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未来,朱元璋拜我为大明国师
繁体版

第七章 永乐大帝朱棣!(求追读~~~)

    说句实在话,抛开个人恩怨不谈,朱元璋做的这些事情,还真当得起后世千古一帝的赞誉。

    傅英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内心对于这位洪武帝非常敬佩。

    但他这次写奏疏,并不是单纯的来称赞洪武帝,而是来寻死的,所以不能一味的称赞。

    在回来傅家府邸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了,整篇奏疏的结构到底如何来处置。

    按照《治安疏》的架构,就连海瑞这样不畏生死的直臣,都要上来先赞誉一番嘉靖帝,作为借鉴,当然也要学习这样的内容架构。

    只不过一半是学习《治安疏》,还有另外一半,则是傅英个人单纯对于朱元璋的敬佩之意。

    但他现在要求死,那就只能按照后世对于这位洪武帝的评价,一一写到奏疏当中。

    “陛下虽有万世不朽之功绩,但亦有过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皇汉武亦有大错,更何况陛下乎?”

    “秦皇一统天下,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万里长城,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使得数百年纷争不断的战乱时代终成过去,百姓本应安居乐业,修生养息。”

    “奈何大秦律法过于严苛,赋徭繁重,使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后又巡游求仙,焚书坑儒,使得大秦民心,分崩离析。”

    “故,大秦虽得天下,但却失了民心。”

    “秦皇驾崩,秦二世更是加重赋徭于百姓,苛捐杂税更是逼的百姓苦不堪言,最后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被楚霸王项羽灭之!”

    “故,大秦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然,因严苛刑罚,负重徭役,赋役,失了民心,终,二世而亡。”

    傅英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长舒一口气。

    虽然刚开始,看着好像在称赞朱元璋。

    但是实际上他真正想要上奏的内容,是从这一段秦始皇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丫鬟却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少爷,外面有官员点名要见你!”

    傅英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这大晚上的,还有谁这个时候出门溜达?

    虽然有疑惑,但他还是让丫鬟去领人进来。

    结果话音未落,就有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都说颍川侯,教子有方,但是没想到本王都亲自下榻到颍川侯府,却依然还没有见到人,你们傅家是不是真的像外界传言那样,压根就不把我们朱家当回事啊?”

    傅英听到这个时候,再次皱眉。

    这个声音似曾相识,但他一时半会儿却记不起来到底是谁。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身穿红色衮龙袍,身姿英挺,眉目之间都挂着一股威严,但眼神之中却布满怒意的年轻人。

    又是一位藩王,但却是傅英从未见过的藩王。

    在这名藩王身后,还有两人。

    一位是国字脸,眉目温和的年轻人。

    还有一位则是面容黝黑,浓眉大眼,满脸杀气的中年人。

    身穿衮龙袍的年轻人,在看到傅英的第一时间,就非常不爽的说道:

    “你就是傅伯伯的儿子傅英吧,我燕王!”

    燕王?

    永乐大帝朱棣!

    傅英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之后,就再次认真的上下打量了这位后世传颂的永乐帝。

    没想到这位永乐帝,年轻时候,就已经拥有不怒自威的气势,看来跟着徐达常年在漠北征战,还是颇有收获的啊。

    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小子的眼神之中,现在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憨憨感。

    有那么一瞬间,傅英都差点恍惚,这位燕王殿下不会真的就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撞人吧。

    太子朱标在通过晋王朱棡知晓,傅英愿意上疏劝谏朱元璋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四弟朱棣,让这位文武全才的弟弟,过来特别照拂状元郎。

    顺便也是想要侧面看看这位状元郎上的奏疏,是否真的能够打动洪武帝。

    本来太子朱标是想要自己亲自过来,跟傅英商议奏疏细节。

    但是现在皇宫里面,朱元璋一直陪伴在马皇后身边,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大明国事。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身为未来朱元璋的接班人,大明江山的储君,太子朱标就需要自己替父皇处理国事政务。

    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太子朱标,只能派遣一位自己信任的人,来跟傅英交流,然后再好好商议一下如何写这封奏疏。

    除了被太子朱标派遣过来的燕王朱棣之外,另外两人也都不是什么小人物。

    眉目温和的年轻人,是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也是以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三大智囊团之一,后被大明无数读书人尊为典范的方孝孺。

    只不过现在这位方孝孺还尚未考取功名,在刘伯温的浙东集团里面,做着一些可有可无的杂事工作。

    但是洪武帝,却一直对于这方孝孺的聪明才智非常欣赏,一直想要提拔他,为朝廷所用。

    让人意外的是,方孝孺自己拒绝了这种不经过科考,就直接步入朝堂的渠道。

    用他的话来说,他要靠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光明正大的进入到大明朝堂。

    或许这就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气节吧。

    朱元璋面对方孝孺的拒绝也没有说什么,反倒是鼓励他,大明朝堂会一直等待着方孝孺这样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加入。

    虽然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因病去世,但是以他为首的浙东集团,在大明朝廷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强大。

    尤其是在经历过胡惟庸案之后,整个淮西集团可以说是受到非常巨大的重创。

    这两年浙东集团也是很好的把握住了时机,趁势崛起,在朝堂之上引进了不少浙东的年轻力量。

    只不过就在整个浙东集团规划着美好蓝图的时候,没想到两年时间不到,就会爆发出空印案。

    这次空印案,牵连的官员,幅面之广,可以说远超胡惟庸案。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空印案除了淮西集团的官员之外,还有很多浙东集团的官员。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这次只要跟空印案有关联的官员,全部都是夷三族的大礼包套餐。

    如果真的发生了的话,那空印案不光是对淮西集团打击很大,对于浙东集团打击的力度或许会更大。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浙东集团,在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了,这次新晋状元郎傅英要为此案上疏劝谏洪武帝,瞬间就颇为关注,更是第一时间就要派人过来一探究竟。

    只不过为了防止朱元璋的猜忌,整个浙东集团的上层官员商议许久,觉得不能派出盛名太大的人过来,但却又不能随便派一人。

    最后才确定了方孝孺这个少年天才读书人!

    PS:今天或者明天应该就可以把签约的全部事情搞定,所以各位彦祖们,再次求一下追读,推荐各项数据了,恭祝福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