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斗康麻子
繁体版

第40章 风车和盐的关系

    我只能拱手向于将军,还有周围的那些军官们告别道谢,然后向后退去。

    突然,我的灵光一闪,脑子里闪现出刚才和他们讲述在安徽省的战况的时候,那些军官对我的架在独轮车上的大弩的威力非常的惊讶。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问我这种弩的型号,特征什么的,他们对这种弩不感兴趣吗?可为什么没有人能问一下呢?

    有用没用,试探一下吧!

    我停止了向后退的脚步,又拱手向于将军作揖。

    “在下可否请于将军批准?在工坊当中制作几件兵器。”

    “这可不用问我,你自己掏钱,人家给你制作就行了,不用我批准。”

    我表现出有点为难,“还是要找一个保密性强一点的,若是这种兵器被清军那边得到,就有些不妥了。”

    旁边的一位军官赶紧问我:“你说的是哪种兵器?”

    “弩!架在独轮车上的弩,比一般的弩大一些,比八牛弩小多了。”

    然后于将军和他手下的那群军官,用眼神互相交流了一番,于将军微微冲着一个军官点了下头。

    这名军官满脸笑容的冲着我就走了过来,“这种事情不用麻烦于将军,我领你去找一个技术好,保密好的工坊。”

    我却没有马上答应,继续拱着手,看着于将军问道:“于将军,您看这样行吗?”

    “你先跟他去,让我看看效果再说。”

    行了,看样子如果他满意的话,还可以继续谈。

    三天之后,一只大号的腹弩架在独轮车上推到了演练场。

    推到演武场的这个大号弩,已经比在安徽使用的那种赶工赶出来的精致多了。

    至少这个弩的弩臂换成了正经的竹木牛筋粘合的,弹力强多了。

    不是当时为了赶工而把竹子一劈两半,制作的临时用品。

    射程、精准度、耐用性等方面都提高了很多。

    三名我简单训练过的弩手推着这辆独轮车,进行行进间射击,从200米以外开始。

    开始的时候射的不准,但是行进到50米的时候,有力的标枪直接把那个靶子给击的粉碎。

    靶子没了,独轮车也停止了。不过我没有让弩停止射击,而是搞了一个最大的仰角,来了一个最远射程的演示。

    一群跟在我们后面的军官惊讶的看着嗖的一声,飞的没影的标枪,派出一个士兵,顺着标枪射出的方向跑出去确定距离。

    等到那个气喘吁吁的士兵跑回来报告距离是一里左右,也就是差不多500米,还插入地面半尺。

    这个距离让于将军在内的军官们都有点吸凉气,他们手头不是没有能打一里,甚至两里的武器,但问题那可是上千斤的大炮啊。

    这个玩意儿,虽然杀伤力好像没有那些大炮的炮弹厉害,但问题它移动灵活,重量也轻,射击的频率也高,特别是在近战的时候,简直是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它的威胁。

    看大家的表情,应该是比较满意的,我趁机跑到于将军面前,开始介绍这种弩的应用场景。

    包括小型化以后单人使用,在独轮车上加盾牌,把车顶到敌人的脸上发射弩箭。

    很快,于将军满意的点头,终于发话了,“行了,你招收的那些家丁就那样吧!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训练好了就赶紧带着上任吧!你这老是躲在海口也不行呀!郑王爷治你个擅离职守之罪,要是让我抓你,我就比较难办了。”

    这才70个人,哪够呀?好歹得凑够200吧!

    “于将军太少了,您开一次口就多批点吧,好歹让我凑个三四百人。”

    于将军笑了,故意拉长脸说道:“不要以为你年龄小就可以撒赖啊!别想得寸进尺。”

    我想了想,看样子是筹码不够,还得给好处。

    于是我拱手说道:“于将军,您能给我20斤火药吗?我想给您演示一下,当初我们是怎么炸的那群清军?”

    显然,包括于将军在内的所有的军官都对我那回搞的大爆炸非常感兴趣。

    这些军方的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时我是怎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所有的消息都提到,现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

    但是现在这种知识层次的人,想破脑袋也琢磨不明白,这个粉末爆炸是怎么回事?

    而我一说想演示一下,立刻得到了周围人的同意,没过半个小时,20斤一桶的火药就送了过来。

    我又要了些粗布,还有一个粗壮的毛竹的竹竿。

    就在现场,在一群军官的注视下,安排人帮我装填炸药。

    先用十个粗布包把十斤的火药装成十个袋。

    剩下的十斤火药就塞进了那个粗大的毛竹竹筒里。

    当然要留导火索。

    我又让人用粗布包裹了20斤的泥土,插在一根大竹筒上在弩上试射了几次。

    基本确定了20斤的重量,大概能射多远?

