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农
繁体版

第七章:央家往事

    其他的农家菜都差不多吃完了,就剩一种刚种下去的菜,看起来好像是口水秋葵。

    从外观来看,颜色比超市买的口水秋葵还要更深,大小倒是没变化。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可以采摘的时候,所以口感不太清楚,毕竟是他之前从附近挖来种下去的。

    如果这种植物确实是如他所见过口水秋葵的话,那就可以当菜吃,抗癌天然植物,还有增阳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就是外表光滑,有很多肉眼可见的纤维毛根,别看起来煮熟之后,流出来的透明液体粘稠如口水一样,黏糊糊难咽下去。

    但其对抗癌有一手呢,而且还有增阳的作用,可想而知,对很多非铁肾的男人来说,价值非常大的。

    另外一块菜地也种了很多农家菜,冒了很多农家菜的新芽,听央傅氏说那都是种下去的萝卜。

    萝卜竟然在汉朝就有了,这倒是让他没想到的,印象中的萝卜好像是从西域而来的,或许应该是他记错了,是胡萝卜从西域引进的说不定。

    算了,既然有萝卜那就更好了,萝卜和猪大肠牛杂一起卤肉,那味道可是挺好吃的,要不然萝卜也不会被称为卤王,意味着什么味的萝卜都有。

    这就是央家后院的整个菜地里所有的菜了,虽然种类不多,但胜在够养家糊口,而且都有种子可以留种,跟现代搞种子战争的科技种子不一样。

    央汉元看了看菜地,就两根黄瓜还不够吃,只能再采点韭菜一起吃了。

    整个央家的后院菜地也就半亩地,一半的菜地都用来种韭菜,因为这种韭菜没有季节限制,想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吃都可以。

    这种发黄的韭菜起码一年四季都能长,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却是王家村发生荒灾的时候,最好的农家菜之一。

    说起来,这韭菜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及其更北的寒冷带地区最重要的农家菜,没有之一,尤其是东北地区,在没有大白菜前,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以前曾经听一位东北大爷说,东北过冬时如果没有肉没有农家菜情况下,就韭菜能包饺子一起吃。

    只是这韭菜对于央汉元来说,油腻腻的口感,吃多了也会腻的。

    回到厨房,他看见两个弟弟也都起床了,央汉元先让他们简单洗个脸洗手。

    西汉时代的农民没有刷牙固齿这概念,但不代表央汉元没有刷牙的概念啊,让他们用盐水泡一杯温水漱口,相反他非常重视牙齿保护。

    这种方法早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他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名叫《礼记》中就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这种习惯也可称为“含漱法”。

    其实还有其他的杀菌效果,但要用到醋和酒,或是选择有养护牙齿效果的茶水等进行漱口。

    只是,央家没有足够的家底支撑,只能简单用清水漱口,盐很宝贵的,目前央汉元也没方法造盐,井盐矿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

    至于“揩齿法”暂时别想了,至少现在央汉元做不出来。

    一来牙膏制作需要很多钱,二来没有找到杨柳可以制作牙刷,其他树枝都有带酸性,没有杀菌作用,不适合制作牙刷。

    央汉元在厨房蹲着,用木盆洗韭菜和黄瓜。

    央秦虎先给弟弟洗脸,自己才洗脸,洗完脸后,也用清水漱口,这方法是他大哥教他的,说能保护牙白,他可不想变成央卫那样大黄牙。

    随后央秦虎来到央汉元的旁边看着,眼珠子一转,对央汉元问道:“哥,你今天有什么事情吗?”

    央汉元一听,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尽是兴奋的样子,心中瞬间猜测出这小家伙的想法了。

    央汉元笑了笑:“怎么?昨晚的鸟蛋还没吃够,今天还打算去掏?”

    央秦虎嘿嘿笑地点头;“这鸟蛋很好吃,反正今天地里也没有活要干,拔草也用不了我们下地,俺爹娘两个人就能搞定了。”

    央汉元心想自己也要上山去,但早餐还没吃呢,只能给二弟找点事做,拖点时间,等吃了早餐再一起上山。

    于是这么说:“这样吧,你先把屋子里的扫一下,还有院子的叶子都扫一个地方去,就放你去。”

    “好嘿,瞧我的!”

    央秦虎高兴的跳起来,这会儿别说要扫地,就是让他洗衣服那也不在话下,更别说只是把院子里的叶子都扫在一个地方而已。

    这么轻松的活,他很快就搞定了。

    央秦虎拿起旁边的扫把,就开始把院子里的叶子都扫到一旁去。

    未了,还用脚踢几颗树,让该落叶的叶子都落下来,这样就能解决了一直有叶子落下来的问题。

    央汉元看了都得哭笑不得。

    央秦虎扫完地,还特意割了一些嫩草,剁烂了再给两只母鸡喂食,干的可带劲了,整个人充满了干劲。

    见缸里又没水了,就拿起切好的韭菜,去后院有小溪水地方洗。

    也不知道央家是如何得到这块地,这块地位于大山下面,后院也有一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泉流,关键水质还很干净,距离又近,不过一分钟就到了,简直就是在溪流附近直接盖房。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这股水流着很细很细,不怎么成流,但是央家长辈发现这块地比较湿,有很浓的土腥味。

    当年央家老爷子刚分到王家村时,刚来就要在这里建房子时,遭到央家其他人反对,其中就包括央卫,不过他是家里最小的,话都插不上。

    央卫说水这么细用不上,而且土地也很软又潮湿,很容易浸泡地基,所以都觉得把房子盖在这里不划算。

    可是央家终究还是老爷子的话最大,谁也劝不动央家老爷子的话,只能把房子盖在这里了。

    只是可惜的是,这溪流成流还是慢了一点,甚至在荒灾那一年断流,央家人除了央卫活下来,其他人都饿死了。

    央卫跟央汉元说过这件事情。

    说当年老爷子执意在这里建房子,房子盖好了,老爷子开始在这块常年湿润的土地挖坑,挖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深坑,然后又把地基压挤,还从河边找来很多砂石,在坑里铺满。

    上面又铺上方方正正的五块石板,缝隙地方用白色的泥土封住,整个方方正正的坑上面用叶子做的简易棚盖上,防止脏东西掉进去。

    刚开始的时候坑里没有半点水,但很潮湿,慢慢地水就变多了,直到两个星期后,整个水坑都蓄满了,央家人开始用水坑里的水。

    结果用着用着,水坑变得更多了,到最后能够满足了整个央家人口的日常生活的用水,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这也是央家老爷子最理智的选择。

    但可惜的是,前些年闹起了荒灾,就连水坑里的水也逐渐干了,到最后整个王家村都没有水可以灌农田,最终整个王家村死了超过一半人口。

    而央家更是只剩下央卫这条独根子。

    并不是因为央卫靠自己活到了最后,是因为央家人把剩余的粮食都给了央卫,要不是把一些粮食留给央卫,说不定那时候的央家早已经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