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斗康麻子
繁体版

第62章 竹铠甲和火炮

    我和这两个工匠进行了和蔼的,友好的,循序渐进的谈话之后,这两个世代制作藤牌的,传统工艺继承人。

    哭着同意在我们石鼓县建立一个小的加工厂,试着用竹子制作铠甲。

    当然,在这两位哭的满脸是泪的工匠的恳请下,我允许那个儿子,回到海口守着原来的作坊,继续去制作藤牌,当然是父亲留下来给我研制竹制的铠甲。

    其实我观察了半天,这个铠甲虽然编制的方法上有些特殊,里面的支撑结构方面比较有讲究。

    但实质上也就是个大号藤筐的水平。

    如果找上一些做竹筐比较好的工匠,给我批量的生产穿在身上的竹筐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看中的是这父子两个传承下来的处理竹藤的工艺,又是油浸,火烤,定型,还有一些密不示人的技法。

    把竹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之后,是不是可以增强硬度?还有就是编制铠甲的时候,那个独特的支撑结构也是看经验的。

    有这个熟练的老工匠进行指导,我的竹铠甲会早点面世。

    我在网上查了,竹子的表面密度最高,而非常常见的那种粗壮的毛竹,号称最外面的竹皮硬度和高碳钢的硬度接近。

    而且是多年生的毛竹竹梢部分的,硬度是最高的。

    于是我就安排人去给我砍毛竹,专门找那些年头长的,我要用弓箭,弩箭实际的试验一下,网上的那些信息有没有骗人?

    最终我们的砍伐队伍狼狈不堪的回来向我报告,两三年生的毛竹还砍得动,超过五年的毛竹,砍的刀刃都卷了。

    只能用斧头,也非常的费劲,10多天的时间,十多个人,总共搞来十七根老毛竹。

    带队的管事直接跪在我面前,请求我处罚,他自己都觉得丢脸,竟然被一些老毛竹给欺负了,所有的工具都坏掉了。

    我不怒反喜,这是好事啊,证明毛竹表皮的硬度确实和网上说的一样,比普通的铁要高。

    我在网上查到的关于毛竹的信息,用高锰钢制造的刀具去砍老毛竹,都不是特别好用。

    如果角度和力度不合适的话,照样会卷刃。

    我高高兴兴的给辛辛苦苦去竹林里砍毛竹的,这队人每人发了半两银子的奖励,然后就让工匠把一根毛竹一劈四瓣,做成竹板,然后进行破坏性测试。

    这个老毛竹虽然砍断非常难,但是砍断之后想进行纵向破坏就比较容易了。

    切成长的竹条之后从内部向外进行切割,就要比从外侧切割简单的多。

    两名工匠一会儿的功夫就给我加工出了两尺多长五厘米宽的几十根竹板。

    把竹板并排固定在一起,做成靶子,开始进行破坏性测试。

    先从弓箭开始,然后是弩箭,最后用火枪。

    最终我是满意的,这些老毛竹的竹皮确实够硬,网上发信息的那位老哥确实没有骗我。

    连大火枪的子弹,也得在50米以内的距离,才能够把竹板打断。

    我非常的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便宜的,来源比较丰富的材料。

    我立刻让人给我找技术精湛的竹匠,给我处理这些毛竹。

    一部分竹子,先按照做箩筐的方法,对这些竹子进行晾干处理。

    还有一部分交给那位做藤牌的老工匠,按照制作藤牌的方法,用油浸,火烤等等方式处理竹材,然后再编成人可以穿戴的箩筐状的玩意儿。

    折腾了一个月,做出来了30多件竹制的铠甲。

    竹材处理的工艺各不相同,有过油的,有不过油的,有泡了好几天的油,有只刷了一层油,又用太阳晒干的,有阴干的,还有烤干的。

    变成铠甲的时候,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有些是削成了比较薄的比较窄的竹片就像编席子一样,编出一个铠甲的形状。

