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官途
繁体版

第0004章 为期三月

    三人不敢耽搁,一起来到衙门后院。

    韩成得知消息后,不敢耽搁。草草收拾了行李,又叮嘱书童小五,自己那个水缸,任何人都不许打开,一切等自己回来再说。

    交代完,带着两个衙役,坐上马车匆匆赶奔沧州衙门。

    留守在衙门的三个人,面露忧色的对视了一眼,便回到自己的公廨。

    按说韩成被降职,最终调离无棣,最高兴的应该是衙门的二把手县丞张玉,这样他才有机会上位。

    其实不然,大宋知县以上的指派任命,统归吏部负责。州路一级的衙门虽然有管辖权,却没有任命权。而且吏部有明文规定,知县及以上官员,必须进士出身。所以不管是县丞,还是主簿县尉,除非也是进士出身,否则没有半分的机会。韩成如果离开,吏部只会重新任命一位官员。

    韩成赶了三天的路,终于到达沧州城。

    来到衙门后,由小厮引路,把他带到韩贽的房间。

    当韩贽见到韩成后,一改上次的冷漠,变的异常热情。先让他坐下,又喊小厮泡茶,弄得韩成有些不适应。

    其实韩贽有此表现,也有自己的苦衷。就在四天前,沧州城传出谣言,说知州大人,因为自己的个人政绩,逼疯了无棣县的新任知县。

    这种谣言,是老百姓最喜欢传的。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更有甚者,把谣言完善的犹如亲眼所见,包括那日在房间内,二人的一举一动以及表情神态,说的人传神,听的人激动不已。

    一向在意官声的韩贽,怎能容忍这些谣言?派捕快抓传谣的人,可能下面的人太过卖力,一下子抓了二十余人。

    这一下谣言不仅没有止住,更有扩散的趋势,就连衙门里,都有人在私下议论。按照这个势头,不出十天,整个河北路怕是都要知道了。

    韩贽至此才懊悔不已,那一日谈话的时候,并没有挥退左右。而且官声和官位几乎是同等的存在,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那般逼迫韩成。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对待下属,可以驱使,甚至可以奴役,哪怕待之如猪狗。被传出去也不过是同僚间的笑谈而已。

    可是逼迫下属,导致其疯癫。必将被人扣上一顶,酷吏的帽子。哪怕日后升迁提拔了,下属都会跟他离心离德。毕竟谁也不愿意伺候,一位如同变态一样的上官。

    趁着小厮伺候茶水的间隙,韩贽仔细打量韩成。

    嗯,坐的端正,表情自然,举止一切正常,完全没有疯癫的迹象。

    韩成表面风轻云淡,实则内心忐忑,县里的风言风语,他早就知晓。但并未理会,甚至还有些,故意为之的因素在里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的最终目的。目前看一切顺利,只是这次被韩贽请来,不知是福是祸啊。

    韩贽面露微笑,语速轻缓的问道:“韩知县,本官且问你,最近的身体可还康健?”

    韩成欠身回答道:“回大人的话,下官的身体一向康健。”

    “哦?那本官怎么听说你疯癫了?”

    韩成虽然也是官,但很讨厌官场打太极,来回试探的那一套,彼此都累。当下站起身,先行了一个礼:“大人,那日下官回到无棣后,利用两天时间,走遍了下面村镇,并想出了改变无棣现状的办法。可能当时太过激动,在外人看来,误以为下官疯癫了。”

    韩贽经过这几句对话,料定对方思路清晰。什么疯癫了,纯属误传。又听说找到了改变无棣的方法,顿时来了兴趣。扬起手,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大人,下官的方法很简单,从农业入手。”韩成很老实的说了一句。

    韩贽又等了半天,没有下文了?这叫什么方法?农业入手?到底怎么入手啊?

    “你且详细说来。”韩贽催促道。

    韩成面露自信的微笑:“大人,至于什么法子,还请下官卖个关子。不过请您放心,上次您说的给下官半年时间,否则降职使用。下官也不要半年,只需三个月,就让您看到成效。”

    韩贽就更加疑惑了,到底啥法子啊。可是又不方便逼着对方说,现在的韩成可是全沧州的敏感人物,万一再出什么幺蛾子,闹出个谣言啥的。不用等韩成降职使用,自己怕是就要挪挪位置了。

    “你确认自己想的方法有效?”韩贽皱褶眉头问道。

    韩成先一揖到地,站直身体后,正色说道:“大人,下官想的方法,只需三个月,必定见效。”

    韩贽见对方回答的正式,也站起身,踱步到韩成面前,再一次上下打量面前这个年轻人,才轻拍了下对方的肩膀:“既然这么说,本官就等你三个月,三个月后,本官亲自去无棣考察你的方法。”

    韩成再次作揖:“谢大人成全。”

    回到无棣的韩成,才走进衙门后堂,就听见后院传来小五与人争吵的声音。

    “你们不能动,少爷说了,他回来之前,这个水缸谁都不能动。”

    “你这少年,怎么糊涂啊。这么大的气味,你闻不到?”

