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从速通开始一统
繁体版

第78章 无暇顾及

    涿州城。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还没坐稳,赵云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已经接管涿州城两天了。

    而涿州留守下来的许褚和那五百幽州军,现在也在城中东北方向的营房里住宿。

    “军师啊,那许褚的话,有几分可信啊?”

    赵云当初带领军队抵达涿州城外,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但对方却直接出城表明愿意将涿州交给他们。他虽然半信半疑,但想到对方只有五百人,自己几千人,轻易便能击败他们,于是带领军队进城了。

    一进城,他就安排人宣传蜀军是百姓的队伍,甚至开始派兵修缮城中有些破旧的房屋,张贴告示,宣传蜀军目前的税收情况。随后又叫人把诸葛亮接了过来。

    “八分。”诸葛亮将茶水放在一边,等赵云坐下后想了想;“许褚所言,与我们分析的大致相符,幽州的确只是在试探我们,想搞清楚我军的情况,从而判断我军是否能成为他们的盟友,共同对抗东吴。”

    “军师啊,东吴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东吴可不可怕,你得问问曹操,他继承曹嵩的基业,麾下谋士战将众多。”

    主公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是因为他放弃了一部分税收,而正是因为这个放弃,才使得占领区域能迅速稳定并发展起来。

    “军师,只要一场战斗,他们就能明白我们是可以成为他们的盟友的。”

    “我们双方并非敌人,难道他们还会调兵遣将,过来与我们一战吗?”将茶碗放下,诸葛亮低头思考了一下:“实际上,我个人倒是希望能与他们结盟。虽然不知道这盟约有多真诚,但在短期内,荆州也不会与我们交战,这对我们控制几个郡是有好处的。”

    哎...

    关羽将茶碗放下;“你说的都对,可问题是主公那边怎么想呢?我们虽然知道对方的意图,但主公那边还不知道啊。”

    他想了想;“要不,我立刻派人去...”

    关羽话还没说完,一个人就走了进来。

    关羽一看是在长坂坡收复的赵云,将茶碗放下后问道:“赵云,有何事?”

    赵云微微拱手;“将军,军师,主公从江陵派来书信。”

    主公的书信,关羽从赵云手中接过稍微一看后感叹道;“能跟随主公,真是我关羽这一生的荣幸啊。”

    诸葛亮在旁边听他感慨的样子,轻轻敲击桌子:“你就别感慨了,快说说主公说了些什么。”

    关羽将手中书信递给诸葛亮;“主公说,关于和荆州方面的问题,由我们全权负责,并且指出,在荆州问题处理好后,根据情况,发兵荆州。”

    诸葛亮将信中内容看完,透过大门看向外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把书信放下说;“主公,真是让孔明佩服啊。”

    “你就别说这些了,现在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

    赵云站在一旁,见军师在思考,他立刻把行军图挂上。

    诸葛亮看了眼行军图后说;“荆州暂时不必发起进攻,曹操的兵力尚未行动,我们一旦进攻,对方必将增援。等他们先动手,但赵云现有的兵力,可以考虑进攻新野。”

    “那荆州那边呢?”

    “荆州那边,我去见荆州的士族,目前与他们联合对我军有利,既然他们有意示好,我们也要表达我们的立场。可以和他们结盟,共同抵抗曹操的压力。”

    “可是。”关羽看向手中的茶碗,似乎有些犹豫,诸葛亮问道:“有话直说。”

    关羽抬起头;“但是军师,我们与他们结盟了,将来若是要出兵荆州,岂不是不仗义……”

    诸葛亮站起身;“区区一纸盟约罢了,成大事者,怎能因为这点小事而瞻前顾后。”

    他沉默了一下,补充说:“众多谋士之中,找个合适的理由出来,难道困难吗?”