    最后就是进行实际爆炸实验了,为了安全起见,我把所有现场的人都轰到了100米以外。

    还在弩的旁边挖了一个坑,把够蹲进去一个人。

    最后把点火发射的任务交给了一名我认为还比较胆大的士兵。

    还在预计的落点附近放了一堆杂物,插了些竹竿之类的东西。

    几个军官拉了一只狗一头羊还有几只鸡拴在了我插在地上的那些竹竿上。

    我很想复原一下,当初我用米粉制造的空气燃烧弹的场景,但是我实在没法掌控米粉浓度。

    为了能够保证演练的效果,能够让于将军允许我多招点士兵,只好用火药代替米粉了。

    那十袋火药被我绑在了这个装满了火药的炸竹筒外面。

    这样可以保证竹筒当中的火药爆炸的时候,可以把这十袋火药炸飞出去,并且爆炸的高温可以把外面那些火药也引燃。

    这样就可以形成连环爆炸,甚至爆炸的冲击波可以叠加在一起。

    最终这个实验还是成功的,那20多斤的带着火药的大竹竿飞出去五六十米,落到地上之后,导火索才引燃了火药,引起了爆炸。

    而第一次爆炸成功的把那十袋用粗布裹着的火药给炸飞了,然后形成了二次爆炸。

    巨大的冲击波把我们的发射平台,那辆独轮车直接给掀翻了,幸亏我挖了那个隐蔽的避弹坑,躲在坑里的那名士兵没有什么事情。

    躲在100多米外的观摩人员虽然没有感受到冲击波的压力,但是巨大的声音还是把他们吓了一跳。

    等到硝烟散去,一群人过去看看爆炸中心的情况的时候,有些军官就有点哆嗦。

    我测算的爆炸中心还是有点偏,毕竟沙土和火药的密度体积都不一样。

    发射出去的大竹筒没有落在我们摆放那些竹竿和鸡狗羊的地方。

    但是我们插着的那些竹竿以及那些活物都被爆炸冲击波退出去十几米远。

    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活物身上都是焦黑的,那只可怜的鸡,一根毛都没剩下。

    狗和羊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眼睛,鼻子和耳朵里还在不断的往外渗血。

    有玩炸药比较专业的军官开始测量爆炸的中心,和那些被吹飞的竹竿之间的距离。

    当然,他们只能找到那些半碳化的竹竿了。

    随后,这些测量完的军官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还跑到于将军的耳边嘀咕。

    而我则满怀希望的也,凑到了于将军的身边,满脸期盼的望着他。

    于将军看了一眼我,然后不以为然的摇摇头“不就是个大点的炮仗吗?有什么新鲜的?炸药多了,那就炸的厉害,你要放上100斤的炸药,那比这还厉害。”

    “行了行了,你别这样看着我了,你也搞得挺辛苦,我允许你招100个人。”

    “于将军于将军100个不够呀,我那地盘那么大,周围好几波清军都对我虎视眈眈,怎么的也得这个数吧?”

    我伸出一个巴掌来。

    “做梦!你别得寸进尺啊!你要是不知分寸,一个人你都带不走。”

    没办法了,100就100吧,总比70个人多吧,我向于将军拱拱手,然后倒退几步,转身就走。

    可是走过几步之后,我又转过身来,还是有点不死心呢!

    我掉过头来又走过来,向于将军又拱拱手说道:“将军,我有点方法可以增加盐田的产量。”

    于将军,明显愣了一下,怎么突然从士兵和火药转到食盐上去。

    “用不着!用不着!现在我们产的盐都卖不完,哪还需要增加产量。”

    我马上笑了,显然,于将军对民生方面了解的不太够。

    盐什么时候够用过?大家不用盐,那是因为买不起,你看看,要是盐便宜点,大家买的多不多?

    不过这个盐价贵,说的不是海南和延平王控制区域的盐价,而是清朝控制区域的盐价?

    江苏,浙江和福建这三个省的盐价一点都不高,本身他们就靠海,可以自己晒盐,就算是福建地区雨水较多不适合晒盐。

    但是通过海南地区的输入,盐价一点也不贵。

    但是在清军控制地域就相当的贵了,比我们这边的要贵2、3、7、10倍,而且质量还糟糕。

    当然,那些私盐贩子们偷偷的越过双方的控制线,向清朝那边偷运食盐的事情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是因为巨大的利润驱动,清军对这些私盐贩子的清剿是相当的频繁,毕竟只要把私盐贩子逮住,把盐抢过来,那就是钱呢!

