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高保真音箱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高新技术企业

    以下是旧内容

    “原来是邹老板当面,幸会!幸会!”

    马钱来握住了邹正道的手摇了摇。

    尽管脸部已经不由自主的微微抽动,但马钱来凭借着多年商场养出来的定力,还是克服住了自己的本能吐槽。

    先说些不知所谓的场面话和一些信手拈来的客套举止来缓解一下自己那复杂的心情。

    主要是邹正道之前那一副“为人民服务”的姿态太深入马钱来的脑海了,而刚刚邹正道突然切换的商人嘴脸,再配合那番动作戳到了自己的笑点。

    “不敢,不敢,哪敢被称老板,不过是小本买卖。”

    看出了马钱来的异样,邹正道也很有耐心。

    两三秒后,马钱来缓了过来。

    说道“那我们聊聊价格,邹老板对这套产品的定价是多少?”

    “刚刚我可是在邹老板的介绍下,成交了好大一笔订单。邹老板可要多多照顾一下老兄。”

    对于马钱来的脸皮厚、黑白颠倒的举止,邹正道并不太关注。

    因为邹正道当时就是一个“尽职尽业”的志愿者,促进客人和会展的交流本来就是自己的职责。

    至于“处心积虑”,那是坚决不能承认的。

    相反,对于报价才是邹正道心里的大事。

    对于价格,邹正道经过了和几个客户的交谈、前世道听途说的经验和自己产品的定位,心里已经有了底。

    国际上较为知名品牌的高保真音箱市场价大致在100~150美元的区间,其中渠道商大概要拿着售价的15%~20%的收入。

    而杂牌的高保真音箱的市场价大致在70~105美元的区间,其中渠道商大概要拿着售价的20%~40%作为利润。

    也就是说知名品牌的高保真音箱出厂价大致在80~127美元,杂牌的出厂价大致在42~84美元。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款的报价,同时也没有包含关税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马老板对于我们这款音箱也是非常了解,那些杂牌音箱是没法跟我们的音箱来做对比的。这样,我给个良心价,一套音响90美元如何?我能保证我卖出的每一台音箱都能达到这个质量。”

    “如果你卖出的音箱出现了质量问题,一年内我承诺包退换新。”

    这是非常有诚意的报价了。

    九十美元贵吗?

    那要看和谁比,如果和欧美大牌的高保真音箱相比,肯定不算贵的。但和亚洲四小龙生产的杂牌音箱比,价格绝对是偏高的。

    但也不能这么算,亚洲四小龙生产的杂牌音箱不仅是在音色上比不过邹正道的音箱。

    而且那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出了厂门口就不负责了,可没有邹正道承诺的一年包退换新。

    要知道传统的音箱,一般出现质量问题都是寄回厂商维修为主,维修费、运费渠道商出。

    甚至部分的渠道商会自己养一批人来专职维修。

    包退换新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对马钱来非常有杀伤力的。

    这可以大规模的减轻因为质量问题产生的库存积压和两地沟通成本。

    要知道,哪怕是香江这种和大陆相连的地区,和大陆的交流也是非常困难,不然也就不会有两地背包客的出现了。

    当然,这个邹正道推出这个政策也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

    原因之一就是这款音箱的分频电路采用的LCR分频,这种传统电子元器件是非常不容易坏的,更何况邹正道在设计电路的时候还做了一定的安全冗余。

    另一方面是有自己在最后把关质量问题,相信能大规模的杜绝工人疏忽这种常规问题的隐患。

    毕竟这才一千台,自己熬熬夜就可以把产品都过一遍。

    至于扩大生产后自己没法管的过来的问题,到时自会有解决的办法。

    最后哪怕真的有那千分之一的概率坏了,正常执行就好了,只要规模不大,也花不到几个钱。

    主导权来到了邹正道这边。

    马钱来仔细思索了一会。

    用右手比了个七的手势,说道。

    “这个数,我在你这里先定一千台。要知道你这一款音箱一点知名度都没有,我在香江、新加坡、宝岛铺货来验证你的产品市场也是非常困难。”

    邹正道看懂了马钱来是在点出的自己无法反驳的缺陷。

    那就是哪怕这款音箱的音质再好,没有知名度就是硬伤。

    这也预示着为了商家如果推销自己的产品,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推广成本。

    也是马钱来从来没有问过音箱品牌的原因。

    杂牌叫什么名字,没人会关心。

    只要店家获得了与同类商品相比起来足够大的利润,就一定会有动力推荐自己的产品。

    同时,邹正道也看出了马钱来在有意展现自己的渠道。

    但这东西没有实地考察过谁知道呢?

    自己没考察过就当没有。

    邹正道相当务实。

    自己做了一套音箱样机就敢拿到会展找订单,别人会不会更大胆可不好说。

    “81美元,但要先付给我总额七成的订金。”

    邹正道开始图穷匕见了。

    甚至为了掩盖他心虚的事实,还抬了下被压低的价格。

    是的,马钱来在贪图这笔订单中转手贸易的利润,但邹正道看上了马钱来的美妙~~本金。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一般是在下订单时给三成,交货时给七成。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贸易一般小体量的公司都做不了的原因。

    但邹正道在赌,赌马钱来看好这个产品的前景。

    赌马钱来信任会展的背书。

    赌马钱来愿意承担资金上更大的风险。

    “邹老板也太会算计了,把压力都推给我这边。”

    “我都没有看见货呢,就要我承担七成。”

    “这不地道。”

    邹正道感觉气氛一下子就凝固住了。

    广交会已经几天了,邹正道不是没有接触其它的客商,但好几个已经谈到最后的客商都是在最后这个环节功亏一篑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不愿意承担七成的风险,只愿意承担三成。

    其它的就是不给订金,交货给三成,等东西卖出去后再给七成的尾款。

    前一种如果自己真的是常规的有一定资金的企业也是可以接受的,后一种就是在检验邹正道的智商。

    沉默的气氛都快压迫的邹正道想要“自宫”一刀,看看有没有希望了。

    这已经是会展结束的最后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