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末挽天倾
繁体版

第18章 遭遇战(一)

    戚建业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内心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前世读书是把好手,智商一百六,读到了博士,研究的也是历史和军事思想,但是没怎么摸过枪啊。不多的几次也就是军训的时候。到了大吴,这是要自己直接上阵拿刀砍人,这个转变实在太大了。自己真是外行啊。

    记忆中在守城的时候,和刘能一起合作,也就是推云梯、踹鞑子,还没有真正做到过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要不在途中找个机会开溜?这个念头在戚建业的脑中一闪而过,但也仅仅就是一闪而过。自己这世的父兄母亲等亲人都在登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算了,还是别害人遭不妄之灾了。

    赶鸭子上架也得上了。

    组织民壮赴京的商议结束后,陶行先、崔直浩遣散众人,又单独留下戚建业说话。

    “仲文,此去千万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陶行先看着戚建业,心情有些矛盾,既欣慰于他的表现,又有些可惜的心情,似乎笃定了此行凶多吉少。

    “顺天府府尹高攀龙与吾有旧,吾稍后修书一封与你,到了京师,你持吾书信去府衙拜会,他定会照拂与你。”陶行先还是够意思的,没有只是口头上关心,行动上也有所表示。作为一个正四品高官,对待一介白身的胥吏来说,也算折节下交了。

    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关心你,就要看他是说的比做的好,还是做的比说的好。如果说得天下无敌,做时有心无力,这种人还是离他远一点。

    “谢大人。小人一定尽心尽责,将这五百民壮安全带到京师。”戚建业看着陶兴先关心的样子,心中升起一阵阵暖流。

    “仲文,此去京师,路途艰险,如遇到危险,不可浪战。如逾期不至,府尊大人与吾已私下商量过了,必会为你转圜,……”。崔直浩也不遮掩关切之意,走至戚建业的跟前,上来就先给戚建业一个定心丸。

    崔直浩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放心地去,路上注意安全,万一差事办砸了,争取活着回来,有我们给你兜着呢。

    什么是好领导,这就是好领导。

    到底是长兄的铁哥们啊。朝中有人好办事果然是至理名言。

    戚建业闻言,内心的阴郁稍去,克服心中恐惧,内心给自己鼓了鼓劲,只能像伟人说得那样,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砍人中学会砍人。

    戚建业登时不念其他,胆气再生,这个时候怕是没有用的,既然已经无路可走,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一路走到黑了。

    “真要碰到女真人,也只能是你死我亡,走女真人的路让女真人无路可走了。大不了再重生一回。”戚建业恶狠狠地想。

    这个关键时刻,戚建业也没有浪费。关键时刻、重要事件是用来升华感情的。

    只见戚建业扑通一声重重跪下,给两人磕了个响头以示感激,额头上都磕破了皮,渗出血丝。他要让自己在陶崔二人的心中份量更重,加深对自己忠义的印象,“谢府尊大人、同知大人,仲文敢不效死。”

    ……

    京师,顺天府。

    自御前军议定下了在京师战东虏的决定后,顺天府、京师各军庞大的战争机器猛然开启、加速。

    兵部向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四省发出急递,要求临近京师的各府组织五百至一千的民壮至顺天府作为辅兵,为正军押运粮草、搭建营地、修理兵器等杂务。必要时,……,也可作为炮灰、敢死队,消耗金军箭矢……。

    从登州去顺天府路上的戚建业,自然不知道自己还背负着如此“重要”的“死”命,在天津卫下了船后,正和刘能等人加紧组织着七百民壮加快赶路。

    陶行先、崔直浩利用自己的职权,临时给戚建业又增加了两百人的民壮,似乎这样能增加这队人的安全保障。

    杨雄这次也是格外卖力,联络户房司吏足额发放了一路的粮饷,又联系登州卫军从卫所库房中购置收罗了七百副腰刀、两百副弓箭、一百套布面甲、一百杆长枪,一并交接给了戚建业。

    兵部根据路途远近不同,对各地民壮到达时间也设置了不同时间。登州与京师隔海相望,乘坐货船顺风三日可达天津卫。在天津卫下船再步行至顺天府七天足矣。

    戚建业一行人套着布甲,跨上腰刀,背着弓箭,拿着长枪,排成四列,呈纵队行进,远远看去好似一股小队吴军,看着样子倒是可以唬唬他人。

    戚建业前身的原主人身体雄健,在山林平原间行走也不觉得很累,身体的底子倒是比后世经常坐办公室的戚建业要好上许多。

    “刘大哥,咱们这是到哪里了?”没有了后世的手机导航,戚建业对东南西北的方位感还真有点不习惯,还在适应着白天太阳、晚上北斗星来学着辨认方向。

    “咱们从天津卫下了船,日夜兼程,已经步行约三日有余,估摸着已经进入通州地界了。”刘能边回答边观察周围,远远看到前方有个小村庄,冒着缕缕炊烟。

    “兄弟,前面有个村落,咱们带着兄弟们到庄里歇息就食。现在到了通州地界,离着顺天府已经很近了,东虏聚兵京师,咱们还是小心为上。”刘能左手持枪,右手按着腰刀,警惕地道。

    刘能祖上也是军户,原姓李。大吴朝廷的军户也是世袭的,祖上是军户,后代子子孙孙也是军户,不得脱籍。到了刘能爹这一代,下定决心想办法脱籍,花了大价钱套用了登州城一刘姓绝户的户籍,全家才脱籍为民。因身上有武艺,刘能他爹后来寻机找了杨雄他爹的关系入了府衙为捕快,算起来,刘能也是捕快“二代”。

    “刘大哥言之有理。兄弟们,咱们快些前行,到前面那个小村子再歇息就食。稍作休息后,咱们继续出发,尽早赶到京师,以防不测。”戚建业出发前,被陶行先委任为兵房副司吏,此行以他为首。

    原本戚建业资历尚浅,兵房其他人肯定不服他的。但兵房司吏杨雄生怕此事有反复,到时陶知府定要兵房重新派人,故也放了话,谁反对谁就带队去京师。如此一来,其他人不愿出头,戚建业就火线提拔、顺利到任。

    片刻功夫,小村庄就近在眼前。戚建业一行人步入村庄,却感受一丝古怪。

    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心生不安。

    一般的村子陌生人进村,都是鸡鸣犬吠,一片嘈杂。众人进了这个村子,别说一个人影,就是一只鸡都不曾看到。空气之中隐隐弥漫着阵阵怪异的味道,强行突入众人的口鼻。

    “刘大哥,传话兄弟们,戒备。”戚建业扭头与刘能低声道。

    话音未落,“嗖”的一声划破星空,只见队伍中一人脑袋中箭,长箭正中额心,贯穿头颅。整个人被巨大的冲击力撞得仰面倒地,压倒身后二人。不一会儿,头颅里的鲜血就铺满了身下地面。

    “敌袭,散开。”刘能大喝一声,一边弯腰护着戚建业避到道旁一处村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