    清朝地区,他缺盐吗?实际上,他的盐完全够用,但是清政府却把盐价加的很高,因为他通过从食盐当中收取的税款,几乎养活了半个八旗部队。

    虽然现在沿海地区的很多的产盐地都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但是青海地区的湖盐,还有四川地区的井盐产量都不低。

    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生产的海盐也不少,但是这些产盐地都被清政府控制,利用食盐专卖直接薅老百姓的羊毛。

    而我要和于将军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提高生产技术,降低食盐的生产成本,然后用低价的盐把清朝的食盐经济破坏掉。

    让他们卖不出去盐,最终让他们的财政出现问题。

    我这一招说简单一点,或者说专业一点的叫做经济战。

    用古人的说法,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先是给于将军画了一个大饼,似乎很快就可以吃到的大饼。

    我这张大饼的皮就是食盐,馅儿就是整个广西省。

    我建议他用大量的低价食盐去收买广西广东的清军,不能直接给钱。

    这些拿到便宜食盐的清军将领,就会想尽办法的把这些盐送到利润率更高的地区销售。

    只要盐够便宜,那么这些清军将领努力之后的利润率能够达到100%甚至200%之后,他们什么事都愿意干。

    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食盐的销售链条上面有了足够多的清朝的官员,有了足够多的利益共同体,那么我们作为供应商就可以控制下游这些经销商的一举一动了。

    当然,这个饼画的很大,很圆,很香,但是做这个饼的第一步就是要生产出来成本足够低的食盐。

    还好我这张嘴,毕竟是经过锻炼的,一顿忽悠之后于将军动心了,允许我先试试。

    如果我真的能提高产盐产量他不是不可以答应我的要求。

    为此,他还专门派了两名军官配合我的行动,方便我到地方调动资源,做这个实验。

    说干就干,不过虽然我已经决定把晒盐的技术提供给于将军,但是我也不能白干,除了允许的招收的那些士兵之外,我还要自己捞点。

    所以在选择晒盐场的时候,我没有按照那些军官的想法给我划拨一块地方,而是直接让管家到海边给我买了一块地。

    抄作业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我直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海南地区那些古法晒盐场的整个的布置和工作流程。

    然后又增加了一点自己的东西,毕竟要和现在的技术水平相匹配。

    而且也不用一次到位,技术可以一点一点的挤,就像国外企业干的事情一样,经常的要给你发升级包。

    实际上,我说采用什么新技术?其实还是晒盐法。

    其实在明代后期,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量的使用晒盐法提取海中的食盐了。

    只不过这个技术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需要人工也比较多。

    而我想干的事情,其实就是把风车引入晒盐的各道工序当中。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很多盐场的工艺还处于晾晒和煎煮制盐技术混合使用的阶段。

    只要最后一部分步骤需要用到铁锅煮,需要用到燃料,那制盐的成本就高了,不但需要锅和柴,还需要人盯着。

    而我计划使用的技术,那就全程不用燃料,甚至盐池之间的汲水全部用机械,不用人工,有风车做动力之后,只需要少量的维护人员就可以把各个晒盐池中的卤水来回的搬运。

    最终需要人多的地方,那就是收盐的搬运过程。

    我花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挑选了一片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地区,然后让管家掏钱,把这块地给买了下来。

    这个地方距离河流的入海口比较远,海水盐份比较大。而且风比较大,好用风车作为动力,并且地势比较平坦。

    然后就画了张图纸,让一群木匠给我做风车,还买了几个大号的石碾子,雇了一大群人,开始制造盐池。

    我买的这块地足够大,但是初期建设只是要做个验证,那是给于将军看的,不需要搞的规模太大了。

    先找了一片海湾,落差比较小一些的,组织人在海水当中建了一道土墙,能够截流涨潮之后的海水。

    这道土墙基本上比海水的高潮位还要稍高一点,但是涨潮时候的海浪可以越过这道墙,让海水流到墙的这边。

    我圈的这个面积比较大,因为我选择的这块地方算是一个海湾。

    只要那堵土墙把这个海湾和大海隔离开,就变成了一个初级晒盐池。

    虽然还没学过测量,没法计算精确的海面的面积,但是大略的估计也得两三平方公里的面积了。

    这个初级晒盐池已经够大了,但是我的二级晒盐池做的就比较小了,毕竟也就是做个验证实验。

    也就是两亩多地,这个盐池做的就比较精细了。

    先是用石头碾子把这块地方压平,然后用生石灰拌上泥土,再压一层,这是充当防水层。

    然后找来石匠挑选附近的那些页岩,一片一片的开采出来像铺瓷砖一样铺在地上。

    当然,我们没有水泥,要是有水泥的话,我还得用水泥填缝,省着把我的盐水给漏掉。

    这个时候我让木匠们制造的一个小型风车,就放置在了这个一级晒盐池的旁边。

    把已经在太阳下面晾晒了十几天的海水提高水位,然后通过竹管送到了二级盐池当中。

    我的计划是等到实验成功之后,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就简单了。

    只需要制造出来一亩或者两亩面积的这种晒盐池,然后通过水车提水,用竹管运送到不同的池子当中进行晾晒就可以了。

    而且我还利用高度差,把二级和三级甚至未来的四级池子,规划好,让他们之间可以通过预留的管道,让饱和盐水流到下一级池子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