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借鉴
林夕和张玄之所以还赖在平安涌不走,是有原因的,他们师兄弟正在观察张冯氏的表现。
张冯氏也加入了祖神道,这些天她也经常烧香。晚上经常和三师兄一起向刚入教的主神道的疍家人宣讲祖神道的教义。
主要就是讲林夕编的那些故事。由于三师兄的主要目的是给他的妻子治病,所以也不是每天只讲一段,而是每天讲两个时辰。
基本就讲到哪就算哪,而每天吃完饭后,平安涌没有事的人都会聚集到石家祠堂面前,听三师兄张玄给他们说书。
张冯氏在三师兄张玄的劝说之下,把她随身的那个刀匣,放到了屋子里,不在带着它到处走动。
两人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如果再有个十天半个月,如果张冯氏的不出现精神恍惚或者晚上做噩梦的情况。那就说可以说这件事情解决了大半。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着急能解决的了,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不过那些事情就不关林夕什么事情了。有一个专门学习道教的的三师兄在,他自己就可以解决他妻子的问题。
三师兄看到妻子的问题逐渐解决,于是便把心思转到林夕创建的这个祖神道上来了。
他对林夕的教义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作为一个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的宗教居然不过三元节。
所谓的三元节,是传统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而掌握着三元的就是所谓的“三官”,于是便有了三元节就是来祭祀这三官的。
“天官”紫微昊天上帝,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或称上元灯节。就是所谓的天官赐福。
“地官”清虚大帝,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七月十五即中元节,鬼门大开,直至八月十五。谓之地官赦罪
“水官”洞阴大帝,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旸谷帝君解厄,俗谓水官解厄。
然后张玄带微笑的问林夕:“你知道是六月十九,正是慈航真人成道的日子。”
“慈航真人!”
林夕怔了一下,思索了片刻,想到他看的一本书,叫做《封神榜》。当中就有慈航真人此人,在书中此人是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
三师兄看到林夕眼中的迷茫,于是笑到说道:“我一看就是你在学习道藏的时候经常偷懒。在你创建的这个神仙体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慈航真人又称慈航观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为经典的神仙之一,他的道场位于普陀山落伽洞,使用的法宝为三宝玉如意、清净琉璃瓶。”
林夕听了师兄的介绍,连忙跟了一句:“我怎么听着你说这个形象好像是观音菩萨是不是如出一辙。”
“一般来讲,普通大众都是将慈航真人与观音菩萨认为是同一人,只是道教称为慈航道人,佛教称为观音菩萨,民间称为观音娘娘。
不过对道教和佛教的专业人士来说,两者有区别是巨大的,尤其是对道教而言。
慈航真人与观世音菩萨是不同的神、佛,他们之间有十分清楚且明显的差别。
虽然慈航真人与观音菩萨在法相上看来如出一辙,但是在道教看来,慈航真人与观音菩萨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举个简单的例子。
首先就是两者的性别。对于道教来说,慈航道人是道家女真神仙,修道成仙前本就是女人。
根据记载,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君,相传在商王时就在此修道,已习得神通三昧,发愿要普度天下男女。经常用丹药和甘露水救济百姓,南海人都称她为慈航大士。
古经里记载说慈航道人原为禅黎世界坠王的小女儿,都到了四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坠王觉的非常奇怪,不喜,就将她丢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
山中没有粮食,年纪小又不会采摘和捕猎,但是却能吞食日月精华。根据古书记载可知,慈航道人本来就是女性。
