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末挽天倾
繁体版

第16章 能者多劳?

    就在大吴朝廷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京师攻防战之时,远在登州府的戚建业也在利用一切时间去了解这个新世界、新时代还有周边的人和事。

    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戚建业也慢慢地学习适应、融入新的角色。比如,他也在慢慢地练习用毛笔字写字,虽然前世也有一些基础,但是要写好,特别是学习馆阁体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他也在慢慢地接触熟悉这一世的父亲、母亲(嫡母)还有生母,这种社会关系是他只在书本中看到过的。他也还在适应身边有个小丫头和他一起生活,甚至还要接受小丫头的服侍,虽然这会让他有些罪恶感……

    小丫头小莲时不时就会发现戚建业在发呆,很入神地在想事情,她也不敢上前去打扰他,唯恐惊扰了二郎的思绪。

    小莲也觉察到戚建业这段时间的变化。以前的戚建业咋咋呼呼的,是典型的年轻人秉性,说话做事不免有些毛躁。可是受伤之后,她发现二郎更喜欢独处和看书,对她也从来不发脾气,似乎一下子就成了小大人了。自己做了些活儿,就生怕自己累了似的。小莲有时一想到这里,就会不自觉地露出笑脸。

    “笃、笃、笃,仲文在家吗?”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戚建业从沉思中拉出。

    “小莲,你去看看,是谁来了?”戚建业说道。

    “嗯。”小莲走到大门口,拉开门,一看正是府衙捕快刘能,只见刘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看着是一路急跑着来的。

    “刘大哥,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衙门里有急事?”戚建业见到刘能,惊讶地问道。

    现在已是酉戊之交,差不多是后世的晚上六七点了。在缺乏娱乐活动的古代,一般人都已经上床做运动了。

    “仲文,府尊大人、同知大人让我来叫你赶快去府衙,有急事相商。”刘能额上的汗珠不断迸出,胸脯剧烈地起伏。

    “刘大哥先喝口水,休息片刻,我换身衣服马上随你走。”戚建业倒是颇为淡定,面色如常地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一路上,戚建业边快步行走边细细思索,近来登州府最大的事就是东虏进犯,兵房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难事啊,难道东虏又来了?

    试着问了刘能,结果一问三不知。看来他还没有进入陶知府的核心“下属圈”,只是过来当个跑腿传话的。

    到了府衙正门,只见府衙内外灯火通明,夜如白昼。两个差役站在大门两边,充作守卫。兵房司吏杨雄站在府衙门口唉声叹气,来回踱步,时不时地看看周围,似乎在寻找什么人。

    但他看到戚建业时,禁不住快步向前,一脸欣喜,一把拉住戚建业的左手,“仲文兄弟,你可来了,哥哥我盼你望穿秋水啊。”

    戚建业面色微顿,刚要行礼,却被杨雄拉着径直向府衙正堂走去。杨雄是登州府人士,“世袭”兵房司吏,他的爹、爷爷都做过府衙兵房司吏,到他这代已经是第三代了。

    铁打的胥吏,说得就是他们家这样的。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县丞这些官员是朝廷派到各地治理地方的流官,不能久任一方,干个几年,就要换个地方,或高升,或平调,或贬斥。

    但是,官府总要有人做事,那么就要依靠官府的经历司(相当于办公室)、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等六房司吏和书吏以及捕头、捕快了。六房对应朝廷六部,分掌本地政务,虽然司吏不入流,但实际权力不小。有些性情狡诈且善弄权的司吏甚至可以架空不熟悉地方政务的上官,上下其手,不可小觑。

    “杨司吏,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此火急火燎召小人前来?”戚建业边走边问。

    “仲文贤弟,此事一言难尽,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知府大人、同知大人命我在府衙门口等你,接到你就一起去正堂议事。咱们去了就知道了,总之不是小事。”杨雄一副苦瓜脸,拧了拧眉,边走边说。

    戚建业一路行来,注意观察着杨雄,将杨雄的神情尽收眼底,看得出来,杨雄表现倒是和上次抗金一样,精神紧张,手足无措。杨雄虽然担任兵房司吏时间较长,但擅长的还是文书往来、兵差组织等职事,真要豁出命去拼,他家大业大的,也是下不去狠心,是个惜命的主。要不然,上一次抗击东虏外出组织民壮这个光荣任务就不会交给戚建业了。

    戚建业作为一个新人,上次能去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也是多亏了兵房各位老前辈的“你推我让”。

    到了正堂,只见堂中烛火通明。

    知府陶行先端坐在主位之上,但神情肃穆,脸色却是有些苍白。同知崔直浩坐在他的前首左侧,面色默然,时不时叹息几声。府衙经历司经历、礼房司吏、户房司吏等人也围坐一堂,但都默不作声。

    “府尊大人,戚书吏来了。”杨雄带着戚建业进入大堂。众人齐齐望向二人,倒有几分后世明星出场享受的注目礼待遇。

    众人在观察戚建业,戚建业也在观察众人。

    “参见府尊大人,同知大人,各位司吏,……”戚建业拱手见礼,他瞥了崔直浩一眼,发现崔直浩也在看他。崔直浩朝他使了个颜色,微微摇了摇头。

    戚建业心底一沉,看来这是冲着他来的。可是,自己思索了一下,之前救了知府就受伤在家休养了,也没得罪人啊,能有什么事呢?

    陶行先看到戚建业,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关怀,“仲文,你来啦,来,坐下。……,伤好了吗?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听得出来,陶行先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谢大人关怀,小人之前多是皮外伤,弓箭伤口也不是很深,已经基本痊愈了。本想着这几日就回府衙销假了,不知大人何事召唤小人?”戚建业一边作出感激之状,一边缓缓询问。

    “杨雄,你来说说吧。”陶行先欲言又止,似乎有些不好开口,最后还是让杨雄发话。

    杨雄听言,也有些为难,但事涉身家性命,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委屈建业了,“是这样的,仲文,今日午时,府衙收到朝廷急递,要直隶、山东各府组织五百民壮七日内赶赴京师,朝廷有临时工役要服。但具体什么工役,急递中并未言明,只说到了京师后听从顺天府的安排。这个职事到府里,经过大人们的商议,后续要兵房参与处置,……兵房里,我们商议,可能还是要仲文贤弟担此重任。”

    杨雄一边说一边偷看戚建业的表情。

    戚建业听闻,直觉脑子里一股血气上涌,太欺负人了吧?

    这个时候带着民壮赴京师服工役,还能是什么事。大伙都知道之前金军北撤去京师了。这才没多久,朝廷就抽调各府民壮去服工役,摆明了是又要打仗啊。

    “老子旧伤刚好,这就急着派我上战场,还真看得起我。”戚建业内心一阵憋气,但又不好发作。他这才会意,刚才崔直浩向自己示意的意思是让自己不要答应。

    “怎么办呢?”戚建业大脑开始飞速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