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
繁体版

皇三子刘旦的悲剧

    刘弗陵继位,不仅坐稳了皇帝宝座,还立后。始元,这个年号,刘弗陵用了六年。现在,刘弗陵效仿先祖,更改年号。

    用什么年号呢?

    始元三年冬十月,大汉境内发生了一个祥瑞:凤凰集于东海。

    凤凰被称为上古神兽,聚集东海,这是天大的祥瑞。故而,朝廷派出使者到集凤地进行祈祷。为了纪念这次祥瑞,刘弗陵将自己的第二个年号,改为元凤。

    刘弗陵的改制,并没有如他预期那样。相反,迎来了一场朝政大动荡。

    桑弘羊、上官桀两位辅政大臣联合起来,搬倒霍光。

    霍光绝地反击,取得胜利。一旦,展开杀戮。就要,彻底。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霍光对内展开了大规模清洗。凡是与反霍联盟相关的人员,一个不留。

    这场密谋造反案,卷入了大量的三公九卿、两千石大臣、列侯、宗室。

    情节严重者,或被诛连,或被灭族。

    情节轻者,或被流放,或被罢官。

    有两个人,霍光处理起来,充满考验。一个是皇后,上官氏。另一个是典属国,苏武。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是谋逆核心人员,他们被杀,有关上官皇后处置问题,被提上日程。此时,上官皇后年龄不到九岁。

    有的人建议,她应该被连坐。祖父、父辈犯下谋逆大罪,上官氏应该先废后杀。

    也有的人认为,上官氏父子犯下如此大罪,上官氏没有资格当为后,哪怕不杀,也应该被废,囚禁后宫,终老一生。

    也有的人持反对意见。先辈犯的过错,怎能强加在上官氏的身上。而,上官氏年幼,没有参与,怎能遭此处罚。

    令人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发生了。

    上官氏不仅没有因为先祖之祸,遭受牵连。反而,还稳坐皇后之位。对于,这个现象,很多人都发出了一个声音:为什么?

    罪臣之女,怎能为后呢?

    上官氏能够从这次政变中幸免,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

    其一,上官氏年少,不曾参与这些事。

    其二,霍光是上官氏的外公,他不仅强势保下外孙女,还保住了女儿。

    其三,汉昭帝和上官氏成婚多年,也不想将她牵连其中。

    霍光、刘弗陵要保,上官氏又没参与。她虽是罪臣之女,却依旧稳坐后宫。

    【苏武因子卷入风波】

    始元六年,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称赞的大英雄。朝廷为了表彰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提拔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苏武,成为了朝廷焦点人物。

    回归汉朝后的苏武,得到了很多权贵邀请,出席各项活动。上官桀、桑弘羊和苏武有旧,所以,他们走得很近。

    当有关人员审理上官桀等人造反案件时,揪出了一个人。他叫苏元。

    苏元,是苏武的儿子。

    苏武出使匈奴前,已经四十岁,早已经成婚、生子。回来时,已经年过六旬,白发苍苍。十九年,苏武没有陪伴这个儿子,对他充满亏欠。

    有亏欠,就要弥补。

    苏武得到朝廷的赏赐,苏元跟着沾光。怎知,苏元也参与了这场造反案。

    办案人员,拿到证据后,也犯了难。毕竟,苏元牵涉其中,苏武难辞其咎。现在的苏武,名气太大了,他们又不敢做主。

    办案人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主动上报给了霍光。

    面对来自臣下的报告,霍光也遇到一个难题。

    苏武是大汉的魂,是精神的象征。

    杀,会遭受言论攻击,不利于他日后的统治。

    不杀,又会令很多人不服。

    霍光跟随汉武帝三十多年,学到了权术核心思想。对于,充满争议,不能立马做决定的事,一个原则:搁置。

    霍光将臣下送来的书信,压了下来。同时,对苏武做出了实质性的处罚:免官。

    除了免官之举,没有进一步行为,也不让下属进一步深究。

    你说没处罚苏武?

    可,他被免官。

    你说处罚苏武?

    这处罚与那些被流放,被灭族,也太轻了。

    这里不免产生了一个千古疑问?

