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接印受封,灵帝恩赐开府(求追读,求收藏兄弟们)

    “册文宣读毕。”张让在后面高声念道。

    “取印绶来。”灵帝继续说道。

    张让又拿来印绶交到灵帝手中,灵帝微笑着看向刘备,将手中印绶递了过去,刘备双手接过,躬身双手将印绶举过头顶高声说道:“谢陛下。”

    刘备此刻万分激动与感慨,这真是灵帝予他的莫大恩赐。作为征东将军的四征重号将军,不知道有没有开府的权力。

    “刘卿,作为帝室之胄,可要多为朕分忧。既拜卿为征东将军,愿卿能平定青冀,朕方能无忧矣。”

    “臣,愿为陛下分忧。”刘备抬起头看着灵帝说道。

    这时卢植起身站了出来说着:“陛下,征东将军原为北海太守,如今又平定平原郡,若征召征东将军入京,则两郡之地无长官治理。”

    “唔,卢卿言之有理。”卢植这么一说,灵帝也这么觉得。

    “那卢卿认为该当如何?”灵帝看着卢植问着。

    “臣以为,征东将军当仍领北海郡守,同时兼领平原事务。”卢植说着,“平原一战,乌桓劫掠郡府,郡长官或逃或亡,征东将军平定后与民无犯,百姓信服,兼领平原事务,可抚慰百姓,百姓安定方能长久,况且于平原屯兵,可扼青冀之贼,防止贼众沆瀣互通。”

    灵帝闻言点头沉思说着:“令君言之有理。”

    一众朝臣不是很了解,也都没有插嘴说着,都等着听灵帝和卢植的交谈。

    “那便命刘卿兼领北海及平原郡守。”思索了半天,灵帝悠悠说着,然后接着说:“如此,堂堂征东将军怎能领太守事,朕赐卿开府仪同三司,兼领平原北海事务,有荐举两郡长官之权。”

    嚯,征东将军皇帝直接允许开府了,卢植满意的点点头,就是这意思,领两郡事务算怎么回事啊,没封个刺史,领两郡事务也可以了,算是独一档了,还挺独特的,说是刺史不是刺史,刺史刺一州之郡守,这个领两郡算怎么回事?一州之地卢植没有想到这种方式的合理性。

    刘备重重答谢:“谢陛下。”随即行礼。

    灵帝扶起刘备,拍了拍刘备的胳膊:“可不要辜负朕的期待啊。”

    “臣,谨记陛下教诲。”

    “好,散朝后随朕去后殿。”灵帝说着。

    “遵命。”

    开府仪同三司,自己作为征东将军,也被赐予的开府权力,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属官班子,也就是可以凭此招揽人才。这天大的好处全靠自己老师在一旁助攻。

    刘备感激的看向卢植,卢植在一旁只是微笑着。

    开府举荐州郡长官,这不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府官可以当一郡长官了吗,灵帝这封赐简直快接近废史立牧了,难道他早有这个打算?一会将自己留下,难不成要扶持自己?作为宗亲培养成亲信?亦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在刘焉之前灵帝早就有这个想法了?谁知道呢,灵帝做事不能以常理揣度,一个正常的皇帝哪有明码标价卖三公九卿的,在宫里做生意,也是离了大谱,做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不为怪。

    “陛下,即授刘玄德以征东将军,那是否需要其平定青冀之乱?”这时一大臣出来言语。

    这时卢植继续回答:“陛下,青冀两地为乌桓叛贼,现已由征东将军讨定,青冀匪患暂时平息,但幽州处有张纯张举作乱,征东将军系幽州涿郡人,还需他人平定。”

    汉朝做官有回避制度,即是三互法,不是特殊情况下不能让刘备跑回老家做郡守。

    “令君有何人举荐?”