这与佛教不同,在佛教流行观点中,观音菩萨原本是男儿身,后来化作女儿身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点两者成道的时间。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有典可查的历史就有四千多年。根据记载,慈航真人在商王时就已经修道成仙;另外记载的是商之纣王时期,慈航真人为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一,排名第三。据此可知,慈航真人最迟在商末周初就已经存在于中国历史了。
而佛教最早产生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东汉时期,所以观音菩萨最早也只是在汉朝才出现在历史中。
另外两者的法相也是有区别的,寺庙的观音菩萨的神像,在其胸口位置会有一个“卍”字的佛家标记,而道观的慈航道人的神像则断然没有。”
林夕听三师兄给他普及慈航真人和观音菩萨的区别。
想到佛道两教宗教的这座一个不像一座佛像,两个名称的现象,其实就是中国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逐渐融合的现象导致的。
比如六月十九即使慈航真人也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的日子。
民间百姓是如何过慈航真君成道日的。
可是民间这些百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绝大多数都在求拜观音菩萨。
至于拜慈航真君的,寺庙的香火也是如火如荼,因为观音管的事情太多了求子、姻缘、避灾、解厄。”
“这些佛门的人抢了我们多少道家的神仙,还有一些夷教也抢了我们道家的多少东西?”说道,张玄眉毛微皱,脸上一副不忿的表情,声音也是埋怨不已。
“还有冬至节,冬至即夏朝以十月为岁首。是夏时的一年之首。后来周朝时把冬至移到了一月初一。
现在咱们过的元旦。其实以前和冬至是同一个节日。
而西夷人现在把冬至日定成他们的主诞生日。当做一年之首来过,实际上是恢复了夏时的历法。
其实所谓的教义和历法大家总是抄来抄去的。只要能够准确的反映日月更替和方便百姓的生活便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人一定强调这些东西的来处,那一定那就要加小心了,这些人不是要是不是要使坏?就是图谋你们的什么东西,就像佛家一样。
如“清真”这个名词原来是指的道家的专用名词,现在你听闻这个词第一想到的还是道家吗?
而“寺”“观”原来是官署衙门的专属名称,现在你在听到这个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神或者佛。”
而且三师兄通过这些天的传道,发现了林夕创建的这个叙事传说的最大一个毛病。
也就是说在在林夕所划的信史部分之前,陈先生写的那本书完全够用,因为这些时间很多就根本没有记载,所以怎么说都可以。
但是一旦进入信史时代,那么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间来规范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故事。
因为林夕把信史这个时间画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或者说是纣王自焚于鹿台这个时间段。
之后的历史故事越靠近现在,历史记载的就越详细。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在历代史书中找到,所以这个时间就划分就非常有讲究。
既需要一个时间的起始点,又不能和现实中的历史发生冲突。
三师兄说这就是林夕创建的这个祖神道最大的一个弱点,这个时间不好划分。
因为这个时间既要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还要不能与历代史书中记载的真实历史时间相冲突。
这就是所有宗教中的一个巨大的弱点,包括古今中外的所有宗教,如果你按照宗教的发展时间去推导的话,推到最前面总会发现他和有记录的历史是存在矛盾的。
所以无论哪种宗教都不会去仔细的纠结来源,往往都是从一个传说开始的,因为传说这个东西是可以随时改的。
一旦出现毛病,咱们可以改故事。而林夕这个祖神道却无法修改,因为他这个祖神道的信仰是祖先,所以历史必须真实,否则就会给这个祖神道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三师兄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林夕很为难,因为如果达到三师兄的要求,是需要很深厚的历史功底的,而林夕本人现在的学识水平根本达不到这一要求。
如果能够把这个时间编出来,那等于修了一部从传说到现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不管是以前的私修的历史,还是后来官修的历史书,那几乎都是一辈子的事情,都不见得其修完。你让林夕修一部通史,恐怕通史还没修完,大明就已经没了。那还要祖神道干什么?