    “对对!我们只是把它搬出去,又不是扔了。”

    “那也不行,少爷说了的,就是不让动。”

    “嘿!见过死心眼的,没见过你这么死心眼的。别跟他废话,把他拉开,来几个人搬东西。”

    正在此时,韩成走进后院。

    就看小五矮小的身躯,抱着水缸。

    县丞刘玉和主簿吴安,正指挥几个衙役,要把小五拖走。

    “咳!”韩成一声轻咳。

    众人回头看过来,才发现知县大人就在身后,纷纷停下手中动作,上来行礼。

    “都说说吧,怎么回事?”韩成走到小五身边,轻抚着对方的头顶。

    刘玉看看左右,其他人都往后躲。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大人,就在今日午时从后院传来,一股恶臭。到了下午,虽然气味小了些,可是这股气味已经弥漫到整个衙门。”

    吴安在旁边补充道:“众人搜索发现,臭味来自后院这个水缸。小五说大人临走时交代过,谁也不许动。下官没想破坏东西,只是想给水缸换个地方。这才和小五发生了些争执。”

    韩成看向小五,对方连忙点头,表示二人说的不假。

    刚才进来的仓促,现在静下心细闻,空气中确实有一股似有似无的臭味。

    于是问小五:“你动过了?”

    小五知道自己犯错了,低头双手搓着衣襟:“少爷,小的好奇,打开看了一下。只是一下,很快就盖上了。”

    韩成当初做肥料的时候,就预料到有臭气产生,水缸上面不仅盖了一个盖子,还用泥土做了密封。小五把泥土破坏了,气味不跑出来才怪。

    韩成转身吩咐吴安:“去叫县尉丁魁,捕头张顺。还有不当差的衙役都喊来。”

    吴安领命离开,片刻后丁张二人领着众人来到后院,本来就不大的小院,瞬间站满了人。

    韩成站在台阶上,对众人朗声道:“首先通知各位,本官韩成,没有疯癫。”

    下面几个人当然知道韩大人没疯,纷纷扭头瞪了一眼站在后面的捕头张顺。意思很明显,谣言就是从你这里流出来的。

    张顺被众人看的面红耳赤,忙低下头做认错状。

    “第二件事,本官找到了让我们无棣县两万余名百姓,发家致富的方法。”

    这个消息可比知县疯了还震撼,下面众人纷纷小声议论。

    “刘玉吴安,你二人不是好奇水缸里有什么吗?去,打开看看。”

    二刘对视一眼,最后还是走到水缸旁,掀开了上面的盖子。

    顿时一股恶臭冲天而起,瞬间弥漫了整个小院。距离最近的二刘,被这股气味呛的差点窒息。

    不远处的丁魁手疾眼快,夺过盖子,盖在水缸上。

    院内站立的众人,也纷纷用衣袖捂住口鼻。

    韩成看着这些人,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快感。

    “很臭吧?可这个东西,是农家的宝贝。咱们现在种地,用的是粪肥。可是水缸里这种肥料,比粪肥还要厉害的多。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起到庄稼大幅增产的效果。”

    院内站的众人,多多少少都了解些农事。甚至有几位家里,还种着地。听到知县大人这般说,也不觉得水缸里的东西有多难忍受了,纷纷凑过去探头观看。

    “本官这么说,可能尔等心中还有疑虑。我看这样好不好,”韩成从怀里出去一枚三两的银锭,展示给众人:“本官拿这三两的银锭,租用你们家中一块土地。谁愿意出租?”

    三两银子可不是小数了,特别是衙门里的小吏。相当于三个月的收入。如果换做土地里的收成,足足需要十几亩。

    可众人拿不准知县大人话里的真假,谁都不敢出声。

    韩成实在懒得墨迹了,指定了张捕快。从他家租三亩土地,就用他制作的肥料做实验,是好是坏自然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