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繁体版

第一章 我是刘玄,怎么成刘玄德了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刘玄躺在沙发上翻着《三国演义》,看到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先主刘备留下遗诏,蜀汉上谥曰“昭烈”。

    不禁感慨,三国演义看到刘备逝世,整本书就到了后期了。刘玄认为最精彩的已经基本过去了。

    三国最精彩的莫过于蜀汉先主在时,英雄气概,为了理想复兴汉室,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对蜀汉的偏爱,是人民群众对蜀汉的偏爱,仁义理想,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君不疑臣,臣不悖君。

    刘玄感觉脑子昏昏沉沉的,于是闭上眼慢慢睡了过去,也不知在梦中过了多久。

    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楼桑村,村头一个孩子坐在树下,看着天空怔怔出神。

    这孩子年方五岁,要是说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耳朵比一般孩子大,手臂也比别人要长一些。

    要是光这些与孩子不一样就算了,性格也异于常人,与同岁孩子不同,他是沉默寡言的孩子。

    我是刘玄啊,怎么变成刘玄德了啊!

    这个孩子正是刘备,也可以说他是刘玄,刘玄在沙发上躺着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不知度过了多久,昏昏沉沉怎么也醒不过来,仿佛被困在梦境之中,像是自己看的电影盗梦空间。

    最后被摇醒,一睁眼看到的,不是他那一百多平的家,而是在这棵桑树下,一个孩子把他摇醒。

    刘玄睁眼之后就懵了。

    “我天,这是哪啊?我不是搁沙发上吗,怎么跑这来了?”

    又看着一旁把他摇醒的小孩,不禁疑惑的问道。

    “小朋友,你哪位?”

    自己脱口而出的却也是稚嫩的声音。

    “你醒啦,备哥。”

    “备哥?你是谁啊?”

    “你睡傻啦,我是德然。“

    “德然?我怎么成小孩了?”

    刘玄爬起来四处张望,在庭院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什么情况?”

    看着这充满了古风的庭院,这陌生的建筑,只在电视里看过,大庭院东南角是这棵大桑树。

    那个叫德然的小孩在他屁股后面一直跟着他。

    推开院内屋门,看着这古老的家具,几个木凳,几方木桌,一张木床,两张木椅。

    房屋内可见布置异于想象中古代百姓的居所,倒也像是古代官吏之家。

    又走进一间屋内,却看得供奉灵位。

    “先夫弘之灵位。”

    “先父雄之灵位”

    “先父济川侯惠之灵位”

    “先父陆城亭侯贞之灵位”

    “先祖中山靖王胜之灵位”

    刘玄头皮发麻,一阵炸裂,怎么全是灵位,关键是这灵位是啥啊……

    刘玄呆呆地站在屋内,似乎越明白了些什么。

    “我,穿越了?先夫弘,这不就是刘备他爹刘弘吗?那我是谁?”

    又想到刚才那个小孩喊他备哥,扭头看着这个屁股后面的小孩。

    “德然?刘德然?”

    刘德然被喊得一愣。

    “怎么了,备哥?”

    等一下,卧槽,他是刘德然,那我是谁?他喊我备哥,什么备?我是刘备!?真穿越了?这都可以。

    自己一个普通人,竟然成了这鼎鼎大名流芳百世的汉昭烈帝刘备,一时不知是惊是喜。

    回到了这汉末乱世之中,刘备起于寒微,在诸侯混战中,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百折不挠以德服人,最终拿下益州荆州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建立蜀汉。

    《三国志》编撰陈寿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玄思考要怎么面对成为刘备的现实,既来之则安之,反正在现实社会自己也是个社畜,何不如做这一世枭雄的刘备,但刘备前期的发家史也是真的艰难,但对于熟读三国的自己来说,绝对没有任何难题。

    刘备为人仁德重义,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关二爷此等重义之人,流芳百世,对刘备一生忠心耿耿。

    诸葛亮智绝天下,在刘备身死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文武双全,一生未见刘备,却甘愿为复兴汉室的理想,奋斗至死。