    霍光击败反霍联盟,取得胜利。对待叛党,可谓是不遗余力。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对叛党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用这样的话说:宁可错杀三千,也不肯放过一人。

    苏元谋反,证据确凿。那么,霍光为什么对苏武,却选择放一马?看到史书关于这段记载,总会令人产生疑惑。

    你说苏武和霍光二人关系好?

    这个好,能比得过共同辅政又是儿女亲家的上官桀。

    你说他们关系密切?

    可,史料又没有明确记载。

    那么,霍光为什么放过苏武和家族呢?

    对于这个问题,引发了讨论,得出几种观点。

    其一:苏家与霍家之间的交情。

    苏武的父亲苏建,是卫青的部将,且因功封侯的人。而,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是霍光的同父异母的哥哥。

    因为这层关系,霍光不忍心下死手。

    其二:苏武没有参与谋反。

    苏元参与谋反,但,苏武没有。所以,对苏武放一马。

    其三:苏武名气太大,不能杀。

    苏武的名气太大了,是国家精神的象征,且是汉昭帝、霍光,亲自为汉朝立下的榜样。霍光若把苏武杀了,如何能服众。后世对他的评价,定会是一片骂声。

    其四:厚待先帝的功臣。

    对于霍光而言,他会思考一个问题:

    杀苏武,他会得到什么?

    不杀苏武,他会失去什么?

    杀,只会给霍光带来不好的名声。

    不杀,也不会给霍光带来恶劣影响。此时的苏武,远离朝堂十九年,又不曾进入权力中枢。不杀,也不会引起风波。

    霍光想通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罢免苏武,却不深究。

    苏武没有因为儿子苏元参与造反,遭受牵连。

    他,无疑是这场霍乱中比较幸运的。

    有一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他就是燕王刘旦。

    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封为燕王。然,刘旦是一个不安分的主,觊觎皇位。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刘旦联合落魄的皇族刘泽、刘长等人密谋造反,还散布一个言论:新帝非汉武帝之子。

    刘弗陵念及兄弟之情,没有清算刘旦,只是诛杀了刘泽等人。怎知,刘旦不知悔改。竟然,又一次走在了死亡的边缘,联合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长公主等人,推翻霍光,废黜刘弗陵,自立为帝。

    这一次,霍光不打算对刘旦心慈手软。

    一个字:杀。

    【刘旦的悲剧】

    刘旦第一谋反,没有遭受朝廷处罚,不仅没有汲取教训,低调做个诸侯王。相反,为第二次谋反积极做准备。当得知朝廷三位托孤大臣不和,长公主又厌恶霍光。他第一反应,认为是自己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刘旦派以孙纵之为首的十多名使者,带着大量的钱财,前去活动。他用金钱攻势,获得了上官桀等人支持。上官桀记下霍光的过错,让刘旦上书弹劾,搬倒霍光后,再废黜刘弗陵,迎立他为帝。

    刘旦收到消息,十分高兴。不仅允诺,自己当皇帝后,封他们为王。还对外联络各郡国数以千计的豪杰。

    刘旦立马写了书信,状告霍光谋反,踏出了第一步。

    他左等右等,内心充满焦虑,问自己的国相平:我有辅政大臣相助,能当皇帝否?

    燕相平见刘旦冲刺皇位失败了两次,不仅没有反省,还想再次发起冲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难。

    刘旦闻言,不高兴,要对方说出一个能够令他被说服的理由。

    燕相平是一个有才,且对时局看得很清楚的人。他先说了,前一次谋反为什么会失败:王上先前与刘泽合谋,事情未成却被发觉,是因为刘泽一贯夸耀,喜好侵凌欺压别人。

    再说了,这一次为什么也不会成功:我听说左将军(上官桀)平素很瞧不起人,车骑将军(上官安)年轻又傲慢,我担心他们像刘泽那样不能成事,又担心成事以后反对大王。

    刘旦认为对方是庸人自扰,自信满满地说:曾有一位自称是前太子的男子前往长安北门,请求见皇帝。长安街头的百姓,前往观望,热议不断。大将军(霍光)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害怕,派兵列阵,来保护自己。

    我是武帝在世的皇子,天下人皆知。一个假太子,令长安不安宁。更何况,我还是一个真皇子。我有什么好担心,谁敢反我?