看看一下中国的那些历史资料吧。再看看修史那些人和他们所用的时间就能想到这是一个多么反杂浩瀚的工作。
在汉朝以前的各种史书都是由各个国家自己有史官记录的。
从汉朝开始被历代文人和官府认同的一共有二十四部史书都被认为是正史。
但其实这个前四史啊,都是私修史书,至少在当年没被认为是正史。
第一部史记,是司马迁自己写的,跟朝廷没关系,当时也不叫史记啊,没有准确的书名叫太史公书,因为这个司马迁的官职啊,是这个太史令。
他本来就是掌管国家收藏的史书,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所以他利用工作之便整理了他所管理的历史资料。
把他所能找到历史资料中的内容编撰为一本书。估计也是他在平时无聊时给自己留的一个小作业。因为在《太史公书》中有很多记载,明显是司马迁自己意会的。比如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个东西就很不靠谱。
司马迁的功绩在历史上是很大的,就是由他开始。才开始编写正式的历史。
以前的史料都是由各种杂乱的史料组成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编纂而且还极易丢失。
比如孔子写的春秋就是以鲁国的史料编著的一本史书。但是他偏重于鲁国的史料,而对其余国家只是少有涉猎,而不像史书一样完整的记录。
史记呢,从五帝时期啊,一直写到这个汉武帝时期啊,后边不写,因为这个时候司马迁死了。因为他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嘛,作者就他一个人,当时死了就没人写了啊。所以说司马迁写这本书的初始目的可能不是为了留一下一部史书,而是作为他的学习笔记或者增加家族藏书而编撰的。
这部书啊,过了很多年后才由这个司马迁的外孙献给了汉宣帝。
但是史记的这个跨度太大了,前后跨了2000多年啊,这个夏商周秦汉几个朝代,所以这是二十四史里边儿唯一的。
另外23部,都是以朝代为先。所以林夕一直觉得史记里边呢,有一部分内容不可靠啊,就是商朝以前那些内容啊,近乎于神话了。
这个第二部汉书。汉书也是第一部断代史,史书作者班固啊,是东汉人啊,所以汉书是写这个西汉的。
这个班固写汉书呢,起因是因为他爸给史记呀写了一本续集史记后传。
班固他爸病死以后呢,这个他就回老家了给他父亲守孝,在守孝期间觉得他爸写的不好啊于是自己续写,结果这个不知道跟同乡闹什么矛盾呀,被人给告了。
说他是私修国史,被抓起来要杀头,后来还是他弟弟班超啊,跑到这个洛阳去告御状啊,才把他给救下来。
这个班超就是投笔从戎那个,班固出监狱以后这个先是奉皇命啊,给这个汉光武帝刘秀修了一本世祖本纪。
因为光武帝刘庙号世祖,这个世祖本记写完之后,这个汉明帝一看写的不错。
汉明帝就允许班固继续修以前的史书,然后他就开始潜心写这个西汉史,也就是汉书。
后来60岁的时候呢,他陷入这个窦宪的谋反,死在了监狱里边啊,弟弟班超倒是没受影响,这个封侯拜相,71岁安然病逝。也是因为他弟弟班超的原因,这本汉书才流传下来。
第三部呢,是这个后汉书啊,这本书有点特殊啊,后汉书是东汉的断代史啊,从汉光武帝刘秀呢,一直写到汉献帝。
但是这个史书,不是魏晋时候写的啊,具体是南北朝时候,南朝的刘宋年间写的,作者叫范晔,所以这本写东汉的书啊,其实成书比三国志还晚。
本来这个西晋的时候啊,有一个叫司马彪的写了一本续汉书。但是范晔又写了一本儿后汉书,还把人家司马彪这个书啊,抄了一部分内容过来。呃,后来慢慢的呢,这个续汉书啊,就不怎么流行了。
后来范晔因为参与这个刘益康的谋反案,被宋文帝刘义龙啊给杀了。不过这个人写的书真是不错。因为他集合了续汉书和三国志的两部史书的优点,所以这本后汉书变成了正史之一。
第四部呢,三国志啊,作者陈寿,本来是这个蜀汉的人。
魏灭了蜀汉以后呢,投降了曹魏了,后来在晋武帝的年间写的三国志啊。
当时不是一本书,是魏志、吴志和蜀志三本儿。后来这个到北宋年间呀,才合而为一。
为什么叫蜀志不叫汉志呢?原因根据林夕推断,陈寿他是这个西晋大臣啊?它是以魏晋为正朔,所以根本就不承认这个刘备的政权,所以就不能叫汉志。如果他公然写汉志的话,恐怕陈寿都活不到三本书写完。
所以这个陈寿搞的后人都认为刘备建立的政权叫蜀。其实应该是汉,所以以上前四史啊,都是私修的史书。
当时的这个朝廷呢,还没有修前朝史书的惯例,第五部史书啊,从这开始呢,基本都是官修史书了。
但是晋书是唐太宗时候才修的。已经过了差不多200年了。
本来取代晋朝的这个刘宋王朝啊,想修晋书,但是失败了啊,没写完。后来在唐太宗时期啊,才重新修的晋书。
