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
繁体版

大汉第十位皇帝

    【谁来当新帝】

    刘贺被废黜,长安有出现了一个情况:没有皇帝。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谁来当皇帝?这个问题是朝臣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选刘贺为皇帝时,长安对于选拔出来的皇帝,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当时,朝臣共同举荐,汉武帝在世的皇四子广陵王刘胥。然,这样年资老、孔武有力,且有治国理政的诸侯王,被霍光果断拒绝。

    怎知,霍光选择刘贺为帝,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很多大臣,都在看霍光的笑话。若是霍光听从他们的意见,选择刘胥,哪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此时,霍光面临一个大难题。

    汉武帝在世的子孙,子辈,剩下广陵王刘胥。孙辈,出自刘旦、刘胥的子孙。

    刘旦,被以造反罪,论诛,是罪臣。

    所以,他的子嗣,自然不能为帝。

    当然,刘贺也生了儿子,不在考核的范围。

    这样看来,当皇帝的人选,只有一个:皇四子刘胥。

    霍光心里面是不想选刘胥,可,眼下,他还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吗?

    若,按照汉武帝子孙这个硬性条件来看,的确没有。

    可若,从宗室选择。霍光就会亲自打破制定的选择标准,遭人非议。尽管,现在的霍光,权势滔天,拥有废帝的能力。但,霍光年纪大了。他,还能活多少年呢?

    当年的吕氏一族,比霍光权势更大。结果,还是以族灭的方式,淡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霍光很苦恼,他不想选刘胥。可,他也没有办法。毕竟,他的选择不多。

    莫非,刘胥注定要当皇帝?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

    就在霍光苦恼谁来当皇帝之时,一个人的出现,解决了他的烦恼。这个人叫丙吉。

    【丙吉举荐皇帝的人选】

    丙吉,鲁国人。少时,研习律令,名声显露。长大后,他迎来了第一份职业:鲁国狱史(决狱的官)。

    丙吉在这个岗位上认真工作,且,干出了成绩。凭借年资积累,他被招入长安,迎来了第二个工作岗位:廷尉右监。

    按理说,丙吉已经成为千石高级官吏。只要他认真工作,不得罪长安权贵。他在这个岗位上苦熬资历,有朝一日,也能位列九卿。

    然,丙吉是有准则的人,秉公执法,不阿权贵。

    长安的执法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丙吉的这个岗位,太容易得罪人。因牵连罪,他丢了这个工作岗位。

    丙吉心胸豁达,丢了廷尉右监,他也坦然面对。长安不需要他,他就回到故里。

    汉武帝设为了更好管理大汉疆域,设十三州。鲁国,归徐州管辖。

    丙吉,回到徐州,当了州从事。

    从长安的千石高官,沦落为地方州从事小官。这种落差,实在是太大了。然,丙吉心静平和,不怀念过去。秉持着有工作就不错的心态,认真干好自己的职业。

    这个工作岗位,他一呆,就是好多年。

    征和年间,因巫蛊之祸,死了很多人,也殃及了很多人。长安监狱,人满为患。其中,有很多人是蒙受不白之冤。

    丙吉因担任廷尉右监,且秉公执法,又一次被朝廷征召,诏令他治理巫蛊于郡邸狱。

    丙吉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落难的皇孙。这个皇孙,是刘据的孙子。

    丙吉深知,巫蛊案,刘据被判定造反是冤枉的。但,他不能改变皇帝的心意。对待落难的皇孙,他很同情。于是,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丙吉用自己的能力,对皇孙多加照顾。

    不仅给他居住干燥的房间,还拿自己的钱为皇孙看病、请奶妈。因皇孙体弱多病,丙吉给这位皇孙取名为病已。

    汉武帝后元二年,听说诏狱有天子气,下令将狱中的人,无论何罪,全部诛杀。丙吉敢忤逆汉武帝的意思,不仅保护皇孙的安全,还将皇孙在世的消息,公布天下。

    汉武帝去世,汉昭帝初立。

    丙吉的能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丙吉迎来了新的工作岗位:车骑将军市令,升任大将军长史。