    “臣举一人,中郎将,都亭侯公孙瓒。”

    “哦?朕有些记不清了。”

    “公孙瓒平定右北平,招降了属国乌桓首领。”

    “奥,是他啊,朕记得他。”

    “公孙瓒勇武,可平定贼人。”

    正在灵帝思索的时候,下边袁隗开口了:“陛下,太常伯安公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诸族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伯安公的功德,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可用太常公安抚叛贼,必能使叛贼离心背德。”袁隗举荐了刘虞前去。

    刘虞是個随性和气的人,看了眼袁隗没有言语。

    “甚善,先命中郎将公孙瓒带兵平叛,朕尚不能离开宗正卿。”灵帝说着。

    随后几名官员又向灵帝奏了些事务,灵帝也不甚关心,都是说交于有关部门处理,糊弄了一会,朝会散去,大臣退朝回去。

    刘备留下等着众人离开跟着常侍前去后殿,此时灵帝随意地仰在榻上,看见刘备来了之后坐了起来。

    “陛下。”

    “刘卿,朕诏你来是想和你谈谈心,坐。”灵帝一指一旁的侍座。

    “刘卿,汝乃是孝景帝一脉,朕亦出自孝景帝一脉,光武帝之后,章帝玄孙。”灵帝说着自己的宗族,“先皇桓帝崩,朕于建宁元年即位,卿当知朕非先皇之子,朕乃解渎亭侯之子,袭父亭侯之爵,生长于河间国,因先皇帝无后,机缘巧合下立朕为帝。”

    刘备点点头,这些他也是略知的,汉桓帝刘志驾崩,由于他患有先天性生殖机能紊乱症,通俗的话说是“阳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皇位继承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皇后窦妙临朝问政,与其父窦武等商议,经过一番密谋,最终选择了刘宏继承大统。窦妙派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消息传到刘宏的耳朵里时,他简直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东汉的官制是按“侯、王、亲王、太子、皇帝”这个顺序逐级而上的,摒除最无可能的平民不论,侯爵是最为少有希望成为皇帝的,除了造反几乎无望,像光武帝那般推翻新莽政权复汉。东汉的侯爵又分为三等:一是县侯,二是乡侯,三是亭侯,而刘宏呢,就是一个小小的亭侯,解渎亭侯。

    因而,刘宏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当皇帝。运气啊,真是运气!刘宏的运气确实算是天下独一档,刘姓诸侯多的数不清,不知道怎么天降大运掉到了刘宏的头上,平白无故的天上掉下了皇位坐。

    叫谁也不敢这么想,电视都不敢这么演的,但事实就是这么发生的,人比人气死人。不过转念一想,刘宏当上皇帝不还是三十多岁就死了,这皇帝要是这么折寿,那不当也罢。

    真是因果难料,刘宏要是不当皇帝,做他的小小亭侯,说不定一生衣食富足直到六七十,而当上皇帝,尽管享受了全天下最高的待遇,那不还是三十就无了。

    “卿入仕之前可有世袭爵位?”

    “臣祖上因酌金失侯,未再世袭爵位,至先父仅为县吏。”

    “即是这般,朕祖上因推恩令以来也爵位层层削减,自光武皇帝后才重获爵位,传至朕时仅为一亭侯。”

    十一岁的亭侯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

    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

    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

    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宦官们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于是,灵帝在同一天封曹节、王甫等十七个宦官为侯,将东汉宦官的权力推上了巅峰。

    这是一个让宦官扬眉吐气的时代,汉灵帝本人对宦官的极度宠信,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当权的时代很快就到来了。

    这些自幼就被阉割,进入深宫之中的大小黄门,骤然见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一个个不由得丑态百出,“捞”心大动,靠着不断地敲诈勒索和他人的“孝敬”,几年之间,一个个都盖起了高楼大厦,走马斗犬,乐趣盎然。

    而从亭侯成为皇帝的刘宏呢,也不是什么明君,不知道窦妙和窦武相中刘宏什么了,当上皇帝的刘宏做出一系列前所未闻的荒唐事,刘宏似乎也无福消受这泼天气运,早早的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