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白塔
繁体版

第二章 适应新身份(续6)

    搬进新宿舍后一切都好,只是楚维放枕头的那侧墙壁上有一块橘子大小的褐色污斑。楚维见有些同学用棉布贴在墙壁上做装饰,就想到用壁纸装饰一下自己床位的墙面。周五下午没有课,睡过午觉过后,楚维到超市去采购一周需要的东西,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苹果等等,当然还有自己期待已久的墙纸。在卖墙纸的柜台挑选半天,楚维发现一个蓝色的上面带星星和小熊图案的墙纸。楚维喜欢蓝色,墙纸上的图案很小,远远看上去很素,近看小熊也很可爱,满天星星有些像星空,也更有睡觉的氛围。她按照尺寸挑选了四张,同时她也买了一卷双面胶。

    回到宿舍,楚维放下东西,洗过手,就爬上床开始布置自己墙面的工程。首先得比划好高度,然后将墙纸背面黏上双面胶,再撕开背胶将墙纸贴到墙上去。一张贴完再贴下一张,一张的起始边缘压着上一张。就这样四张刚刚好把床铺长度的墙壁装饰完毕。壁纸贴得很服帖,没有歪斜,没有鼓包。贴完楚维躺下感受一下,的确是感觉舒适了不少。同屋的丽齐也说贴得不错。

    研究生学制是三年,研一主要是上课,修满学位必修的学分。除了礼拜五下午没有课,每天都是全天的课。因为楚维是跨专业读果树系,很多东西还比较陌生。第一周的课程让楚维感到非常吃力。植物生理课的教授是一个旅日的教授,课程内容上虽说都能听懂,但是老师非常严谨,特别注重正确使用专业术语。老师每一堂课的容量也都特别大。课程的内容除了涉及植物生理的基础知识,也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解读。总之,上这位老师的课时,楚维要特别集中注意力,每次上完他的课,楚维都觉得跟搬山一样特别累,然而也都感到收获颇丰。

    第一周里另外一门让楚维头疼的课程就是分子生物技术。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楚维导师的同学王力老师。虽然是女老师,可是因为在北大做过博后,王老师总是带着自信的笑容。她本来的外语是修的俄语,因为后来发表论文的需要从头学的英文,最终她能用英文撰写论文发表。就这一点让楚维感到不可思议。有时王力老师会给学生答疑,或者会就一篇论文提出一些建议,每每听到王老师的分析,楚维都暗暗想:要是哪天我也能像王力老师那样,对于学术问题有着如此清晰的判断和解读就好了。什么问题在她口中一说都像是没有那么难了。她总能在毫无头绪的一堆问题中找到主要矛盾并明确地表达出来。楚维对这位女老师很是佩服。但是,楚维也对这门课非常挠头。楚维虽然在BJ的院校上本科,可是并没有接触过分子生物学,对于这门课的内容一无所知。班上的好几位同学都能跟着老师上课的思路附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楚维可真的称得上是“睁眼瞎”,很难听懂。有时连着三节都是王力老师的课,也就是三个小时课,楚维能听懂的词儿就有数的那么几个。开始时楚维还很着急,但是发现几乎完全听不懂,她也只能当自己是在听报告罢了。三节课之后,楚维赶紧收拾东西去了图书馆,楚维知道她必须从头学起才能听得懂老师讲什么。于是她借阅了好几本分子生物学教材,其中包括美国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材影印版。从那以后,楚维规定自己每周一定要读几本书,而且每周五下午必须到图书馆阅读三小时。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开学已经两周了,生活上一切的事情都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每当楚维走在背着书包赶着上课的路上,她总是对自己的身份有点恍惚。看着路边的篮球场里排队上体育课的学生,听着那些学生一边跑步一边喊口令,楚维就会不自觉地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然后她自问自答:你要记住,楚维,你是研究生了,一名堂堂正正的研究生,你要去上课,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好好学。是呀,楚维经过两次高考才考到一个大学专科,又在上班的时候业余续本,最后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为了读书,都工作五年了,楚维却放弃了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顶着家中母亲极力反对自己读研究生的压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读研究生。当时面对一个可以离叔叔较近的杭州林学院和一个举目无亲离家千里的东北农林大学,楚维不顾父亲的意见选择了东北农林大学。来这里读书的决定是楚维自己的主意,楚维就是想要彻底远离父母的控制,真正做一次自己的选择。虽然之前楚维求学的路并不平顺,但是楚维每前进一步都非常用心。读专升本的时候,楚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除了比别的同学加倍用心完成每次作业,就是感受到自己在“多努力一点”的态度之下的点滴进步和成长。楚维知道凭借之前自己积累的美好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也一定能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研究生课业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课业内容的繁重,另一方面是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写课程论文、到试验场实习、到图书馆查资料、预备各种测验考试等。要一个人专注在一件事上面是不难的,但是要一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多件事,而且都要尽可能保质保量完成却是极难做到的。楚维想挑战这个难度。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然而,有的时候楚维感到过高的目标确实让自己觉得捉襟见肘,非常吃力。每当这时楚维就容易产生沮丧的感觉,而且常常问自己那个问题:我是谁?我到底在干什么?最后的答案都是: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研究生,我要珍惜念书的机会,好好学习。虽然有时楚维也会稍微忧虑因学习成绩不理想遭到母亲的讥讽和父亲的白眼,但是楚维一直都没有对自己选择读研究生而感到后悔。堂堂正正的研究生身份给了楚维一种肯定,楚维心想:如果我努力解决困难,终有一日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如果我没有尽到自己百分百的努力,是肯定无法实现目标的。研究生的学习压力确实很大,但那不也就是可以成长的机遇吗?很多希望有机会读研究生的人还考不上研究生呢!我,虽然求学道路坎坷,却获得这个机会,应当倍加珍惜学习机会,毫无畏惧、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另外,楚维认为,研究生的课程比本科要深,需要课下自己查资料和自学的东西非常多,每一科都用心对待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十分辛苦,但是如果学习中对哪一科有一点放松又感觉对不起自己付出的时间。于是,楚维告诉自己,读研究生是一个多目标计划,最终是要获得毕业证,但比毕业证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即身体素质、英语水平、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方面要得到全面提升。想到这里,楚维感受到了压力,但是也莫名有一种奋发图强的冲动。

    开学后到国庆节之前,天气早晚凉爽了,却也有一些秋的凄凉感觉。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楚维,平生第一次到一个离BJ上千公里的陌生城市学习、生活,楚维难掩内心的紧张、激动和兴奋。她珍惜这锻炼自己独立面对一切的时间。楚维把这样的处境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训练,于是她常常会为了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而思虑过多,有时她为了思虑周全而高兴,有时也为了自己在繁枝末节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而懊悔。虽然研一只是上课,但是楚维觉得自己对于课程的学习和吸收程度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有些沮丧。每当这些时候,她都会在内心反复确认自己研究生的身份,并时刻用“多目标计划”提醒自己,鼓励自己新的起点要把握好每个、哪怕是再细微的机会,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每当这些时候,楚维就会对自己说:我是堂堂正正的研究生,我的努力使我成为今天的自己,也必定使我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我要“刚强壮胆,毫无畏惧”。这样仿佛确认自己研究生身份的过程每一次对于楚维都是激励,也总能让她在困难面前冷静下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