    刘玄极其敬佩刘备,没想到自己如今成了刘备,或许是另一个时空吧。

    刘玄暗暗发誓:“放心吧,先主,我一定会匡扶汉室!这一世,我刘玄要完成你未完成的事业,决不会在白帝城抱憾而亡。”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年,刘玄已经适应了是刘备的身份,也适应了汉朝的生活和这没网没电的汉代,汉代有汉代的追求,王公贵族那也都有自己的享受,可不比现代的差到哪里去,毕竟当年刘备也曾接着奏乐接着舞。生活这么滋润,自己可不是穿越回来做苦行僧的,得事业生活两手抓,事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生活也要过的滋润。谁能想到他一个二十一世纪打工人能成了准蜀汉皇帝,打工人天天伺候老板,日子怎么能跟汉末的群雄比,就是给我美国总统我也不干啊。

    刘备的母亲,也就是刘玄现在的母亲,虽是靠织席贩履以谋生计,但并没有像汉末的普通百姓一样,靠着种地的收入养活家人。

    刘氏乃中山靖王之后,刘贞一枝,因酎金失侯,传至刘备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刘备父亲刘雄同样举孝廉出身,曾任幽州小吏,虽然早丧,但刘备家里也有积蓄,算是没落贵族,不至于贫苦。

    刘备母亲自幼教育刘备,好生学习,振兴家族,是个具有长远目光的奇女子。

    刘备接受了这个现世的母亲,母亲对自己确实很好,在宗族内,与刘备的叔父刘元起一家相处甚近。

    史传刘备少言语,不甚乐读书,喜犬马、音乐、美衣服。少言语一事,刘玄决定按照刘备的来,自己总不能把历史透露出去,碰到的人好了把自己当个算卦的,不好的直接给自己乱棍逐出,人微言轻,是得少言语。但刘玄决定多读书,自己一个现代人,就凭着那么点历史知识,够干啥的,连人家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总不能指望上来就跟皇帝说,你要改革。自己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在汉末这个地方混,不能光靠自己熟读的三国,得有点真材实料,自己虽然也读过《孙子兵法》,但当时的社会,曹操诸葛亮之类的人,都是熟读兵法,深谙用兵之道。

    演义中刘备本人一生胜少败多,知人善用但不善用兵,这一点确实有高祖刘邦的风范,但刘备发家时由于不善用兵,带着手下人打这么多仗都失败了。

    现在自己决定改变这个局面,刘备决定幼年时就要熟读兵法,将用兵之道研究透。而且他也不想自己成名太晚,前期只能去依附于公孙瓒袁绍这些人名下。

    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越往下传越不行,身世不好,不像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名门,打生下来名气就传开了。

    在当时的汉末,要想出名都得是出身好的,像许劭评人,桥玄之类的大儒推荐,那也都是推荐出身好的,谁会推荐村东头卖枣的老王,村西头赶鸭的老李?老王的枣甜,老李的鸭好,许劭的门都进不去。问许劭你是看好袁绍还是看好刘玄啊?许劭得说袁公子四世三公,必是少年英雄,刘玄是谁?唉,刘玄是特么我啊。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十五岁时求学于卢植,借恩师卢植的名号,将自己的名声传遍四海。

    在那之后还要回涿县,结识关羽和张飞,毕竟这两个三国武力天花板,可不能失去,这两个兄弟可是刘备打天下的武将凭仗。

    刘备将短期目标都规划好了,找母亲说了自己要读书的事情,母亲欣然答应。从他的叔父刘元起那里借来了许多书籍,像关羽平素好读的《春秋》都在其中,刘备也是没看过多少古籍,费劲的研究许久。

    对于文字,一开始他是不通的,叔父刘元起让他和刘德然同时在村民读私塾,刘备也慢慢识得汉代的字体,主要是以隶书为主,同时又有草书,小篆之类的文字,识别起来倒是与现代的汉字差距不大,刘备在这幼时默默积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