    在这个岗位上,丙吉接触到了霍光。他的为人和能力,也得到了霍光认可。于是,丙吉又迎来了升迁,调到朝廷做光禄大夫给事中。

    丙吉从地方(鲁国)的狱史,到中央的廷尉右监。又从中央廷尉右监,到地方(徐州)州从事。再从地方的州从事,到中央审理巫蛊案,再到光禄大夫给事中。最终,丙吉凭借个人能力,又一次做到了千石级高官。

    丙吉的宦海沉浮,也见证了朝堂的风云跌宕。而他,始终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汉昭帝驾崩,丙吉迎来了新的工作,以长安使者的身份,前往昌邑国迎接昌邑王刘贺为帝。怎知,刘贺当皇帝后,屁股还没坐稳,就干了很多荒唐事。

    当刘贺被废,帝位悬缺。霍光、张安世、杨敞等人,正在讨论谁为新帝,尚未敲定。丙吉上书霍光,请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帝。

    丙吉的奏书内容,是这样的。

    先赞美了霍光:霍大将军侍奉孝武帝,受强褓属托,任天下重任。

    再谈及现在的问题:孝昭皇帝早崩无后人,海内忧惧,想快点知道继承的国君是谁。

    又抛出立刘贺不成功的案例:昭帝发丧之日,拥立新君,但所立新君,不是理想的人,又以大义废黜了他,天下没有人不心服。

    再谈及霍光的重要性:当今国家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

    接着又抛出了自己的建议,替解决霍光遇到的问题。先说了诸侯当中不能立的原因:我在众庶中打听,考察他们,同宗诸侯在位的,没有谁在民间有声誉的。

    随后,话锋一转,提到应当立的人:遗诏所养,孝武帝的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百姓家。

    丙吉说了为什么他当立:我以前让他寄居郡邸时,他年幼,现在十八九岁了,精通经术,有才能,办事稳重又有礼节。

    丙吉端正自己的位置,立与不立,在于霍光。他只管提建议,表决权交给了霍光。他是这样说的:希望霍大将军仔细考察并用占卜参证,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令天下人清楚地知道,然后再决定大策。

    【皇曾孙当立为帝】

    霍光正愁立谁为帝,当看到丙吉的上书,他有了主意。

    汉武帝的子、孙,他不想立。那么,他可以把标准放远一点,立汉武帝的曾孙。这位皇曾孙,除了有一个官方没落皇族的身份,没有其他优势。他,只是巫蛊之祸,皇长子一脉唯一的幸存者。

    换句话说,这位皇曾孙是孤家寡人,势单力孤。母家势力,也不强大。不仅如此,这位皇曾孙远离朝堂,没有半点根基。

    立他为帝,不仅不会对霍光的权势,造成任何威胁。还能安抚天下人之口。毕竟,皇长子刘据的死,是天下人的痛。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真假皇太子案,还引发了长安轰动。