    不,不困难,颜良敬佩地竖起大拇指;“军师就是军师,你看这话,说得真是高明。”

    我们,终究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

    宜春,一进入这座城市,步骘立刻明白了,为何豫章西部的百姓,在郭威的明军到来后,没有太多反抗。

    太惊人了,明军的纪律,大概是他迄今为止见过的众多军队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另一方面,他们与百姓的关系,看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你能想象,由于桥梁尚未建成,几个孩子无法过河,那些明军士兵甚至没有脱下衣服,就背着孩子们渡过河流。当你路过那个村子,听闻一位乡亲的母亲生病,你只需告诉巡逻的明军,他们便会立刻行动起来,制作一副简易的担架,抬着她送往远处的军营。

    与百姓携手并肩,豫章西部很快就被明军占领,这并不令人意外。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中军大营,请你们立刻离开。”

    步骘对明军的礼貌感到惊讶,这让他们能够迅速站稳脚跟。

    换成其他军队,可能早就恶言相向了,还会跟你温和地说话?更严重的,可能就要拔刀相见了,毕竟这是中军大营,是主帅居住的地方。

    “在下步骘,是豫章太守派遣来的使者。”步骘微微拱手,从衣袖中取出拜帖。

    门口的校尉虽然不识字,但看到对方彬彬有礼,便点了点头;“请稍等,我去通报。”

    步骘和随行的人站在门外等待。没过多久,两人走了出来,一位身着铠甲、年约五十多岁,另一位则看起来三十多岁。

    “步大人光临,黄忠未能远迎,请恕罪。”黄忠笑着走到步骘面前拱手。

    “不敢当。”步骘看了一眼黄忠旁边的人,问道:“这位可是石韬石广元?”

    “正是。”石韬微微拱手,然后指了指里面;“步大人,这里不适合谈话,请进屋谈。”

    三人进入客厅,茶叶被端上了桌。

    步骘看着淡黄色的茶汤,端起来后皱了皱眉,他不敢喝。

    石韬并不觉得奇怪,当初主公研制出这种茶时,他也曾担心喝下去会出问题。然而,喝下去后并没有什么危害,反而精神焕发。

    “步大人,这是我们主公发明的茶水,喝了能让人神清气爽。”

    真有这等好处?

    步骘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确凿觉得精神好了许多。

    黄忠一般不参与文官事务,他只是端起茶碗喝茶。石韬等步骘放下茶碗,这才问道:“不知道步大人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步骘放下茶碗;“是这样,我豫章郡的全体军民,愿意从此投靠郭大人。”

    投降?

    石韬和黄忠对视一眼,黄忠有些不解:“你们手中可还有五万多兵力啊。”

    步骘苦笑两声:“五万多兵力又如何,赵太守没有天下之志,又不想让百姓受苦。豫章郡东西两侧,群狼环绕,豫章一只羊,如何又能在这夹缝中生存?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跟随着一方,狐假虎威吗?第一可以让百姓免受战乱,第二,也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

    黄忠沉默不语,石韬想了想问道:“赵太守,该选择的,难道不是江东军吗?我明军虽为后起之秀,但当前实力和影响都不足。而江东孙策,可是历经两代基业。从选择上来看,他难道不应该选择孙策,为何会选择我家主公郭文臣呢?”

    步骘瞥了一眼石韬:“这还得多亏了贵方,在孙策军撤离的时候,散播出了不少的谣言啊。”

    石韬有些惊讶地看着步骘:“步大人这话,可是让人有些不明白啊。”

    步骘解释道:“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去过江东,那边的将士虽然不如明军军纪严明,但也断然做不出什么欺辱小姑娘老太太,更不会无辜斩杀百姓。那孙策为一方霸主,虽性格上有些孤僻,但也绝对不会说出屠城这样的话来。肯定是让人给阴了。”

    如今,豫章争夺利益上,共有三方:南郡刘表、长沙郭威和江东孙策。

    刘表如今让张羡军残部和郭威折腾得无暇顾及,根本不可能过来插手。

    唯有郭威。

    郭威在杞县一定隐瞒了自己的实力,否则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涌现了一万多兵力,而且都是能征善战的士兵。他把控的机会很好,在桂阳零陵兵力抽调一空后才出手,当地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如何能挡得住他的进攻。

    只是,在与张羡作战时,他在豫章恐怕腾不出手来。而最好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造谣。

    造谣孙策军畜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