    刘旦在焦急等待中,总算得到了一些好消息。

    比如,长公主给他回信,说要造反,只是忌惮大将军(霍光)和右将军(王莽)。现在,王莽死了。丞相田千秋,病重。这是上天助我啊!

    刘旦发出了一声呐喊:不需要多久,他就要征召入京,去当皇帝。

    为了早点能够去长安当皇帝,刘旦还提前做好准备,命令群臣都整装待发。只要长安来人,他就动身前往。

    可,他没等来长安来使。反而,迎接他的是不好的异象。

    如,突然下起雨来,长虹下注宫中。饮井水,井水枯竭。

    又如,圈中猪成群冲出,毁坏了王府的大灶。

    再如,乌鸦与喜鹊打架而死,老鼠在宫殿的正门中乱窜。

    还有,宫殿的小门自动关闭,没法打开。

    雷火烧燃城门。

    大风毁坏宫殿和城楼,折断或拔起树木。

    甚至,流星下坠。

    这么多异象一起发生,不仅后宫的姬妾满是惊慌,就连刘旦本人也因惊吓病倒。

    汉武帝迷信鬼神,也被刘旦继承。刘旦为了消除内心的恐惧,连忙派人到葭水、台水祭祀。这时,一位懂星象的人站了出来,他叫吕广。

    吕广是刘旦的门客,擅长星象,将自己推算出来的结果,上报给刘旦。他推测在九月至十月,长安会发生一场兵变,会有很多大臣会死。

    刘旦听后,更加恐惧,问:谋事不成,妖祥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没人能够给他答案。

    不久后,刘旦得到确切消息。

    上官桀等人落败,被灭族。

    他派去联络的使者孙纵之,也被处死。

    这下,刘旦坐不住了。自己派去长安的使者都被杀,他谋反那些事,藏不住了。于是,刘旦召集心腹,问:谋长安之事,败了,我们该怎么办,是否立即发兵造反。

    燕相平见败局已定,难能挽回,第一个发声明确表态:左将军(上官桀)已死,百姓都知道这事,不能发兵了。

    刘旦听后,没有将造反进行到底。相反,刘旦在万载宫设置酒宴,召集宾客、群臣、姬妾共饮。酒席间,刘旦做了一首赋:《归空城兮》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这时,华容夫人站了出来,一边献舞,另一边对歌曰:

    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

    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

    真可谓,唱着动容,闻着哀伤。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不久后,朝廷的诏书送到了燕国。

    这份诏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今乃与长公主及左将军桀等谋危宗庙。王及公主皆自伏辜。

    赦燕王太子建、长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参与燕王、上官桀等谋反当坐者,皆免为庶人。其吏为桀等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除其罪。

    刘旦看着这封诏书,说了七个字:独赦吏民,不赦我。

    刘旦知道朝廷的意思,连忙将后宫的姬妾、夫人、大臣,召来光明殿,开始安排后事,说:老虏曹为事,当族。

    说完后,悲愤欲绝,想要自杀,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刘旦做的那些事,是死罪。怎样死,如何死,何时死,是朝廷说的算。朝廷旨意未到,刘旦自戕,怪罪下来,他们担不起罪责。毕竟,朝廷赦免了他们的罪,要想更宽大处理,就不能让刘旦去死。

    为了做通刘旦不求死的思想工作,朝臣要让他看到生的希望。左右皆言:朝廷有一种刑法,以削国代替死刑。

    后宫佳丽,也哭着劝。

    刘旦见自己能生,何去求死。自杀一事,不甚了之。

    朝廷本想给刘旦留点最后的体面,对方却不自觉。

    你不想死,那就公开化,送你最后一程。

    于是,朝廷又送来一封问罪诏书,彻底摧毁了刘旦求生的欲望。

    这份诏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樊、郦、曹、灌,携剑推锋,从高皇帝垦菑除害,耘锄海内,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

    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

    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尤其是最后一句,你做的那些事,有何脸面见先祖?

    刘旦最后的遮羞布,被彻底撕开。他没有选择,只能去死。自己一个人,还能保住子孙的性命。若再不死,等待他的,只有一种结果:诛族。

    刘旦选择死的方式:自缢。

    就这样,刘旦在王位,三十八年,死后,被追加谥号剌王。

    临终之前,他会想到什么呢?

    也许,会发出一声呐喊:天不幸我。

    或许,会有点醒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