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未来,朱元璋拜我为大明国师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大明各位藩王为天下安定流过多少血!

    公审现场一时之间,气氛变得有些讶异和诡异起来。

    原本信心满满的众多文官,现在见识过傅英的伶牙俐齿之后,也是犹豫着要不要继续上去对峙傅英。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朱元璋,终于开金口,颇为不爽的骂道:

    “你们这群蠢货,审案第一要素就是要让犯人害怕,胆寒,从气势上面,审判官就要全方面压制住犯人的气势!”

    “可是现在你们这帮酒囊饭袋,就直接让这个毛头小子给压制住气势,还怎么继续往下审?”

    “还有咱昨天明确告知你们要顺着《治安疏》,一字一句的全部给反驳回去!”

    “可你们现在在干什么?”

    “来来回回永远都是拿着冒犯君上,大逆不道之类的名头来呵斥傅英,这种审讯,怎么能够让他服气,又怎么能够服众?”

    “哼,如果你们今天还是继续拿着大逆不道之类的审讯名义来继续的话,那么我看今天公审就可以到此结束,直接宣判这小子无罪释放吧!”

    文武百官听到朱元璋这一生冷哼,瞬间吓得当场再次跪拜下来。

    众人都非常清楚,这位洪武帝,现在是真的生气了。

    只不过是碍于皇城门脚下还有数万名围观的京师老百姓,否则的话,早就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秦王朱樉也是颇为无奈的扫了一圈众多文官,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故意而为之。

    他内心对于傅英提出来的关于藩王分封制度质疑颇有微词,毕竟他就是这个国策的受惠者之一。

    如果真的让傅英劝谏成功,朱元璋改了主意,要重新优化藩王分封制度的话,那么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这些藩王们。

    现在面对傅英的这篇《治安疏》里面提到的分封藩王制度的各种不好,如果真的想要反斥回去的话,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可以反驳回去的地方。

    可现在这帮老学究经过一晚上的研究,反反复复的就只会痛斥傅英大逆不道,这种话听着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这些人不可能真的反驳不了,应该就是不太愿意反驳而已。

    或许,往更深层面去揣测的话,这些人甚至想要用这种方式方法,来对抗父皇这些年所作所为吧?

    正是因为如此,不要说朱元璋生气,朱樉他自己都彻底看不下去。

    如果真的按照父皇现在的说法,直接宣判傅英无罪释放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空印案又要再生事端。

    到时候这批官员,可能会因为这个转机,获得一线生机。

    这是他朱樉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因为这些官员都是坚定的太子党,将来一定会成为他登基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不管怎样,都不能让这个傅英被免罪。

    想到此的时候,秦王朱樉的脸色,不由自主的变得更加严厉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身穿大红纻丝绯袍的老者紧赶慢赶的跑了过来!

    翰林院和国子监的老学究们,终于来了!

    原来在这次文武百官公审的时候,秦王朱樉就暗中请示朱元璋,可以把翰林院和国子监,这帮每天研究学问的老头们一起拉过来!

    这帮老学究每天研究圣贤之道,才思敏捷,不管傅英如何狡辩,肯定会被反制!

    朱元璋也没有多想,就直接暗中准允。

    这帮老学究在过来的途中,就一直有小太监不断的跑腿转述公审现场的情况!

    当听到傅英的精彩反驳直言进谏,众人也不由得暗中称赞。

    但同时他们也是压力倍增,知道这次傅英不是什么善茬。

    等到这帮翰林院和国子监的老学究跟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等人行完礼节之后,众人就推举出来一位书生。

    朱元璋看着翰林院率先派出来的人选,也是下意识的眉头紧皱。

    因为眼前这个人还是有点印象,跟黄子澄一样,都是少年读书天才。

    但是因为科举一直封停,后来就被胡惟庸举荐来到京师。

    只不过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规划,这些人都是留给太子朱标和皇太孙朱雄英,也就没有给他们实职。

    齐泰除了和黄子澄一样,在东宫伴读之外,他还兼着翰林院的史料修撰工作。

    后来在宋濂的赏识之下,也会时不时的来到国子监教学!

    算得上一个年轻有为之人!

    只不过现在谁也没想到翰林院和国子监这帮老学究,会让齐泰打头阵!

    “臣齐泰,对于这封《治安疏》有话要讲!”

    朱元璋则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点头应允。

    “准!”

    随着朱元璋一声准允,齐泰穿过文武百官,来到了皇城门楼,盯着傅英。

    傅英则是看到齐泰的第一时间,脑海中就冒出来了两个字!

    缘分!

    没想到会接二连三的遇到建文帝的三大爱将!

    先是昨天晚上写奏疏时候的方孝孺,接下来又是今天质问他的黄子澄。

    没想到现在又跳出来了一个齐泰!

    如果没有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个人的辅佐,或许建文帝还真的不一定能够让朱棣靖难成功。

    但齐泰压根就没有打算给傅英死牢时间,上来就直接反斥道:

    “大胆竖子,你在《治安疏》上,公然辱骂圣上,把大明看成朱家一家子天下,让大明天下老百姓,去供养朱家藩王宗室,乃是亡国之策!”

    “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你可知道,魏晋时代,魏文帝曹丕执政之后,就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治世,队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力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导致曹氏一族藩王宗室,一直处于混吃等死状态,在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之变,导致司马氏专权,架空魏氏。”

    “到了宋祖建立大宋之后,更是发扬光大削藩政策,第一不允许宗室子弟在军队中任职,第二严禁宗室子弟到边陲任职,第三还不能做士官,考官。”

    “第四,严禁皇亲国戚成为宰相!”

    “第五,有资格参与朝会的皇族子弟,不能发表意见,只能躲在一旁看热闹。”

    “结果大宋面对辽军进犯,签下了檀渊之盟这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之约,后来更是被大金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但是到了我大明朝,朱家各个藩王为了大明朝打了多少场仗,留了多少血?”

    “这些年来,秦王殿下坐镇西安府,晋王殿下坐镇太原府,燕王殿下坐镇北平府,宁王殿下坐镇大宁府......”

    “九位皇子,虽然身为藩王,但却坐拥九府,镇守我大明边疆,组成两道守护大明的防护线!”

    “因此,大明才能够避免边疆受外敌侵扰,免受北元余孽骚扰,大明才能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多年的努力,却被你一句轻飘飘的藩王分封制乃是吸附在大明老百姓头顶上的亡国之策,击溃的一文不值,简直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