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80:从黄大仙开始致富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九章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花钱(求月票、订阅)

    “还是得想办法,改造出一台锉刀开槽机!”

    想到水泥厂厂房内的大批废弃机床,秦军的信心足了点。

    再说,他现在也不是一个人奋斗。

    想到正在帮忙造回转窑的几个钳工师傅,秦军还真想把他们召回来。

    “再忍一忍,就只有一百件锉刀,不至于!”

    现在他们这里哪哪都需要水泥和钢筋,所以,这两个业务只能扩大,不能裁掉。

    那么,开槽机这东西还就避免不了。

    因为开槽机这东西,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

    秦军亲自用过的开槽机,就有墙壁开槽机、木工开槽机、刀具开槽机。

    他以前甚至还用过数控刨槽机,所以,现在可以用刨床改造一台锉刀开槽机。

    或者干脆用镗床进行改造,都一样。

    刨床结构简单,再弄上合适的刀头,给锉刀开槽还不简单?

    只不过,他这边还在做生产计划、工艺流程设计的时候,岳林就找了过来。

    “老板,生产注塑机的各个配件,模具我们已经制作的差不多。”

    “不过,有些小件,我看图纸,好像并不用开模。”

    说着,岳林把几张图纸放在秦军的办公桌上。

    秦军拿过来看了看,确实都是一些小配件。

    比如螺杆、螺帽等等。

    攻丝机、套丝机,有点夸张了,这些机器现在还用不到。

    毕竟不能因为制作螺丝,就要制造一条生产线吧?

    但是你自己不造,买还就很麻烦。

    想了一下,常用的螺丝机械有冷镦机(俗称打头机),搓牙机,钻尾机等。

    有这些机器,直接可以上螺丝生产线。

    现在这些机器国内肯定有,但是他不知道去哪里买,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

    要是自己做,那又陷入无限循环。

    因为制造这些机器,也许还要用到其他机器。

    最后,他是不是要弄一整套工业生产链?

    “真不行,我自己手工加工一些,还有什么困难?”

    岳林抽出一张图纸,道:“这东西更麻烦,我感觉技术难度很高。”

    “咦?这个也没法做?还真没法做。”

    “这个交给我,以后我们会用到很多,还必须得做。”

    一看那长长的体型,其上还套着轴承,秦军就知道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传动界的扛把子,也可以说是传动之王的滚珠丝杠吗?

    当时画图纸的时候,他都没有任何特殊想法。

    现在想一想,这个时代的滚珠丝杠,可不是谁都能生产的。

    滚珠丝杆看着其实就是一根长长的螺丝杆,上面夹有一些轴承。

    只不过,这个东西越细,越长,加工技术难度就越高。

    第一个难度,就是加工材料。

    如果材料合适,其实这就是一个长螺丝杆。

    只不过,说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现在这种小工件,好像就只有美、德、日三国可以加工。

    而之后,好像就剩下德日两国了吧?

    秦军记得世界前三的加工滚珠丝杠的大公司,小日子后来有两家。

    就做一个滚珠丝杠,就成国际性的大公司,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个笑话?

    而小日子国,就是这样隐藏在背后做大佬。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后世最著名的手机面板、手机电池、芯片制造商,很多都在日韩。

    人家也许在行外之中不出名,但是实力却是真强。

    现在回到这个时代,从炼钢开始,秦军还真不信,他弄不明白一个滚珠丝杠。

    主要是这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在传动界任何机械都离不开它!

    这可是公认的,在传动界滚珠丝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机械部件。

    它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

    由于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滚珠丝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

    现在是用在注塑机上,而之后会广泛应用在机床之上。

    想要机床加工精度高,滚珠丝杠是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而以后的数控机床,也需要它。

    或者说,以后要想制作五轴加工中心,也需要高质量的滚珠丝杠。

    这东西的应用范围,除了机床,还包括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汽车和医疗行业。

    如果是四十年后,在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材料处理设备、输送机、电线控制和精密装配设备中都很常见。

    这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其技术难点自然是有不少。

    首先就是材料,滚珠丝杠的结构倒不算复杂。

    它是由螺杆、螺母、钢球、预压片、反向器、防尘器组成。

    看着是不是很简单,不就是一个长螺丝杆嘛!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滚珠丝杆。

    以后有一种玩具车,就是那种受控转向的三轮玩具小推车。

    其上控制方向的传动装置,使用的就是一根最简单的滚珠丝杠。

    当然,那个没有滚珠,只有一条丝杠和几个螺丝。

    但是,它也能传动手中的力量,从而控制三轮小车的方向。

    但是,秦军是想要用在精密机械之上。

    只不过,越是精密的机械,需要用到的滚珠丝杠,其制造难度也就越高。

    生产精品滚珠丝杠,肯定不简单。

    滚珠丝杠设计中的难点有不少,其中第一条,就肯定是材料选择难度。

    滚珠丝杠的设计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达到传动效果,材料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性。