    与其立皇三子刘旦的后裔,或者立皇四子刘胥。霍光宁可立皇长子刘据的孙子。

    因丙吉之言,霍光放开立帝的条件。从汉武帝的儿子、孙子、曾孙,做为选择对象。也可以说,这个条件是霍光专门为汉武帝皇曾孙设立的。同时,也是霍光无奈的选择。

    霍光不想拥立皇四子刘胥,想要拥立皇曾孙刘病已。但,他不能明说。于是,一次关于拥立皇曾孙的话题,召开的小型会议,被提了出来。

    来参加会议的人,有四位。一位是汉相杨敞,另一位是御史大夫蔡义,一位是太仆杜延年,还有一位是辅助霍光的张安世。

    前两人是负责外朝,位列三公。后两人是负责内朝,且是霍光的嫡系。

    当霍光问:诸位可知,孝武帝的皇曾孙刘病已,是一位怎样的人。

    正巧,杜延年、张安世知道刘病已。

    杜延年之所以知道刘病已,是因为他的儿子杜陀与刘病已一起求学,且关系十分要好。所以,他知道刘病已,极力劝说霍光拥立。

    张安世之所以知道刘病已,主要有两个人。

    第一个是他的兄长张贺,时常赞美皇长孙,还想把孙女嫁给他。

    第二个是他的小儿子张彭祖,与刘病已在掖庭同席研读经书。

    在是否拥立汉武帝皇曾孙为帝这个问题上,张安世、杜延年因知刘病已,两人都举手赞成。

    杨敞、蔡义,也举手拥护。

    有了这四人的支持,霍光将这个决定告诉了上官皇太后。

    杨敞是汉相,百官之首。所以,联名上书这件事,他要起带头作用。

    来看一下,杨敞的上书内容。

    先以《礼》说事,谈论小宗为什么可以承继大宗: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后言刘病已为何当立为新帝: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

    十五岁的上官皇太后,面对群臣的联名上奏,她只能配合,说了一个字:准。

    于是,霍光以上官皇太后的命令,派出三个人,前去迎接皇曾孙刘病已。一个是宗正刘德,另一个是太仆杜延年,还有一个是光禄大夫丙吉。

    【刘病已那些事】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东宫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刘病已。

    先来看刘病已的本家:他的爷爷是汉武帝的皇长子刘据,他的父亲是刘据的长子刘进。

    再来看他的母家:祖母是出自鲁国的史氏,母亲是来自赵国的王氏。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鲁安王刘光(汉景帝排行老四刘余的儿子),前来长安,朝贺汉武帝。

    此行,史家女也来到长安。

    第二年,史家女被十六岁的皇太子刘据纳入东宫,被封为良娣(按照汉朝制度,太子的女人有太子妃、良娣、孺子,分三个等级)。故而,史家女有一个称谓,后世称她为史良娣。

    此时的刘据,无疑是幸运儿。

    母亲被称为千古贤后卫子夫,舅舅是武将之首的卫青,表兄是冠军侯霍去病。刘据是汉武帝长子,被立为皇太子,且是重点培养对象。

    史良娣嫁入东宫,无疑是幸运的。然,史良娣还有更幸运的,嫁给刘据的第二年(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2年),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刘进。

    刘据有了儿子,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而,这个儿子是刘据子女中,唯一留下姓名的人,也被称之为史皇孙(冠以母姓,如刘据被称为卫太子)。

    随着,刘进长大。刘据和史良娣商议,为儿子寻找侍女。故遣太子舍人侯明前去赵国邯郸求精通歌舞的侍女。

    侯明不负众望,为史皇孙求来了五名能歌善舞的侍女。其中,有一名侍女叫王翁须。

    王翁须是一个苦命的人,她是广望侯国(中山靖王刘胜第二个儿子广望节侯刘忠的封地)人,出生平民。八九岁时,因容貌姣好,被刘仲卿(刘胜之孙、刘忠之子)看中,精心培养,学习歌舞。

    本以为,王翁须有了好去处,至少吃喝不愁。毕竟,刘仲卿是广望侯的儿子。然,命运给王翁须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四年后,王翁须被卖给邯郸人贾长儿,从此与父母不通音信。

    侯明前往邯郸寻求侍女,贾长儿看到了机会,将王翁须献了出来。正值豆蔻年华的王翁须,被送往长安,以侍女的身份,入住东宫,被称为家人子。

    史料没有记载,王翁须与史皇孙刘据的爱情故事。但,王翁须战胜了其他侍女,得到了刘进的宠爱。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十三岁的刘进,迎来了一个儿子。然,这份喜庆没过多久,就被巫蛊打破。

    这场巫蛊之祸,除了这位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幸免于难,其他人都死了。

    昔日,显赫的卫家,就这样,一朝倾覆。

    这个婴儿,不仅成为了孤儿,还被送到诏狱,连活下去都很难。这个遗孤很幸运,他遇到了第一个贵人,他就是丙吉。

    【刘病已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丙吉,从徐州从事被招入长安,负责办理巫蛊案。当丙吉见皇太子一家是被逼造反,全部被诛杀,很是同情。但,汉武帝钦定的造反案,他也无能为力。

