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侠:幻想制造者
繁体版

第十三章泰颐九年,大旱

    自从突破先天境后,太叔无愁又变得无事可做,回到了之前那种悠闲的日子。

    时间缓缓流逝,大云王朝的泰颐八年结束,进入永平帝在位的第九年。

    太叔无愁发现泰颐八年的冬天竟然连一场雪都没有下,害得青叶山的动物们都没有冬眠的地方,树叶都开始枯黄了。

    这天,太叔无愁在青叶山上随意溜达的时候,竟然碰到了县衙捕头徐平良,他还带着很多衙役和猎人。

    于是太叔无愁上前问道:“徐捕头,今日进山有何贵干啊?”

    徐平良唉声叹气的说道:“还不是山里野兽给闹腾的!”

    原来因为这个冬天没下雪,没有雪就没有水,缺水导致青叶山这个冬天异常干燥,而且食物开始匮乏,山中野兽就时常下山袭击周围村子里的家畜。

    周围的村子被这些野兽袭击,损失了不少家畜,各村的里正已经上报云阳县县衙,想让县衙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野兽的问题。

    于是云阳县令救指派徐平良来清缴山里野兽。

    青叶山的野兽平时实在太多了,徐平良也不想来,但这是县令派下的任务,徐平良不能拒绝,只好带着衙役和周围村子的几个猎人就进山了。

    但诡异的是徐平良在山上逛了半天,竟然连一只野兽都没有看见。

    而捉不到野兽,就没有办法给县令交差,所以他才在这里唉声叹气的!

    太叔无愁听到山里野兽,顿时心虚的看了一眼金霞峰的后面,那里就是他经常钓鱼的地方。

    金霞峰后面是一个湖泊,大约三百米方圆,蓄水量不少,在青叶山毫不起眼,但是在这个冬天却成为了青叶山动物的栖息地。

    原因就是因为太叔无愁。

    因为经常在那里钓鱼,所以在湖泊水位下降的时候,太叔无愁就感觉到了,这让他钓鱼就没有了乐趣。

    所以太叔无愁就开始想办法,让共工顺着地缝下去探查水脉的情况,经过两天探查,共工回来了,把自己探查的结果传给了太叔无愁。

    太叔无愁发现青叶山的地下水位下降很多,才导致青叶山水资源不足。

    但他也发现在青叶山地下很深处,有许多裂缝很靠近一条地下暗河,这条暗河竟然联通着大海。

    于是太叔无愁就让共工变成钻头的形状从湖泊的位置往下钻,想要直接打出一条连接地下暗河的通道。

    在太叔无愁晋升先天境后,共工和祝融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共工现在的水量有直径三里湖泊的体积,水压极限可以达到二十倍,祝融的最高温度提升到一千度,还有了可以分割成很多小火球的能力。

    所以,打通一条通道连接暗河对于共工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花费十天时间,通道就打通了。

    但是太叔无愁忽略了水位的问题,通道是打通了,但是暗河的水位就来到青叶山的地下水位置就不再上升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水。

    最后没法,太叔无愁只能让共工没事就进到通道了吸收水,然后释放到湖泊里,保持湖泊水位。

    于是,在青叶山其他地方都没有水的情况下,那个湖泊还有充足的水源,自然就聚集了很多的动物,围绕那个湖泊生存。

    徐平良找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因为青叶山大部分的野兽都去那个湖泊附近生活了。

    太叔无愁不可能直接告诉徐平良野兽消失的原因,只能说道:“捕捉野兽这种事情贫道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祝捕头马到功成了!”

    徐平良有气无力的说道:“那就承道长吉言了!好了,都快走!我们到那边去看看。”

    太叔无愁看着徐平良离去的身影,心中想着事情:既然山里都缺水成这样了,那山外面的缺水不是会更严重?

    于是太叔无愁就决定出去看看情况。

    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外面的村子里面,往日还很热闹的村子,现在变得行人寥寥,还都是老人,丧失了很多生气。

    很多的村子都是这样的,当来到田地间的时候,才知道村里的人哪去了,原来都在自家的土地上忙着提水灌浇庄稼。

    但是太叔无愁看到周围河流的水位都下降的很厉害,露出的河床也是开始干裂,如果再不下雨的话,可能都要干涸了!

    太叔无愁不是要买粮食的时候是不会下山的,而且因为成了先天境武者,需要的食物很少,所以很长时间才会下山一次,和外界有点隔绝了,同时因为共工的缘故,也感受不到外界的干旱。

    太叔无愁找到一位村里的长者,问道:“老人家,这干旱已经发生多久了?”

    老人家叹气的说道:“道长啊,已经一个半月没有下雨了,再不下雨,我们的庄稼都要旱死了!哎!这次大旱来的太突然了!按道理不应该会有旱灾的!”

    从这位老人家的口中,太叔无愁得知,这次大旱太突然了,之前没有一点预兆,就是从一个半月前开始就不下雨了!阴天,乌云,大风,闪电都有,就是没有雨水落下来。

    这次大旱的原因不是太叔无愁能搞清楚的,以他现在的能力,帮不了所有人,只希望是暂时不下雨,如果一直不下雨的话,那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是他不敢想的!

    但为了以防万一,太叔无愁就准备到云阳城里买粮食存着。

    但是来到粮铺,就看见门口排着长蛇般的队伍,这些人都是来买粮食的。

    而且粮食的价格已经从两百文一斗,涨到了五百文一斗。

    太叔无愁只能叹了一口气,每逢大灾大难,粮食总是第一个涨价的,这不知道会坑苦了多少百姓,但是每一家粮铺在当地都有很大的背景,甚至连县令都不敢管他们,更不要说是太叔无愁这个一穷二白的道士了。

    太叔无愁无法,只能排队买粮食。等轮到他的时候,将自己所有的钱都买了粮食,一共买了十四斗粮食,大概有一百五十多斤,这点重量对于太叔无愁来说不算什么,很轻松就扛起来了!

    太叔无愁买完粮食就离开了云阳城,准备回落仙观。

    回去的路上,太叔无愁看着那些在不停提水灌浇庄稼的农民,只能无奈的深深叹了一口气!一个人落寞的走在回道观的路上。

    大云王朝,泰颐九年,二月,丰、青二州自去年冬月始,三月不雨,河流干涸,青苗枯死,幸百姓多有余粮,未起民怨。

    然永平帝闻之大怒,降罪诸多官员,同令丰、青二州各府县大小官员闻令治理旱情,民无粮,可开仓放粮,须保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