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高保真音箱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以下是旧内容填充:

    “在国外对讲机等了20多年,寻呼机才成熟?”

    邹正道心里有些想笑,但面色不显。

    “但不代表着在国内对讲机也要等20多年才会被寻呼机取代。”

    邹正道用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强调道。

    “我们国内能发展的那么快?”

    刘舒华发出了灵魂上的疑问。

    “寻呼机对比对讲机来说优势很明显,一是能够实现异地拨号,只要信号塔架的多,从京都直接拨打到羊城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距离的限制。”

    “二是能直接拨打视没有联系准备的陌生的联系人,也就是说两个陌生人只要交换了电话号码,就能够直接联系到对方,不用事先匹配对讲机。”

    邹正道解释道。

    “对讲机到寻呼机的迭代,并不像汽车之间的迭代一样。”

    邹正道顿了顿,举了个例子。

    “落后世界10年的汽车,在国内依然有市场。因为他们所能起到的基本功能一样。也就是城市间的代步。但对讲机到寻呼机的迭代并不相同。”

    看着大家若有所思的神情,邹正道继续道。

    “对讲机只能够实现短程,并且事先调试好的几个频道之间的联系,距离短且有限制。但是寻呼机想要联系其他的人时,只需要拨打一个特定的号码。而且国家肯定会大力的发展基础建设,寻呼台就是其中之一。寻呼台绝对会以一个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全国铺展开来。”

    当然这两者都是早期的无线通信工具。

    无线电通信机支持的双向语音通信,BP机主要功能及接收简短的文字信息或回拨通知,到最后都会被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手机统合并淘汰。

    通信行业或者说电子行业每隔10年,业务生态将会大不一样。

    “而且你们明年才开始建设工厂,但今年已经在国内有了寻呼台,明年会有更多的寻呼台。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实在想不到理由去买一台对讲机而不是寻呼机。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和我一样。”

    邹正道最后强调道。

    “啊,怎么会这样。”

    刘舒华被邹正道的情绪带动,显得有些紧张。

    和21世纪的人频繁辞职,工作就只是工作,公司要破产与我何干,只要发工资的心态不同,这个时代的人们一旦选择一家企业上班,很可能就是一辈子都呆着这,那是真的把公司当成了家。

    “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

    刘舒华本能的向提出问题的人寻找答案。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带你的领导去参观一下申城或者羊城的寻呼台。了解一下寻呼机在当地的发展情况。”

    邹正道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吐露了答案。

    毕竟自己在他们面前只是一个小年轻,他们之中最年轻的刘舒华,也比邹正道年长10岁。

    如果自己不直接了当,等他们缓过情绪,这些其实都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办法。

    这种功劳是自己辛辛苦苦营造的,怎么能不利益最大化。

    “如果他有上面的关系,也可以让他询问一下,打探打探国内对于寻呼机的发展态度。”

    邹正道继续补充道。

    “待他了解到事情的全貌,自然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既然你们已经在收音机领域有所建树,已经做到全国闻名,那为什么不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呢?”

    邹正道顿了顿,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说道。

    “而且你们的红灯、飞乐等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全国那么多仿制你们的,就可见出一斑,为何不继续使用,研发成功卡式收录机后继续使用该品牌,以便于在这个市场重新立足。”

    刘舒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嗯,也对。”

    “我也感觉这个小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一直默不作声的刘建国很罕见的说了话,还是表达赞同的话。

    “如果寻呼台,能够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铺设起来,真的就没有对讲机的市场舞台了。”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悲观,对讲机一直到21世纪还存在。在火车列车通讯、应急救援等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是在这个人群并不富裕的时代,哪怕在军队这种不太在乎花费的地方,都没有人手配备一台对讲机,可见其的鸡肋程度。

    那在普通人群里,又有谁需要他们呢。

    也就是个玩具罢了,邹正道内心想到。

    但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打断了邹正道的思考。

    “小同志,虽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每个国人都有的心态。但如果你是胡编乱造,试图扰乱国家的决策,那你就要小心了。”

    刘建军此时的脸上有些肃杀。

    邹正道今天才出现在自己眼前,就吐露了国家会大量建设寻呼台这种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确实很不同寻常。

    虽然猜不出邹正道的意图,但刘建军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但此时,刘舒华却站了出来说道。

    “阿叔,我相信小走。他是不会害我们的。而且对讲机的前景到底怎么样?我们实际考察一下不就知道了。”

    在刘建军的目光注视下,刘舒华的话越来越小声,快三十的人了像个十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样。

    “毕竟真理是实践出来的。”

    刘舒华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最后一句。

    一场感谢邹正道的午餐,刘建军两人却觉得味如嚼蜡。

    刘建军和刘建国两人心想着赶紧去羊城的寻呼台一探究竟。

    刘舒华也是一样,但不同的是,刘舒华是真的感激邹正道对自己的帮助,这场午餐是感谢宴,刘舒华自然会尽心招待。

    邹正道看出了刘建军和刘建国两人的急切,主动说道。

    “两位叔叔,如果有事可以先行离开,不必在意我们的感受。”

    邹正道落落大方的说道。

    “对呀,二叔三叔,你们有事就先离开吧,我可以在这里陪着小邹同志。”

    刘舒华想在这里陪陪邹正道,便顺着说道。

    “行,那你们两个好好聚聚,我们就先走一步。”

    刘建军接着了台阶,顺势拉着身边的刘建国一起离开了。

    “邹兄弟真,不好意思,我两个叔叔都是急性子。我自罚一杯。”

    说着,刘舒华就给自己征满了一小杯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