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江湖路
繁体版

第十章 分别

    看见武世明居然郑重的将自己递出去的手帕收进怀里。

    汤若锦赶紧转过身去,她只感觉自己心脏跳的好快,脸颊也开始飞的红了起来。

    “既然已经见了你,那么也就没什么事情了,你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和师门说的,你不必担心,区区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我罗刹门还不放在眼里。”

    汤若锦压抑着内心的悸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缓一些。

    “好了,我也该走了。”

    说完,汤若锦就赶紧带着自己的一众门人快速的离开了这片树林。

    至此林中只剩下了铃铛的回响声。

    等到罗刹门的人彻底走远之后,孔山这才来到了武世明身旁。

    “世明,让我看看,圣女给你啥了,老子在老远的地方看见圣女给你递东西了。”

    孔山搂着武世明的肩膀,期待的看着他。

    他真的挺好奇的,圣女居然会给武世明东西,就是不知道给的啥。

    “一方锦帕罢了。”

    武世明从怀中掏出了锦帕,纯白色的锦帕上面还绣着一轮明月。

    “兄弟,以后你是我大爷,我是你儿子,快给我讲讲,咋回事?圣女为什么将贴身的锦帕给你了。”

    孔山赶紧催促着武世明。

    他太好奇了,那个罗刹门冷冰冰的圣女,居然会将自己的贴身锦帕送给一个男子。

    而且这个男子还是武世明。

    “这是她贴身的锦帕?”

    武世明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置信。

    “从她身上拿出来的,咋不是贴身的。”

    孔山很耿直,说的话让武世明一阵的精神恍惚。

    “她就不能是路边随便买的,然后放在身上的?”

    武世明气急。

    贴身锦帕和锦帕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有区别吗?”

    孔山挠了挠后脑勺。

    “没区别吗?”

    “好吧,你说啥就是啥,话说她为啥送你,不送老子?难不成是因为你长的帅?和老子一样啊,俩眼俩鼻孔一张嘴的。”

    孔山抓着武世明的脸研究了半天。

    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那就是武世明和自己长的一样,都是有鼻子有眼的。

    “去去去。”

    武世明推了一把孔山。

    “谁和你一样啊。你那个样子画成画挂门上辟邪,挂床头避孕。我再怎么说也有很多小师妹喜欢的啊。”

    “哼,还不是截脉拳宗没有女弟子,如果有女弟子,老子也是很受欢迎的。”

    截脉拳宗确实是没有女弟子,因为截脉拳宗的锻体方式太过于恐怖,而且女子的根骨在先天根本无法和男子相比,但是截脉拳宗的弟子一旦功法大成。那端的是恐怖无比。

    就像现在的孔山一样,他这才下山多久,一个人对着几个人揍一点都不费劲。

    “是是是,你说啥就是啥,你说的都对。”

    武世明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孔山过多的纠缠。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吗?你要前往玄宁县还是说准备一路行侠仗义走到哪算哪?”

    “玄宁县我肯定要去的,我说过的事情就一定会做。而且我想看看你说的那个县令是不是个好官,是个好官还罢了,不是好官老子直接捏爆了他的脑袋。”

    “我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他确确实实是个好官。”

    武世明捂着脸,他不想再和孔山交流了,根本讲不通的。但是这个家伙也是个认死理的人。

    “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孔山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顺便看看那帮畜生死了没,死了最好,不过他们那个样子也是罪有应得。”

    “不是罪有应得,是我在替天行道。”

    武世明打断了孔山的话,说真的,如果不是武世明当时恰好路过玄宁县,那些被采生折割的孩子还要遭受多久的苦。

    “对对对,替天行道。”

    孔山哈哈一笑,然后一拍武世明的肩膀。

    “既然现在事情已经解决了,那我也该走了,反正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你这一段时间最好别去城里,要不就易容,我记得你好像也会这门手艺吧。”

    武世明点了点头,易容他确实会,不过手法挺生疏的,熟悉他的人肯定能认出来,不过你要让那些府衙里的衙役来靠着画像来抓他的话,那就别想了,根本就抓不到的。

    “既然这样,青山不改,咱们绿水长流,有需要帮助就去截脉拳宗找我师父,他肯定会帮你的。”

    孔山抱了抱拳,就准备离开,他准备一路前往玄宁县,并且在这一路上,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后会有期,有机会的话我会去拜访你师父他老人家的。”

    武世明也抱了抱拳,朝着孔山告别,自己可做不出那种受了委屈,就回家找长辈的事情。

    “珍重。”

    “珍重。”

    兄弟二人,只此一别,不知何日才可再度相见。

    大玄王朝。

    京城,皇宫论政殿。

    “皇儿,你看看这个。”

    大玄王朝永和帝杨继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了自己的太子。

    “朕考考你,这件事你出一个解决的方法。”

    “是,父皇。”

    太子杨延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接过了奏章,然后认真的看了起来,太子杨延今年已经14岁了,杨继也不顾朝廷大员的反对,让太子早早的跟着自己一起处理政务。

    良久之后,太子杨延才合上了奏折,然后将之放到了一边。

    “父皇想听儿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想法还是作为一个太子的想法?”

    “有趣。”

    皇帝杨继看了看自己这个用尽全部心血培养的太子,内心满是骄傲,为了让这个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明君,他不仅仅在性格上培养他,更是请了百家之人去培养自己这个这个未来的接班人。

    而且他深知,一个合格的帝王,不是在朝堂上听听下面官员的汇报就能治理好国家。

    而是需要深知百姓之疾苦,知道百姓需要什么。

    在朝廷上随随便便的一个政令,都有可能影响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所以他时常让太子作为一个普通人去宫外生活,当然这种事情也是偷偷摸摸的进行。

    “你都可以说说看,既然这样,你先说说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想法。”

    说完,直接挥手让四周的宫女和太监退了下去。

    “回父皇,如果站在百姓的立场上,那么儿臣要说杀的好,为了区区几亩地,就害死了一家七口,更应该诛其三族,朝廷给了他们那么多俸禄还不知足。百姓的命在他们眼中都不是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