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官途
繁体版

第0058章 送礼

    韩成这才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特别强调自己只想接收一百名外地的流民乞丐,没想到从滨棣二州一下来了几千名百姓。

    韩贽越听越心惊,越想越气愤。他都不敢想河北路衙门接到滨棣二州的消息,会如何的愤怒。那些人才不会考虑你做事的初衷,他们只看结果。更不会处理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们只会拿自己是问。

    韩成闯出这么大的祸事,却要自己来背黑锅。更可恨的是,几乎是唾手可得的转运司同知,就这么被眼前的小子给毁了。

    韩贽多年的修养也无法压住冲天的怒火,猛然起身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茶杯化为碎片散落了一地。

    此时的韩贽一改往日的儒雅,犹如一头愤怒的公牛,用颤抖的手,指着韩成厉声喝问:“韩成!庶子!你……。”

    突然韩贽感到一阵眩晕袭来,忙用手撑住书案。韩成也发现了不对,几步绕到书案后,伸手搀扶住身体摇晃的韩贽,让其缓缓坐下。又伸手帮其揉捏两侧的太阳穴,希望能缓解对方不适。

    等韩贽头晕的毛病稍微减轻了一些,立即伸手打开韩成的手。同时不耐烦的喝骂道:“滚开。”

    韩成这才收回双手,老老实实的走回书案前站好。

    等待了许久,韩贽才睁开紧闭的双眼,看见面前的韩成,那股怒火升腾起来,伸手指着书房门,低喝一声:“滚出去!”

    韩成哪里敢走?他要是现在走出这个房间,恐怕明天一早就会接到降职使用的公文。

    忙开口道:“知州,这是大功劳来的。”

    韩贽根本就不听他解释,不耐烦的加重了语气说道:“滚!”

    韩成见对方完全没心思听自己说话,不免有些心急,整件事不会被自己搞砸了吧?

    这才朗声说道:“知州,这是大政绩啊!您容下官把话说完。到时再决定下官的去留。您看可好?”

    韩贽闻言眉毛一挑,政绩?这除了祸事,就是无穷的麻烦。哪来的政绩,可好奇之下,还是强压怒火说道:“给你一盏茶的时间,你要是不说出个子丑寅某来,就从这里滚出去。”

    韩成这才把弯下腰,伸头向韩贽面前凑了凑,低声说道:“知州,七百三十五户百姓,加上九百户军士,加一起是一千六百三十五户。每户开垦十亩荒地,加一起就是一万六千三百五十亩啊,您想想,这是多大的政绩。”

    韩贽听完对方的话,睁大眼睛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盯着韩成。

    对于农业为主的社会,农桑一直是立国之本。不管在任何朝代,劝农桑都是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宋。为了发展农业,朝廷曾屡次下文,鼓励各地尽量利用有限的耕地,多产出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同时也对开垦荒地者,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前文说的,新开垦的生地,三年不用交税纳粮。

    韩贽越想越觉得对方说的有理,越想越兴奋。自己刚才只想到了祸事,却忽视了开垦荒地带来的好处。

    心念及此,心中那股火气,瞬间消失不见了。换来的除了心中的喜悦,还有同知的位置再次向自己招手。

    韩贽脸含笑意的对韩成说道:“韩成啊,坐嘛,坐下慢慢说。”

    韩成见对方明白自己意思了,也是心中大定,这个大礼终于算是送出去了。忙谢过知州,坐回椅子上。

    韩贽又叫来伺候在外的小厮,重新上了两杯热茶。待小厮出去,这才和颜悦色的对韩成说道:“韩成啊,本官没记错的话,你的字是子能吧?”

    韩成心中一喜,忙回答道:“回知州,下官的字是子能。”

    韩成点了点头:“子能啊,再跟我详细的说说,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韩成心中狂喜,先称呼自己的字,又自称我,这关系发展的太快了。

    韩成这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同时再次声明,他的初衷只想接受那些逃户乞丐灾民等,从没想过接收其他州县的百姓。可出乎预料的事,滨棣二州的失地百姓实在太多了,一下引来几千名百姓拖家带口的到无棣落户。

    县里几名下属见到如此多的百姓,一时没了主意,于是请出了自己。

    当面对那些百姓的时候,自己也严词拒绝过,可耐不住人家下跪求自己接收。最后实在看不得那些百姓贫苦,是在被逼无奈之下,一时心软答应了这些人的请求。为此,自己还搭出去一年的俸禄呢。

    最后还向韩贽明确表示,如果滨棣二州将状告到河北路衙门,自己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韩贽坐在书案后,听完韩成这些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再一次仔细打量韩成,这名年轻人才十八岁的年纪啊。曾几何时,自己这个岁数在做什么?好像只知道读书吧?而面前这位年轻人,已经能做出如此大事了,更何况还给自己送了这么一份大礼。

    韩贽点了点头,感慨的说道:“子能啊,不得不说,你做了件大事,好事,善事。”

    韩成得到夸奖却没沾沾自喜,而是再次压低声音道:“知州,其下官在事后复盘整件事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个政绩比现在这个,还要大一些。”

    韩贽心中又是一动,好奇的问道:“说说看。”

    韩成并急于说明是什么,而是向韩贽要来一张沧州地图。

    他指着无棣的位置说道:“知州请看,无棣地处沧州最南端,常年无战事发生,可是距离边墙,也不过两百余里的路程。下官发现当无棣拥有大批耕地后,将成为整个沧州的粮仓。一旦有战事发生,驻扎在左近保顺军,可以就地取粮押往前线,不必再从外地州县调粮。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时间,还有沿途的耗费。”

    韩贽闻言再次兴奋起来,如果真按照韩成所说,将无棣变成沧州的粮仓,可就解决了自己一块心病。

    每年为了筹备粮草,他都不得不绞尽了脑汁,压榨一众下属。得来的钱财还要运到几百里外的大名府,用于采购粮食。再从大名府运回边境,这一来一回足有千里,沿途的消耗接近五成。让他每每想起,都心如刀绞般难受。

    韩贽高兴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喊了一声好,对韩成又是一通夸奖。

    而韩成此时却愁眉苦脸的说道:“知州,还有一件小事,下官要向您禀告。”

    韩贽一愣,这小子又闯什么祸了?好奇的问道:“什么事情?说说看。”

    韩成这才一五一十的说出,接收二州老百姓的时候,还误收了一百余户盐山县的百姓。

    最后还补充道:“知州,下官真心没想着搞内斗,实在是那些百姓太惨了。下官见了几户人家,真是穷的衣不遮体。更有甚者,全家只有一身衣服,谁出门谁穿。最后还是下官派了人去,给家里送了衣裤鞋袜,那些人的家人,才能走出大门,迁移到无棣的。”

    韩贽瞪着眼质问道:“你说什么?”

    韩成依然是犯错的老实模样,小声说道:“下官有罪,还请知州责罚。”

    韩贽不耐烦的说道:“你说盐山的百姓家,穷的只有一件衣衫?”

    韩成好像才反应过来,点头道:“下官不敢蒙骗您,确实如此。”

    韩贽恨得咬紧了牙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李重!无能!”

    韩成心中大定,又解决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