    有的就直接是大块的竹子进行拼接,用麻绳把它们固定在一起。

    还有的做成像快板样的大竹片,然后再像鱼鳞甲那样一片一片的叠加起来组成一个竹子的鱼鳞甲。

    一群老兵对这些铠甲进行各种样的测试,最终总结出来一些这种竹铠甲的特点。

    首先,这种铠甲穿起来比较扎肉,这个可以改进,但是通风性比较好,哪怕是穿着在太阳底下暴晒,也要比穿其他铠甲的身上舒服多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防护的问题了,这种铠甲对弓箭的防护能力千差万别。

    那些用比较细的竹片编制的铠甲,对弓箭的防御能力一般,但是能起到比皮甲更好的减速作用。

    基本上箭射到铠甲上能够射穿,但是不会太深入,如果人穿在身上,那就是皮外伤,铠甲上扎着一根箭。

    那些用比较宽的竹片做的铠甲,对弓箭的能力就比较强一些,但是对那种尖头的破甲锥,经常性的防不住。

    因为竹片比较宽了之后,中间的缝隙相对来说就比较大了,破甲锥如果钉在中间的接缝位置,就有可能扎进去。

    而且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发现一个问题,竹子的抗击打能力是挺强的,但是对打击的方向非常敏感。

    因为竹纤维都是纵向生长的,如果横向对他进行劈砍,他的抗性就非常强。

    如果是纵向的伤害,不论是竹子做的甲片还是竹子做的竹条,都很容易裂开。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编制好竹子铠甲之后,会因为空气湿度的关系整个的铠甲外形发生形变。

    用油浸泡过的竹子相对来说形变会小一些,那些风干和晒干的竹子变形就比较严重。

    而且我们还没有测试完,已经有铠甲发霉长毛或者生虫。

    这都是小问题,可以下一步进行解决,我只要能确定这种老毛竹确实可以做成铠甲,而且抗击打能力比较强就行了。

    具体用哪种样式,用哪种方法制作,就要进行不断的实验,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时间成本最低的,确定一种甚至多种不同用途的铠甲。

    而这种老毛竹不好砍的问题,被我用一个小火炉就解决了。

    我设计了一款可以提着的烧木炭的小火炉,让砍伐竹子的人马带着进入竹林,在这个小火炉里面放上几根铁筷子。

    烧红了之后,直接在选定的老竹的根部慢慢的烫,把毛竹的外皮全部碳化了就行了。

    最坚硬的那层外皮被搞没了之后,一般的斧头和柴刀对付相对来说软一些的竹肉就很轻松了。

    很快大家就找到了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多烧几根铁筷子,不但把外皮烫糊了,直接在竹子根部用铁筷子烫出洞来。

    只要烧红的铁筷子够多,一小会功夫,这根腿粗的大毛竹就会被烧的千疮百孔。

    再用斧子好好的砍上几下这颗竹子就倒了。

    时间长了之后,砍伐毛竹的队伍都掌握了经验,专门挑那些生长了十年左右的竹子砍,因为这些竹子的硬度是最高的,做铠甲的防护能力是最强的。

    工匠们很快就实验出来了,用加了食盐的桐油烧开了之后浸泡竹子。

    可以有效的减少竹子内部的水分,并且减少被虫蛀的可能性。

    要说我们中国的工匠,那真的是思维开阔,只要给钱,他们开动起脑筋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就基本确定了竹子处理的流程,还有竹制铠甲的外形和编制方法。

    甚至还给我设计出来了好几个款式的铠甲,单层、双层、鱼鳞铠甲、框架铠甲,还有框架铠甲和鱼鳞铠甲相结合的。

    最后这种虽然显得很臃肿,就是在编制的硬质竹筐一样的铠甲外面,再挂上一层的竹板鱼鳞。

    但是这种铠甲真的能顶得住火枪,外层的鱼鳞状的甲片,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减缓了子弹的速度,最终子弹就会被挡在内层的铠甲上。