    同时,滚珠丝杠运行过程中,需要承受大的轴向负载和径向负载。

    因此,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必须兼备。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对材料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而就算有着这么严格的要求,制作滚珠丝杠的原材料也有不少。

    当然,这个需要看情况,因为滚珠丝杠的种类有不少。

    其中有低精度轻负荷滚珠丝杠、高精度重载滚珠丝杠、小尺寸滚珠丝杠、热处理过程中高精度滚珠丝杠。

    这些丝杠都怎么制作,现在的很多国家专业人士都不知道。

    但是,这些信息在后世却是烂大街的消息。

    比如低精度轻负荷滚珠丝杠,就是用非合金结构钢,如45、50号钢,经正火回火而成。

    部分冷轧成型钢,如60号钢,也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是高精度、重载滚珠丝杠,主要由低合金工具钢,如9n2v、钢,和滚动轴承钢,如gcr15、gcr15sin钢来制作。

    经过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或整体淬火组成。

    还有小尺寸滚珠丝杠,这种丝杠常用渗碳钢,如20ti钢,经低温渗碳、淬火、回火组成。

    而一些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变形的高精度滚珠丝杠,可用特殊渗氮钢,如38croa1a钢来制造,一般是渗氮处理后使用。

    这些东西,原来秦军经常做,所以他很清楚。

    但是,放在现在,这些都是妥妥的高科技。

    如果你想确认这些关键信息,是不是准确,那就需要做无数次试验来验证,而这都是钱,都是时间。

    像是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你还就得必须做。

    因为这些钢材,都是可以做滚珠丝杠的,都可以用在机床之上。

    只要你想要制造工业母机,想要制作大批机床,就必然要经过这一关。

    而秦军当时所在的那座黑作坊,使用的机床都是老旧的老古董。

    里面一些机床,甚至都有上百年历史。

    所以,其内的一些部件,用着用着就需要换。

    换机床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其他老旧机床,精加工出新的构件,来让老旧机床重新焕发青春。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秦军也是一脸懵逼。

    这东西只要花钱,买就是了。

    但是,人家那黑作坊,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花钱。

    只要有一丝可能自己造,就绝对要自己手中打造出来。

    经常更换的滚珠丝杠,就绝对是其中常做的一种。

    除此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碳纤维、汽车主轴、曲轴等等。

    秦军还见过有修理处自己造铅酸电池,甚至是自己造大灯外罩。

    有时候只是听人说,感觉像是个笑话,但这种事情,在后世却每天都在真实上演。

    汽车传动轴和滚珠丝杠,这两个肯定是传动界不可逾越的大山。

    只要想玩制造,还想玩点有难度的制造,那就肯定要翻越这两座大山。

    秦军手中也就是什么都没有,要是有合格的装备,再加上他记着的一些合金材料配方,做一些普通滚珠丝杠算什么?

    要是有合适的装备,他立即就可以弄出一条无人机生产线。

    因为前世他们所在的黑作坊,做的最熟悉的业务,就是无人机生产线和子弹生产线。

    因为在现代战争之中,这两种东西卖的最好。

    秦军是真没想到,原来回国之后全部报废的技能,现在全都成了高科技。

    现在他使用的,肯定是低精度轻负荷滚珠丝杠。

    这种滚珠丝杠,只要用碳钢都能做出来。

    当然,材料不难得到,但是尺寸设计难度也很高。

    由于滚珠丝杠需要与螺母相配合进行传动,因此,其设计中还存在尺寸匹配的问题。

    在滚珠丝杠的设计中,尺寸的大小和精度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其传动效果。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精细计算滚珠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误差、筋骨等尺寸因素,以确保传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再就是精度控制,要想精度高,哪一方面的难度,都会随着精度的提高,而呈指数级的提高。

    如果滚珠丝杠的传动精度要求非常高,那就需要对其精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传动精度包括滚珠丝杠轴承和螺纹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精度等方面。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滚珠丝杠的精度控制水平,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精度要求。

    如果能解决前面三个难题,滚珠丝杠就可以开始加工。

    所以,接下来就是加工难度。

    由于滚珠丝杠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其加工难度也比较大。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专门的外圆磨床和内圆磨床,对滚珠丝杠的螺纹和滚珠进行加工。

