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墨府
墨府占地辽阔,分东,西,中三路,后花园假山,湖泊相映成趣。
穆夫人给姜南安排的宜安院,位于墨府的东路,是墨府景致最好的一处院落,与穆夫人居住的正院不过隔了一洞月亮门和一处连廊。
穆夫人自两年前得知女儿的消息,便预备下这个院落,花了不少的功夫来布置。
自己亲手布置的院落,女儿终于住了进来,穆夫人觉得异常的满足。
尤其女儿出落的落落大方,知书达理,和侯爷一样明亮的眼睛,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的容颜。
都让穆夫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伤心。
穆夫人领着姜南走进宜安院,一位四旬左右的嬷嬷,并十几个丫鬟迎了上来。
“奴婢给姑娘请安”,恭恭敬敬跪下给姜南磕头行礼。
“无需多礼,都起来吧”,姜南吩咐知秋:“知秋,看赏”。
知秋应诺。
众丫鬟忙给姜南道谢。
“以后你们都要尽心尽力服侍姑娘,不可让姑娘受了怠慢和委屈”,穆夫人发话,丫鬟自然应诺。
穆夫人这才指着那个嬷嬷给姜南介绍:“这位是穆嬷嬷,以后就是你屋内的管事妈妈,你也见见。”
姓穆,那就应该是母亲的陪嫁丫鬟,自小就服侍母亲的人。
姜南给穆嬷嬷见礼:“见过嬷嬷,嬷嬷安好”。
“使不得,使不得,姑娘折煞奴婢了”,穆嬷嬷侧身避开姜南的礼,看着姜南悄悄红了眼眶。
“外面天寒地冻的,夫人和姑娘快进屋。”穆嬷嬷迎姜南等人进屋。
一进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姜南感觉舒服了不少。
穆夫人问姜南:“现已过了午膳的时间,南儿是先用膳还是先沐浴。”
“母亲,女儿和父亲在船上用了午膳,女儿想先沐浴。”姜南在穆夫人面前并没有拘谨,而是大方的向穆夫人表达自己的喜好。
穆夫人听了果然很高兴,笑的眉眼弯弯。
姜南指了知秋给穆夫人介绍:“母亲,这是自小就服侍女儿的知秋”。
“知秋见过夫人”,知秋见姑娘提及自己,忙跪下给穆夫人磕头。
穆夫人见知秋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容秀丽,目光清正,一看就是在大户之家经过熏陶,礼仪规矩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穆夫人褪下了手上的玉镯:“跟着姑娘背井离乡,辛苦你了,姑娘日后还需要你尽心服侍,这只玉镯就送你当见面礼了。”
“知秋谢夫人恩赏”,知秋双手接过玉镯,再次给穆夫人磕头。
之后姜南沐浴,穆夫人便等在宜安院。
待姜南沐浴过后,穆夫人还亲自给姜南绞干了头发,梳了发型,挑选了衣服给姜南换上。
把姜南当小孩子一样照顾。
姜南微微的笑,任由母亲装扮自己。
穆夫人望着身穿冰梅暗纹的湖绸褙子,陈绿色绣白玉兰的八湘裙,梳着双垂髻,戴着碧玉簪,目如秋水,面若桃花的女儿,满意的点了点头。
“去看看侯爷和少爷在哪里,让他们回正院用晚膳。”穆夫人朝着小丫鬟吩咐了一声。
小丫鬟应声而去。
丫鬟给穆夫人和姜南披上披风,簇拥着俩人向正院而去。
来到正院,穆夫人让她院子里的嬷嬷,丫鬟,拜见姜南。
“夫人日盼,夜盼,终于把姑娘给盼回来了”说话的是一个四旬左右的嬷嬷。
“姑娘,老奴是赵嬷嬷,会做五十多种不同口味的点心,姑娘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吩咐老奴。”
“赵嬷嬷,大家都知道您能干,你老人家,也给奴婢们留些颜面,和您一比,大家都像那呆头鹅似的。”
一个十八,九岁的丫鬟笑着打趣赵嬷嬷。
赵嬷嬷乐呵呵的笑:“紫鸢姑娘才是夫人身边一等一的能干之人,若没了紫鸢姑娘,老奴们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紫鸢管着穆夫人院子里嬷嬷和丫鬟的月例钱,众人听了都抿了嘴笑。
紫鸢走到姜南的面前:“姑娘,奴婢是紫鸢。“另几个丫鬟也给姜南见礼。
“奴婢是丁香”
“奴婢是蔷薇”
“奴婢是海棠”
“给姑娘请安”
穆夫人的四个大丫鬟,人如起名,个个貌美如花,人比花娇。
姜南笑着让知秋给大家见面礼。
几个丫鬟有些意外,俱都看向穆夫人。
“既然是姑娘赏的,你们拿着便是,这也是姑娘给你们的恩典。”穆夫人笑吟吟的对几个丫鬟道。
几个丫鬟给姜南道谢,纷纷给姜南说自己擅长什么:“姑娘若是需要,尽管吩咐。”
姜南笑咪咪的点头。
待墨尧和墨阳回到内院用膳,墨尧看着姜南和穆夫人,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说笑。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墨尧心里期盼姜南能够回京,可又怕姜南不适应京城的生活。
现在看姜南与母亲相处融洽,应该也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吧。
之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用膳。
姜南看桌上的菜,有一半都是江南菜式,知道这是母亲特意为自己准备的。
姜南心中热乎乎的,第一次对这里有了家的感觉。
晚膳用了一半,墨府的大管家来报:“侯爷,有贵客。”
墨尧看了看天色:“把人请到书房。”还是等姜南放了筷才去书房待客。
墨阳正在给姜南讲京城的趣事,又有书房的小厮来报:“夫人,侯爷请姑娘去书房。”
穆夫人闻言,眉头几不可见的蹙了蹙:“是谁来见侯爷?”
小厮不敢答话,只是用手指了指皇宫的方位。
墨夫人会意,对姜南解释道:“是宫中的那位,按血缘你应当唤声表哥,南儿莫怕,母亲陪你过去。”
姜南和穆夫人来到外院的书房,两名带刀侍卫守在书房的门口,侍卫为俩人通禀。
“快请舅母和表妹。”一个悦耳的男声吩咐道。
姜南随穆夫人进入书房,看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子坐在书房的主位,父亲坐在男子的下首。
姜南垂下眼睑,随母亲给男子见礼:“给皇上请安。”
“民女见过皇上”。
“舅母快起”,皇上走下主位,亲自把穆夫人扶起。
这才看向穆夫人身后的姜南:“想来这位就是舅舅,舅母的明珠,朕的表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