    这可是个好东西,现在我给自己的部队设计的作战思路,那就是远程攻击为主。

    尽量不进入短兵相接,我的想法就是我凑近了打你,但是不让你打到我,我用盾牌长枪挡住你的进攻,用火枪弩箭收割你们的生命。

    但是采用这种战法,敌人的远程火器和弓箭我们必须得顶得住。

    我总结的我经历和指挥的几次战斗,发现我胜的都非常的侥幸,基本上都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我面对的敌人基本都是绿营兵,作战意志包括兵器装备等等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差。

    特别是在指挥能力方面,我都赶上了那些弱鸡的指挥官,碰到我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当时失了分寸,被我抢了先机。

    可以说是乱拳打死了老师傅,那些指挥官如果能见到我的话,肯定会挥着拳头大骂,然后说:“我不服,你不讲武德,有本事再来打一场。”

    今后的作战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真的拉开队形的敌人,各种兵种配合默契的情况下,我这三板斧很可能就被人防住了。

    特别是现在清军弓箭手的战斗力明显要比我们这边的强的多。

    不论是蒙古兵的骑射的本事,还是满族人善于用的重箭抛射,对付我们这群无甲的士兵,那是一打一个准。

    光我了解到的,尚可喜的精锐部队的火器使用率是相当高的。

    真要和尚之信或者尚可喜的人马开战的话,很有可能会陷入火枪对射的僵局当中。

    而我这边的火枪的数量明显是不会比人家多的,人家经营广东已经多少年了?他攒出来的火枪肯定要比我多的多。

    就算我的火枪是燧发枪,开火的速度比他快,但是架不住人家的火枪手比我多几倍。

    还有火炮的问题,我也得抓紧时间了,就算是数量上比不上人家,至少在质量上要比人家高一筹吧。

    要不然白瞎了我这个有网络支持的特殊穿越者。

    明清时代,火炮制造方面,大部分是用铸造法,而且是泥模铸造,光是制造出这个泥模,等到这个模具阴干应该就得等好几个月。

    而我打算用砂模制造火炮,我连石英砂和粘土都已经准备好,就等着来上几个工匠就可以开干了。

    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打算搞太大的火炮,先搞上两门五六十斤的虎蹲炮试试。

    费了不少劲,又花了不少钱,总算是从广州地区骗来了几个会制炮工人。

    这还是趁着尚可喜父子两个闹别扭,然后广州城的守卫比较混乱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把这几个工匠给偷偷的弄了出来。

    不管是南京、广州、BJ,会制造火炮的工程人员都会被严防死守,宁可杀掉,都不能让他们跑出去。

    我成功的搞到几个算是很有运气了。

    这几个工匠都是搞泥模铸造炮的,最厉害的一个参与过铸造1000斤的火炮。

    我跟他们讲用干的粘土和沙子混合之后制作模具,然后再往里面倒金属溶液铸炮的方法听着他们很蒙圈。

    沙子能够成型吗?就算能够成型把铁液倒进去之后,沙子能撑得住吗?

    不过我是东家,一切我说了算,我说能行就得能行,要是你们搞得不行,是你们不行,不是我不行。

    网上老子的视频都看了,怎么可能不行呢?