    同时,还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和抛光处理。

    这些加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投入大量的精力。

    如果都能克服,滚珠丝杠就加工出来了。

    但是,此时还要面临最后一个难题,那就是润滑。

    在滚珠丝杠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润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润滑不良,会直接影响滚珠丝杠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果。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润滑方式和润滑间隔等因素,以确保滚珠丝杠的正常运行和传动效果。

    总之,滚珠丝杠设计中存在许多难点。

    需要在材料、尺寸、精度、加工、润滑等方面,进行精细的控制和调整。

    只有充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高品质、高性能的滚珠丝杠产品。

    秦军需要滚珠丝杠,而且是全部用在机床之上,自然是性能越好的滚珠丝杠,就越是能够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这个东西,可不止是可以用在注塑机之上,它发挥作用的地方主要是机床。

    就比如,最近几天就要运过来的新机床,它们也是需要改进的。

    现在国产的机床,最容易提高精度的一个办法,就是先换掉其上的滚珠丝杠。

    再就是配上,最硬的刀具。

    还是那句话,材料越硬,精度越高。

    还有那批破旧机床,它们首先要换的也肯定就有滚珠丝杠。

    秦军梳理了一下最近需要做的事情,还就发现,滚珠丝杠是最难的。

    不是他不会加工,而是需要的前置条件,他很多都不满足。

    首先,加工滚珠丝杠得需要精密机床,其次还需要特殊加工设备外圆磨床和内圆磨床。

    算来算去,秦军现在最缺少的还是各种精密机床。

    只要有精密机床,他再冶炼一些合用的钢材,这些后世烂大街的东西,他都能做出来。

    四十年后的顶尖技术秦军不会,也没有渠道学习。

    但是那个时候很多烂大街的技术,拿到现在,还真就是高科技。

    可惜,他空有一身屠龙技,就是没有屠龙刀。

    现在他算一算,只要想着省心省力,不管做哪一样东西,都会更加费力。

    要就是他现在没有条件,做出一些让他省力的工具。

    既然这样,现在还不如笨一点,就用最原始的办法加工。

    下了决心,回过头看,秦军发现,这还就是最省心省力的办法。

    做好计划,秦军最先加工的还是那一批锉刀。

    只有七天时间,他只能保证做出合用的钨钴合金。

    这样在用锻锤,打出各种合用的锉胚,再用笨办法,一锤一锤,冲出挫齿就可以。

    也不过是一百把,慢慢来吧!

    不想走捷径,秦军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是,那些以后需要的机器,肯定要慢慢的都制造出来。

    这一天,秦军先是冶炼出来一炉钨钴合金。

    稍微对比了一下性能,感觉特别硬,应该能用。

    接着就是强度、韧性、耐磨度等等,都测试了一遍。

    发现跟印象当中的钨钴合金差了点事,但是也相差不大。

    反正其硬度肯定超过六,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达到9。

    人造金刚石莫氏硬度10,而合格的钨钴合金的莫氏硬度是9。

    现在秦军也就只有这些本事,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接下来他就可以指挥着秦风、秦安,来给他打下手。

    先加热钢胚,在锻打出器型,接着打磨,得到挫胚之后才是麻烦。

    回火,锤挫齿,接着淬火,接着再回火,接着在打磨。

    一遍一遍,不停重复这些工序。

    等一把搓成,就先用它去挫hrb400螺纹钢。

    只要挫的动,还挫的快,也就差不多了。

    秦军带着秦风和秦安做了一整套,整整重复了十次。

    这两个动手天赋很强的学徒,也就差不多可以出师。

    反正就算做出来,达不到标准,也可以自己用,就是需要他们两个再多做几把。

    反正也不用秦军亲自干活,他就站着也不腰疼,多做就多做呗!

    回到办公室,泡了一壶茶,秦军轻松惬意的开始写写画画。

    后世他见过,没见过只听说过的一些东西,他都想着记下来,画下来。

    最主要的是做进需要改造,需要制造的机器,也都需要画出图,并且计算出各种数据。

    秦军想着,做这种工作,总比在车间里浪费时间要好。

    所以,他做的很起劲。

    等下午六点,闷热了一天,终于又开始打雷下雨。

    现在已经要下班,秦军晃晃悠悠的来到制造车间。

    前面就只有一个车间,里面有着炼钢一号炉和圆钢生产车间。

    这个没什么好看的,秦军直接来到后面。

    钢厂后面的三个车间,现在也已经全部启用。

    第一车间是钢板和钢管轧制车间,这一座车间已经被机器塞得满满的。

    这里也是钢厂工人最多的地方,只是这么一座车间,就有四百多名工人。

    没有自动化的设备,这个轧板厂几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人辅助。

    反而是钢管厂,因为很多工作必须要有机器来做,用人却是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