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的巫:从兰若寺吃到东海龙宫
繁体版

第16章 妖魔信息,吊唁

    随着黄苓缓缓道来,整个事件的脉络也被黎祝理清。

    无非是熟悉的忘恩负义情节,黄苓见躲入山中的三人受妖魔袭扰,降下庇佑,谁知那三人仗着山神名号,加上哄骗不谙世事的黄婉怡手中灵物,渐渐打熬出筋骨,瞒着自己聚众作恶。

    最后竟欲壑难填,打上黄婉怡心头血的主意。

    “妾身也没想到,这三个人竟有如此胆量。”想到自己匆忙赶到时,倒在血泊中的黄婉怡,黄苓也是满心后怕,“可恨那三人竟事发前便搭上巡境司的路子,躲进了城内,妾身职责所在,也不能私下入城。”

    “还要多谢大巫帮妾身除此孽障。”黄苓满心感激,却又是一礼。

    三人入宴,黎祝望着在一旁憨吃的黄婉怡:“令爱心智稚幼,也是失了那心头血的缘故?”

    黄苓叹气,怜爱的抚摸着女儿的头发:“我等妖物成形,比不上人族这类天生生灵,起初妖形时三魄皆在孕育,那三人破了婉怡心头血,她心中胎光重创,其余二魄受此影响,先天不全。”

    “这也是为何妾身如此急切劳烦大巫的原因。”黄苓歉意的笑了笑,“那三人浑身精血未枯,婉怡炼化之后可弥补先前损伤。”

    黎祝心中没把妖魔化的三人当人来看,况且取之于此,用之于此,自然谈不上反对。

    “婉怡从我口中得封,自然与我有缘,劳烦二字就不要再说了。”黎祝笑了笑,算上前世,约摸着他也有奔四的年岁,对幼儿自是有着天生爱护之意。

    何况当时还是那么粉雕玉琢的女娃娃。

    当然,若是男娃,那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闲话三巡,黎祝想起正事:“夫人可知兰若寺那夜叉来历?”

    “夜叉?”黄苓闻言一惊,掐指细算,面露恍然“大巫若是指那袭入县内的夜叉,乃是那槐妖从地府的大鬼手中求来的。”

    “槐妖……”黎祝皱眉,这番地界,也是如前世般讲究跟脚后台的,若是单单和那槐妖讲上一番道理,黎祝却是觉得不太尽兴。

    最好连着那大鬼,一同报以拳脚。

    “大巫若是想报复一番,妾身觉得还是等巡境使到来,待其施法封了那地府通道。”黄苓见黎祝沉思,劝阻道,“这样单凭那槐妖,在大巫手中也翻不起风浪。”

    黎祝只是摇头:“夫人可知附近哪儿有为祸一方的妖魔?”

    顿了顿,黎祝补充道:“最好脚程近一点。”

    等巡境使还是太慢,自己已经在巡境司挂了名,目的已经达到了,若能尽早凝聚巫身,等那通道还没被封,才好进去用拳脚痛斥一番。

    “妾身困于神职,对此倒是不甚了解,”黄苓皱眉想了半响,遗憾摇头,“不过隔壁县我远方亲戚讨了个大楚官职,大巫或许可以从其口中探知。”

    黎祝在前往四明山路上也曾到处找寻妖魔踪迹,可纵使是地图上标红的区域,若没有知情人带路,其实妖魔也不太好寻。

    其实也能理解,若是好寻的,总有游历一方的道士闻着讯降妖伏魔,那些仗剑下山的道士可不管什么大楚和妖魔的约定。

    黎祝在巡境司曾听得一桩旧事:有位被邀进巡境司的道士,硬生生把原本红绿相间的地图杀成了绿白相间,绿的是获封的山神地邸,白的是只余百姓。

    当然,那是大楚太祖尚在之时,到如今年岁,也只能聊作怀念了。

    现在道士也遵循着前辈的道路庇佑苍生,可这地府动乱,天庭隔绝的当下,终究杯水车薪。

    只是苦了黎祝,纵有一腔斩妖热血,可妖魔早就被前赴后继的道士杀出了血脉阴影,活下来的,躲得严严实实,只是偶尔展露狰狞。

    问得那黄苓远方亲戚居所,二人又畅谈了许久。

    直到肴核既尽,尽了谈意,黎祝摸了摸黄婉怡的脑袋,就此告别。

    “大巫叔叔再见。”黄婉怡也有了几分睡意,憨憨告别。

    黎祝笑了笑,起身。

    临出庙前,黄苓问了一直萦绕在她心上的问题:“大巫为何突然问妖魔之事?”

    黎祝头也不回的应了句:“我那巫药,缺了几份材料。”

    黄苓醉意顿时无形,背后一阵冷汗。

    目送黎祝走后,拉过憨憨的黄婉怡左瞧右看。

    “娘,你干嘛?”被晃得眼晕的黄婉怡鼓起腮边软肉,不满问道。

    “娘看看你哪儿来的运道,竟然能被大巫看中结下因果。”黄苓回复。

    “我…我长得好看?”黄婉怡皱眉苦思。

    黄苓摇头失笑,妖物在大巫眼中可没有好不好看一说,他的喜爱或悲悯,从来只对同族中人。

    或许?幼崽在这方面有所加持?

    ……

    当黎祝回到郭北县,已是午夜。

    虽然在相应传说中,午夜总是鬼物猖獗的时候,但黎祝并无避讳。

    若是遇到了,对面倒是要担心担心自己的命运。

    走着走着,在自家小院前一个十字路口,却当真遇到了。

    数个半虚幻的人影,漂浮在空中静静注视着。

    对面,是穿着白衣的人群,随着风声飘散的纸钱余烬,还有几许夜风中弥散开来的呜咽。

    黎祝明悟,这大抵是白日里在客栈逝去的人们。

    却也没几分顾忌,他压低自身气血,从旁边慢慢绕了过去。

    顺着地面炭笔勾勒的圆圈中火光,他看到了那群身着白衣的吊唁者。

    有两眼懵懂的幼童,也有满脸悲戚的中年妇人,还有白发苍苍,老泪纵流的老人。

    而对面,是静默着的阴魂。

    生与死,在这一刻如此泾渭分明。

    黎祝不认识这群人,但是也能从中感受出几分痛苦。

    毕竟,他同样承受着几近的痛苦。

    无论前世还是今遭,这片相同的土地上,人活着的时候,死是忌讳的。

    死了之后,却同样带着难以诉说的温热。

    或许,前世的自己无影无踪时,自己的父母与恋人也会如这群人一样。

    直到跨越生死,黎祝更能理解死亡对应的意义。

    所以当得知有着归家希望时,他才会如此。

    每当回想起自己前世读的小说时,他总是无法理解,那些穿越者为何能轻易摒弃前世的一切,开始自己新的事业。

    难道,前世的一切,都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