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深圳
繁体版

第二十章 一个80后深一代

    “Shirley,你到了,先坐坐,我临时有点急事处理,20分钟后到。”利主任语音不急不慢,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温柔。

    何秋燕坐在她那铺着蕾丝座套的沙发上,用文字回:“好的,等您。”

    她所在的办公室很显然是间事业单位办公室,从沙发、书柜、茶几,到办公桌带旗帜的笔筒和盆栽植物,书柜里黄色封面书箱,无一不彰显庄重沉稳。

    但同时,沙发上的蕾丝座套,茶几上的鲜花和桌布流苏,又在无声提醒着,这是一个女性办公室。

    从小熊提前在停车场接,到送上的玫瑰花茶,茶几上色彩丰富的水果,何秋燕感受到了一种女性独有的领导魅力。

    以至于利主任进来时,她还有点走神。

    “对不起,Shirley,让你久等了。”眼前女人穿一套烟灰色三宅一生,耳上两只珍珠,眼底浅浅微笑。

    中年美妇,何秋燕突然就想起,看过小说里的四个字。

    “不好意思呀,临时去处理了一下女儿的事情。”

    “没关系”何秋燕不确定自己该不该追问。

    利主任倒是坦然:“我女儿她在上国际学校,不小心在把膝盖摔了,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午觉起来发现没法动,那就要去看医生。结果司机到了,学校不放行,要监护人亲自到场。”

    能够想像,像利立任这种身份,普通学校打个电话,事就办好了。何秋燕寻找安慰角度:“学校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不知道,唉呀气死了。”利主任有她的处理,说气死了也温柔克制。

    何秋燕换了个话题:“孩子将来准备去牛剑还是藤校?”

    “她自己尽力就好,不一定上名校。”

    “真好,现在家长都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利主任关心女儿飞得累不累……”

    “谢谢,听你说话特别舒服。”利主任喝了一口水,看着何秋燕:“你父母一定很优秀吧?”

    “他们算是同类人里面比较优秀的。”

    “深圳长大的吗?”

    “四川,一个十八线小镇。”

    “哦”利主任眼神飞了一下:“看不出来。”

    何秋燕笑笑:“深一代。”

    “挺好的,奋斗者,可以说说你的家庭吗?”

    何秋燕喝了一口花茶,慢慢组织语言:“那个小镇上的家庭分为两种,一种是富裕的,一种是贫穷的。我曾经属于那种比较富裕家庭的孩子,但是很快受到了一场变故影响,变成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

    利主任露出关心的眼神:“太不容易了,那你后来是怎么,怎么出来的?”

    “我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时候,那个小镇上所有女孩的命运只有两种,一种是留在小镇嫁人,一种是到城市打工。我父母为我选择了第三条路,去接受高等教育。”

    “你的父母很伟大。”

    “是的,他们拼尽全力,把我送到大学里。对于他们来说,一生都是劳动最光荣,但是下一代应该不一样。所以,我从父母那得到了一种不同的力量。”

    何秋燕看向利主任:“父母的支持,是女孩成长的重要力量。”

    利主任也有些动容:“所有做父母的,都该知道这个道理。”

    “是的,我很幸运。”

    “那你怎么可以去到华南传媒的?”利主任扬了扬眉毛,

    “华南转型新媒体,邀请互联网媒体人加盟,我就从深圳之光过去了。”

    “你现在是集团聘还是频道聘?”

    “我们属于外包公司。”

    “哦,编制外,对吗?”

    “是的。”

    “挺好的,英雄不问出处。我跟他们说了,下次你的车牌直接进来,不用再登记绕一圈。“

    下次,也就是说,利主任希望自己还来。

    何秋燕心里一热,这样的谈话,她好像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谢谢。”

    利主任并没有在意她的反应,接着说道:“怎么想起关注女性数字人才?”

    “其实是从我身边的主播,这些女性人才处得到的灵感。”

    “哦,说说看。”

    “我们有个深圳财经群,里面有400多人,1/3是女性,属于不同的财经媒体,很多是做深度报道的,可以说是高端人才。”

    “女性中大部份是做记者的,主播不到20人,记者的职业周期长一些,可以拉到10年以上,主播的周期就很短,像有位非常优秀的主播,在国外主修金融,还是选美冠军,回国后又在全国主持人比赛中胜出,无论是专访、对话、播报,综艺晚会还是深度报道都能做,属于全能型人才。”

    利主任听得很认真,何秋燕接着说下去:“现在转型去做品宣,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卡在转型上。”

    利主任点点头:“是这样子,我们这边的记者,也有类似的问题。”

    “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知识、专业、语言能力优秀,外貌学历情商都经过层层筛选,但职场价值在一个很低的坐标上。”

    “你说得对,传统媒体受到冲击,从业人员是最先被影响的。”

    即使没有冲击,女主播的职业周期仍比男主播短,不要说成为拉里金了,就是中年还能在一线的都难见,时间上,女主播的职业周期不到十年,类型上,要么是辅助成功企业家做访谈,要么是辅助知名男主播做搭档,深度上,女主播仍然只是一个符号,很少担纲评论,而在一线财经大V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何秋燕提出自己想法:“所以我在想,能不能从数字经济给女性人才带来的新机会,进行一些探索?这几年知识付费发展很快,像喜马、知乎、得到和分答,日活跃量分别是2554万、974万、215万和52万。”

    “这个提议很好啊,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想法?”

    “有的”何秋燕打开了电脑,演示起研究院的PPT。不过,在利主任这里,她细化成了女性数字经济研究院。

    一番讲解下来,利主任频频点头:“很创新,想得也很全面,你可否准备一份项目方案书,我纳入到办公室今年的项目中,争取资金支持。”

    “没问题,方案书是需要参考申报模板,还是我们自行编写?”

    “我给你一个模板吧。对了,这个方案,在运作没有确定前,你先别跟别人说。“

    “好的。”

    太顺利了,何秋燕的心被惊喜装满,整个人快乐像飞上天,压在心里的挫败也像变薄了,连阴云密布的天空都没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