    事实证明,光看一个视频是不可能完整的把一项工艺复刻过来的。

    但是至少我从网上查到的粘土和沙子的比例是没错的,在一个方的盒子里放上了一门小的虎蹲炮,然后在他的周围放上了混合了粘土和沙子的混合物。

    然后用力把这些沙子填紧。

    然后再开箱把虎蹲炮取出来,再把两个箱体合在一起,从预留的孔洞里往里灌铁水就行。

    第一次,我先没让他们铸造炮膛,先把这个火炮的外形搞出来再说。

    不出意外,第一次失败了,因为我没有考虑金属的重量问题,放置砂模的位置不太对,刚把金属溶液倒入注入孔,这个砂模的一边就裂开了。

    第二次就长了点经验,直接把虎蹲炮的炮口冲下,从上向下倒入金属溶液的时候,虎蹲炮的重量是由地面来承受,而不是由砂模来承受。

    然后敲掉砂模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大铁疙瘩。

    从外形上看,还算不错,基本能从外形上看出是一个虎蹲炮来。

    当然,炮身外面的那些大小的气孔证明我们灌入金属溶液的时候冷却的太快了。

    不过这个铁疙瘩成功的从敲碎的砂模里出现的时候,那些被我从广东偷运出来的工匠都惊讶了。

    这就是花了几个小时就做出来的模具,居然真的能够把火炮给制造出来。

    虽然只是个铁疙瘩,但是已经能证明我的这种方法确实是能够铸造火炮的。

    后面就是认真的琢磨,怎么能减少气泡?如何把火炮的尺寸变大,以及把那个炮膛一次成型的搞出来?

    很快,工匠们就想出来在砂模的底部留通气孔,这样金属溶液流入的时候就不会压住空气了。

    而预留的空气孔当中灌入的金属,那就简单了,拿锉刀好好磨一磨就能搞定。

    很快,他们就实验出来,在地面竖一根刷满泥浆的铁棍,然后把砂模套在这个铁棍外面,把位置确定好就保证泡膛是在火炮的中间位置。

    然后再灌注融化的金属溶液。

    试验了多次之后,成功的铸造出来一门虎蹲炮。

    虽然实验的次数很多,但是因为制造一个砂模的速度很快,也就是半个月。我的虎蹲炮就给弄出来了。

    这几个有经验的老工匠,仔细的敲打着这个新出炉的炮的各个部分,检查着各部分的质量,发现比泥模制造的火炮质量好多了。

    区别就是火炮的外表不那么光洁。

    但是炮身上的气孔却几乎都没有。

    把炮膛的内壁进行了打磨之后,又进行了试射,甚至是破坏性的实验,那些工匠都认为,这门虎蹲炮的质量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那些缴获来的虎蹲炮融成铁,重新铸造,我可不敢让士兵们用这种满是沙眼的炮来冒险。

    我们这边刚刚成功制造出两门崭新的虎蹲炮,于将军就派人过来找我了。

    于将军亲自写了一封信,请我带着这些铸炮工匠去海口制造更好的火炮。

    各种设施材料,他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我去了就可以开工铸炮。

    这个要求我可不敢不同意,他以后很可能就是我的岳父了,虽然我用青蒿把他的疟疾治好了之后,他没有再跟我提去他女儿的事。

    但是按照我对于将军的了解,他既然说出来了,轻易就不会反悔,没准什么时候他就会找我谈这件事情。

    不过这个事儿我可不能主动,毕竟我是已婚人士,在于将军身体没问题的情况下,应该不会让女儿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的。

    一个实权将军的女儿嫁给一个四品官当平妻,这个事好说不好听啊!

    如果是个独生女,完全可以让我入赘,生出来的孩子随娘家姓,你敢不同意刀架在你脖子上,还敢不同意刀架在你爹妈的脖子上。

    手下有几千上万精兵的将军,就有这威力,连郑经这个延平王都不敢对于将军呲牙。

    光从兵力上说,于将军手下的兵将的数量并不是这些大小军头当中最多的一个。

    但是从战斗力上看,那些士兵数量比于将军手下的士兵多两三倍的,也不敢和于将军对战。

    虽然老于将军去世之后,于家军没有出动过超过2000人的部队,但是就算是几百名的士兵出动,照样是追着几千的清军打。

    至少在南方地区,吴三桂的部队是切切实实的领教过于家军的厉害。

    于家军能够在兵力悬殊到三四倍的情况下,打出战损为零的战绩。光从这点看,你就能看出于家军的强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