    当他在诏狱,见到这个婴儿,得知是皇曾孙时,他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给汉武帝,反而将皇曾孙保护起来。

    丙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皇曾孙居住的环境,还在女囚中为皇曾孙寻找奶妈。不仅如此,丙吉还自掏腰包为皇曾孙改善伙食。因皇曾孙体弱多病,又遭逢大难,故而,喊他病已(也有人认为,是叫丙已)。

    经过丙吉的悉心照料,刘病已才在狱中生存下来。

    巫蛊案件牵扯太深,证据不足,数年不能结案。而,刘病已在狱中长大。四岁那年(后元二年,即前87年),汉武帝病重,往来长杨、五柞宫之间。望气之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大怒,派使者前往监狱,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

    丙吉不畏生死,冒着被汉武帝诛九族的风险,将使者阻拦在狱门外,还将皇曾孙在世的消息,宣告天下。

    当汉武帝听说监狱中,有一位曾孙,回忆过往,他做了一个决定了结巫蛊案:大赦天下。

    就这样,刘病已摆脱了罪人之后的身份,走出了监狱。

    汉武帝大赦天下,丙吉面临一个问题:皇曾孙的去处?

    此时,刘病已没有在世的亲人,他应该送到哪里去。总不能,让他一直呆在诏狱吧!

    按照规矩,刘病已是皇曾孙,他应该由朝廷抚养。但,问题是刘病已的身份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丙吉想了一个办法,让京兆尹来收养。于是,丙吉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当在狱宫,你把他送到京兆尹哪里去。

    为了方便照顾皇曾孙,丙吉还想到让狱中照顾皇曾孙的奶妈,一起前往。

    怎知,巫蛊案影响太大了。京兆尹哪里敢接纳刘据的孙子。

    丙吉又去找了少内啬夫,对方明确告诉他:养皇曾孙没有诏令,就没有供给。

    就这样,刘病已没有去处,丙吉依旧拿出自己的钱,来照料他的生活。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丙吉病了,还很严重,但,他依旧担心皇曾孙。不仅叮嘱下属要朝夕请安问候皇孙,察看睡的席褥干湿。还要叮嘱奶妈胡组、郭征卿二人,不得让她们离开皇孙去游玩。

    丙吉病刚好,他要做一件事:为皇曾孙寻亲。

    在丙吉的努力下,总算找到了刘病已的亲人:曾祖母家。

    史良娣的母亲,叫贞君。年岁虽大,尚且活着。丙吉无法照料皇曾曾孙,只能将他送往迁徙杜陵的史家。

    贞君见到曾外孙,很是怜惜这个苦命的孩子。为了让刘病已能够健康成长,她亲自照顾。

    史良娣还有一位兄长,叫史恭。这史恭,也是厉害人物。汉武帝元狩年间,他官居中郎将,被外放担任凉州刺史。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

    刘病已去了史家,史家上下,没有把他当成外人,处处欺凌。相反,刘病已迎来了亲情时光,与三位表叔史高、史曾、史玄一起生活。

    汉武帝也意识到了皇曾孙的处境,为了弥补老大刘据一脉,他做了两件事。

    其一,让宗正录其属籍。

    其二,让掖庭收。

    这两件事,无疑是汉武帝承认了刘病已的皇曾孙身份,也为他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汉武帝之所以将刘病已收养掖庭,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曾是他的祖父刘据管辖之地。换句话说,这里有很多人属于刘据一党。

    让刘据的残党,照顾刘病已,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吗?

