江和桂阳两县进发。

    “士家这是想趁火打劫啊,安稳守着交州不好吗,居然对我们这种处境的人下手抢地盘。抢也就罢了,还派出这么少的人马,这是瞧不起我们,还是觉得刘表军不堪一击呢?”

    郭威将纸条搁置一旁,神色严肃地道:“看来,我们还得跟交州较量一番。”

    计划全面受挫,陈宫深知,刚才所提出的建议已然落空。他凝视远方的陵县,沉吟半晌:“现下只能寄望于石广元不负所托,成功说服黄忠加盟我明军,唯有如此,我军方能重整态势,回归正轨。”

    陵县县衙之内,

    黄忠正细致打量着坐在身边的石韬。

    尽管旁边那位光头男子并未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心中明白,此人应是郭威麾下一员。

    黄忠原本并无意向与石韬会面,

    然而,帛书上的一句问话,却触动了他的心弦——

    是否还记得当初从军的初衷?

    这句话令他回想起当初投身军旅,只为保家卫国,无奈烽火连天,群雄逐鹿,令他对这乱世渐生绝望,遂辞官归隐,选择了相对安定的荆州。

    身为大丈夫,自当成就一番伟业,虽然他身为中郎将,却因非刘表亲信,始终未能跻身核心,只能在外围游走。

    “黄将军。”石韬看向黄忠,“将军肯接见我们,这足以证明您心中仍牵挂着天下苍生,期盼黎民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即便如此,又能怎样?”黄忠并未否认这份心意,但又觉得,乱世之中,何时能盼来真正的和平,各方势力你争我夺,百姓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天下太平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

    “若你们是来劝我投降,不必多言,否则,休怪本将取尔等性命。”

    面对黄忠冷硬的话语,石韬却朗声大笑:“将军误会了,在下并非前来劝降。”

    裴元绍一头雾水,扭头瞥了眼石韬,心想这老石是不是犯糊涂了,明明是替主公招揽人才,怎会说自己不是来劝降,若非此意,那来此又是所为何事,难道就为了吃这一顿饭?

    若是吃不上这顿饭呢?

    石韬未理睬裴元绍的困惑,裴元绍思索片刻,也便不再言语,只管挽起袖子大快朵颐,毕竟劝说之事并非他的拿手好戏。

    黄忠被石韬弄得满腹疑惑,抬头问道:“那么阁下此行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在下此来,不过是想谈谈杞县百姓的生活现状。”

    石韬见黄忠没有打断,便笑着继续道:“想必将军也知晓,自从我家主公接手杞县以来,周边及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纷纷涌入,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皆因主公仁慈宽厚,一心为民,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祉。”

    “杞县的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对我主公感恩戴德,无论老少,都虔诚祈祷。不久前,主公召集在下等人商议,欲兴办学堂,让贫困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并设立养老机构,收留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此事如今已在筹备之中。将军真的忍心破坏杞县这片人间乐土吗?”

    黄忠没有回应,只是默默注视着石韬。

    旁边的裴元绍擦了擦嘴角:“就是啊,咱们主公是多么好的一个人,我们的军队深受百姓爱戴,黄将军若是没去过杞县,不妨亲自去看一看,‘军民鱼水情’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百姓把我们当作亲人,我们也把百姓当作亲人,嘿,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未见过这种景象,在别的地方,那是绝对看不到的。”

    “兜了一大圈,你们终究还是想让我归顺。”黄忠面容平静,语气却不再冰冷。

    关于杞县的事情,黄忠也略有耳闻,那里的百姓生活富足,许多人都愿意迁居于此,尽管田赋稍高,但却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商家只需按照县衙的规定缴纳税款,不存在过桥税、入城税以及人丁税。

    石韬微微一笑:“将军,即使在下说并非为了劝您投诚,您或许也不会相信。常言道,好鸟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我家主公胸怀天下,我明军志在天下百姓安宁,追求天下大同,将军拥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又何必随张羡一同走向末路?如今我军已分兵攻占桂阳、零陵两地,切断了张羡的粮草补给,刘表军亦正向长沙挺进。将军智勇双全,岂会看不清,张羡如今还有几分生机?”

    黄忠默然不语,只是低首陷入沉思。

    石韬见他不说话,淡然一笑:“想来黄将军在长沙,也听说过在下的名号,在下不过是个山野隐士,您或许还不了解,徐元直与我为何再次出山,共赴杞县辅佐主公。”

    徐元直,黄忠并不认识,但对于石韬,他却清楚其乃荆州赫赫有名的大儒,曾多次拒绝刘表延揽,如今却追随了郭威。

    这让黄忠不禁产生了好奇:“究竟是何原因?”

    “其实很简单,只是为了家中能有二亩薄田,每日三餐温饱无忧,不必担忧盗匪侵扰,每天醒来,都能看到一家老小和睦相处,欢声笑语。”

    “你现在已经做到了,何必在此说这些?”

    黄忠手持汤碗,斜睨了石韬一眼,显然认为他在胡扯,他自己都已经实现这样的生活,为何还要提及这些。

    裴元绍在一旁插嘴道:“黄将军,我们是做到了,可百姓们又有多少家能做到呢?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今日你杀我,明日我杀你,百姓在战火纷飞中,别说能吃上饱饭,就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现如今杞县百姓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日子,难道将军忍心亲手打破他们的安宁生活?老裴不相信,您真是那样铁石心肠之人。”

    裴元绍咕噜噜地喝了几口汤,接着说:“老裴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谁能让我吃饱饭,我就跟谁,百姓也是一样。我们主公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看北面庐江等地的百姓为何纷纷涌向杞县,黄将军莫非真的未曾想过其中缘由?只怕您心里明白得很,既然明白,又为何要与百姓对立呢?您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老裴我,大概也能猜到几分。”

    “哦?”黄忠放下汤碗,盯着裴元绍,“那你倒说说看,本将此刻心中所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