第6、7、8、9部是这个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各有一本儿,从这个刘裕殆尽开始啊,刘宋王朝呢,虽然没写晋书,但是后面的每个朝代呢,都修了前朝的史书,所以南朝有四本儿,其中修南齐书的这个作者萧子显还是南齐太祖萧道成的孙子。这也是唯一的一部落魄皇族给自家修史书。
最后一个南陈的史书呢,却不是这个统一天下的隋朝写的啊,也是唐太宗时期才修的。
第十、11、12。是北朝的魏书、北齐书和周书。这个魏书呢,写的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啊。这个是北齐写的。
但北齐书和周书呢,都是唐太宗时候才编写的啊,因为隋朝的统治时间太短啊,杨坚呢,忙着统一,杨广忙着打朝鲜,没时间安排这个编写史书。
那第13部啊,就是隋书。也是唐太宗时候修订的,主编是魏征。就是那个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李世民表彰过的人。
第14、15部是南史和北史。还是唐太宗时期又综合了各种史料啊,把南四朝汇集到一起修了南史。把北朝加隋朝在一起,修了一部北史啊。
南北史跟前面的史书朝代是有重叠的啊,作者都是这个李大师和他的儿子李延寿,这个李大师不是尊称啊,真是姓李名大师。所以唐朝时期啊,修的史书是最多的,而且大部分的史书呢,都是贞观三年时候下诏编修的。
第16部,17部啊是旧唐书和新唐书。唐朝灭亡以后呢,后世修了两本儿唐史,旧唐书和新唐书,这个后晋的石敬瑭在位期间呢,修了唐书被称为《旧唐书》。这个到了北宋时候,欧阳修又重修了一本唐书,称为是《新唐书》。
第18部,第19部啊,是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这个五代十国时期呢,也是两本史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这个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官修史书,新五代史呢,是这个欧阳修觉得官修的不好啊,又私修了一遍,所以除了前四史以外,这是唯一的一本私修史书了。
第20、21、22部分啊,是这个宋朝时期的史书,宋史、辽史和金史这都是元朝时期的官修史书。
元朝自己他就是少数民族,所以他对辽金啊一视同仁,都认可他们的这个历史地位,所以前后修了三部,第23部就是明朝修的元史。
另外还有一部史书就是资治通鉴,这个是比较少见的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就是一个人写部比如下曹操小时候发生什么事儿,长大了什么事啊,老了什么事,然后开始写下一篇写曹丕。这个皇帝的故事都叫本纪啊,写其他人呢,都叫列传,所以称为纪传体。
编年体史书,就是一年一年的写啊,某一年所有的人和事儿写在一起,然后写第二年,这叫编年体。
这个资治通鉴啊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直到宋朝为止,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啊,能跟史记并称。
但是这书也有自己的毛病。就是主要是讲帝王心术啊,权谋之术的,对其他方面没有涉猎。而且他讲述的主要是汉族的历史对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有涉及,但是讲述的不十分详细。
为啥叫资治通鉴呢?鉴于往事,有资于至道。林夕理解这个治呢,指的是统治啊,不是治理,这本书本来就是司马光写给北宋皇帝看的一本史书。
往后还有清朝修的明史以及民国修的清史稿。
至于正式的清史在上一世林夕落海而亡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影呢,由此可见修史的艰难。
而且三师兄的第二个要求林夕再发明一个可以用简单的手段获取大量财富的方法。至少可以通过劳动,是没有多大文化的人获取一定量的财富。
林夕听了他三师兄的这个要求,顿时气的冲三师兄大喊:“你要有这个方法可以教给我。如果有这种方法,还传道干什么?只要把这个方法交给天下的人,那就天下大同了。”
三师兄听到林夕的大声喊叫也自嘲的笑了笑,如果要有这个方法的话,还会产生流民吗?之所以产生流民就是那些流民无法养活自己,能够以简单的方法产生财富,还会有人养不起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