    刘病已来到掖庭后,又遇到一个贵人。

    他,叫张贺。

    【刘病已生命中第二个贵人】

    张贺,京兆杜陵人。他父亲是酷吏之首的张汤,还有一个弟弟叫张安世。张贺凭借父荫入仕,起家为郎。然,张贺的仕途之路,没有张安世顺畅。

    张贺交好皇太子刘据,担任太子宾客。

    初期看,张贺混得比弟弟好。毕竟,刘据是皇太子,未来的皇帝,是一支巨大的潜力股。然,历史没有尘埃落定,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

    巫蛊案,汉武帝大怒,将太子门客不问罪由,一律处斩。张贺也在被斩杀的死亡名单之中。此时,张安世是尚书令,连忙为自己的兄长求情。

    汉武帝虽赦免了张贺的死刑,但,活罪难免。张贺遭遇了一道刑法:腐刑。

    这道刑法,绝对是对士大夫的侮辱。很多士大夫,宁可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张贺遭受此刑,还苟活,是因为要做一件事:有朝一日,为皇太子翻案。

    如司马迁而言,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张贺为了心中的泰山,苟且地活着。

    遭受宫刑后的张贺,得以进入掖庭,成为一把手掖庭令,负责掖庭和冷宫。在这里,张贺见到了很多因巫蛊案牵连的人。

    四年后,汉武帝大赦天下,赦免了刘病已罪人的身份。不仅承认刘病已的皇族身份,还将他送到掖庭收养。

    然,这件事还没有落实,汉武帝就去世了。

    刘病已依旧没有享受到皇族身份的待遇,得到宗室认可。只能继续呆在史家生活。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霍光尊遗诏将流落在民间的皇曾孙送入掖庭。至此,刘病已皇族的身份,正式得到汉室宗室认可。

    虽是没落皇族,好歹也认祖归宗,摆脱了罪人身份。

    当刘病已被送到掖庭,张贺是掖庭令,看到故人之孙,感慨颇多。伤怀之际,张贺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竭尽全力,帮助刘病已。

    当刘病已到了读书年纪,张贺不仅亲自当他的启蒙老师,教他读书写字,还自掏腰包承担平日所需之额外费用。

    随着,刘病已对知识需求量大,张贺为他请来一个老师:澓中翁。

    澓中翁,是东海人,擅长《诗经》,是一代大儒。

    刘病已不仅好学,还善于结交。在掖庭求学期间,结交了杜陀(杜延年之子)、张彭祖(张安世之子)等朝臣子弟。

    他也有这样的爱好:喜欢游侠,斗鸡走马。

    刘病已虽养于掖庭,但,张贺给了他自由,允许他出游。

    据史料记载,他多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

    当他知道自己的曾祖母是卫子夫、祖父刘据时,他跑到其刘据博望苑以南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

    这些经历,让刘病已能够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让他学了解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百姓口中的好官。

    当然,他游历期间,也遇到了危险。他在莲勺县盐池中,曾被人困辱。毕竟,刘病已是没落的皇孙,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据记载,刘病已身上还有解释不清的异象发生。

    比如,刘病已参加朝请,住在长安尚冠里。全身及脚下长毛,睡觉时常放出光彩,每到一家饼店买饼,这家饼店就会生意兴隆。

    对于,这些异象,张贺很高兴。这说明皇曾孙不是一般人。

    当假卫太子风波、眭弘预言公孙病已当立,张贺心中涌现出一个狂热的想法,要是皇曾孙当皇帝,那该多好。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张贺在外人面前不敢表现什么,在自己弟弟张安世面前总会情不自禁的表露出来。张贺总是在张安世面前,不仅多次赞美皇曾孙的高贵品质和才干。还谈到与皇曾孙有关的一些奇异征兆。

    就差说,皇帝应该由皇曾孙来坐。

    张安世是跟在汉武帝身边做事,又跟随霍光辅政,朝堂那些事,他岂能不知。

    面对兄长之言,张安世总是禁止他说这些,认为上有年轻的皇上,不应称道皇曾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今天子尚在,你不称赞,反而称赞皇曾孙。若消息泄露,对皇曾孙来说,是祸非福。

    张贺醒悟,若被奸邪小人利用,他就会害了皇曾孙。

    随着,刘病已年龄长大,到了娶妻地步。可,他一个没落的皇族,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谁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张贺看着刘病已长大,越看越喜欢,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这个想法,遭到了张安世的拒绝。他给出了这样的理由: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

    张安世闻言,也认为弟弟说得在理。于是,他彻底打消了将孙女嫁给刘病已的打算。但,刘病已已经长大了,总不能不替他解决个人婚姻问题吧!

    张安世对刘病已的个人问题,很是上心。不久后,他发现了一个人的女儿,这个人叫许广汉。

    许广汉,昌邑国人,他有一个官职为郎。他也是一个苦命的人。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贺袭父爵,前往长安朝见汉武帝。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

    许广汉误将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事情发觉后,被判定为盗窃,当处死刑。许广汉遭遇宫刑,得以免除死罪,有诏令死刑,当了一名宦者。

    许广汉表现突出,得到朝廷认可,鉴于他的能力,迎来了一个官职:宦者丞。

    始元七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谋反案,许广汉也是办案人员之一。

    他负责查抄上官桀府邸。一个意外的情况又发生了,上官桀府邸有绳索,长有数尺,可用以捆绑人的有数千根,用箱柜封存着。

    许广汉搜索未得,却被其他官吏搜了出来。

    出现了这种事,就超级尴尬。

    上官桀案,是霍光等人亲自抓的大案。许广汉这种行为,犹如在包庇上官桀,俨然是同党。

    许广汉因搜捕不力,犯罪判刑,送到掖庭听差。而,许广汉在这个岗位上,又令人意外,他不仅干出了成绩,还迎来了新官职:暴室啬夫。

    就这样,张贺和许广汉在掖庭见了,还是上下级关系。

    张贺一直发愁皇曾孙的婚事,听说许广汉有一女,叫许平君。此女,虽许配了人,夫家是内者令欧侯氏。

    正当二人,要谈婚论嫁之时,欧侯氏的儿子,就去世了。

    张贺了解这个情况,请许广汉喝酒。

    两人喝得差不多了,张贺替刘病已做媒,求娶许广汉之女。

    许广汉喝多了,且,面对上级,他二话没说答应了。怎知,许广汉酒醒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夫人,遭到了一顿胖揍。

    许夫人见女儿还没嫁出去,就死了相公,有了不好的名声:克夫。

    许夫人带着女儿去算命,算命的人看了许平君的面相,说她将来会显贵。许夫人牢记算命先生的话,认为女儿将来,定能高嫁。

    当许夫人听说许广汉将女儿许配给了没落皇曾孙,怎能不怒。

    好在,张贺会给许广汉夫妇画饼,说:皇曾孙是皇帝的近亲,即使地位卑贱,也能当关内侯,可以择其为婿。

    经过张贺努力做思想工作,许夫人才同意了这门亲事。不仅如此,张贺还拿钱出来,亲自为刘病已筹备婚礼。

    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十七岁的刘病已和许平君成婚了。

    【大汉第十位皇帝】

    当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太仆杜延年来迎接刘病已入宫时,刘病已完全没想到,庸庸碌碌活了十八年,会有这一日。

    同时,刘病已意识到,他的新人生开始了。

    宗正刘德到皇曾孙尚冠里住处,浣洗、赐御府衣冠,太仆杜延年用兰舆轻车奉迎曾孙,先到宗正府斋戒行礼。

    这年七月二十五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上官皇太后。

    上官皇太后年龄虽然比刘病已小,但,她的辈分比刘病已高了两辈。按照辈份来说,刘病已要喊上官皇太后为六祖母。

    上官皇太后对孙子辈的刘病已很满意,按照朝臣的意思,封刘病已为阳武侯。群臣奉上玺、绶,恭请刘病已继皇帝位。

    谁能想到,巫蛊案刘据唯一的襁褓孙儿,能够逆袭人生,有朝一日成为了大汉皇帝。

    刘据在皇太子这个岗位上,苦熬了二十多年,没能当皇帝。谁也没想到,在他死后十八年,他的孙子,竟然当上了皇帝。

    就这样,大汉的第十位皇帝诞生了,他就是刘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