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票号
林长申在床上睁开了双眼,身边的人已经不见了,他唤来侍女问道:“主母到哪里去?”
侍女回答道:“回禀老爷,奶奶带着少爷到听书斋去乘凉了。”
林长申闻言苦笑了一下,听书斋就是林夕教授几个女孩子学习的那个小院子。
不过那个院子已经被林夕改造的面目全非,最主要的是在那里添了一个浴池。
由于林夕找到了原始水泥的制造方法,便制造了一些。林夕就拿这些水泥在那住小院子里造了一个浴池,还有用铜做了很多淋浴设备。
至于如何烧水,那就是林夕用铜铸了一个大箱子放到了院子的一侧上面刷上黑漆,里面有人往上灌水,等水晒热之后便可以洗浴。如果阳光不能晒热的话,还有一个加热水的锅炉可以用柴火将水加热。
而且林夕还用陶管和水泥构建了完整的下水道体系,所以这些林宅的女子们有事没事的便聚在那个院子里去乘凉,顺便洗洗澡。
甚至林夕讲课只能在前院儿的私塾的书房中讲,院子已经成了林府男人们的禁地了。
林夕给粮城和林府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这些。
此时的大明人他们选媳妇儿为什么要选胸大,屁股大的?还不是因为这些妇人营养丰富,容易养活自己的孩子。
孩子还是一个小小肉团的时候就知道通过哼唧或者大哭来表达自己大小便的要求,不会走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喝奶好像很好养。
其实此时的大明女人的生育的死亡率和婴儿的夭折率是相当高的。要不然孩子们怎么会在出生时不起名字要等到长道两三岁时才正式起名字。
之所以婴儿洗三,周岁的庆祝典礼之所以会那么隆重,是因为大明的女人每生十个孩子就有两个孕妇死亡,三个孩子夭折。
这还是出生在春天到秋天的孩子,如果是冬天,死亡率还要高出1/3左右,而婴儿能活到六岁孩子的程度还要减少一半左右。
林海氏之所以如此重视林月华的学习的医术。就是因为林夕在教授林月华的时候主要是传授一些如何养婴儿,防止妇科病和治疗孩子的内容。
可以说林月华完全学的就是妇幼科。
尤其是林夕用竹子做的那个产钳就目前来看极大了防止产妇的死亡,在使用时林夕看到不太好用,后来又改用铜来制作。
当时林海氏问林夕为什么不采用铁?林夕说铁容易生锈,会造成产妇的产后感染。铜虽然也生锈,但是生铜的生锈要差一些,所以只要及时保养会比用铁安全许多。
虽然林月华医术学的乱七八糟,但是通过林玉华传出去的那些知识。已经在粮城的几个稳婆的手中发扬光大了。
那些稳婆使用林夕总结出来的接生方法使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到目前为止只是因为一个孩儿是婴儿是横胎,而没有生产出来之外,其余的全部平安的生产。至于产妇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死亡任何一个人。
而且林夕还和那些稳婆进行交流把那些接生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然后把他们作为一项知识交给了那些在女校中学习的女孩子们。
即使以后她们不以这门手艺为生,那也会让她们得到的这些知识来完美的养育她们的孩子。
所以别看林夕经常足不出户,也很少有那些妇女打交道。其实林夕在粮城中的威望是相当高的。可以说粮城这些人之所以都信仰祖神道,其中林夕的医术功不可没。
在听书斋中一群刚刚出狱的美人披着松散的衣服坐在屋中乘凉。他们围着当中的一个小丫头看着热闹。
这个小丫头就是林月华,与其说林月华是小姚氏的女儿不如说是林海氏的孩子。
林月华被紫娟按在椅子上,用一个篦子给他篦头发,这样可以让头发干得快一些,同时也有除去虱子幼虫的功效。
大明没有任何化学清洗剂,甚至有“皇上身上都有三个御虱”的说法。因此即便是再怎么爱干净的人,头发里这种小东西都是少不了的。
虱子的幼虫叫做虮子,是一种白色头皮样的寄生虫。如果任由这东西发展,就会满脑袋都是这种吸人血的小东西,会把头皮弄得奇痒无比。
不过这个问题在林夕的手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也是这些女人经常洗漱洗浴的原因。那就是林夕在肥皂里加入了一种东西,制作出来一种药皂,这就是硫磺皂。
它有一种杀菌止痒的作用,所以对这些小生物也有一定的灭杀作用。但是这些人中不包括林月华。
林月华非常像男孩子的性格,经常会接触一些其他女人接触不到的东西,所以林海氏对林月华看管的非常严。
每个星期都让她洗一回澡并且每天吩咐林月华的侍女白鸽用篦子给她篦一遍头发,一旦发现有虱子的症状,就开始用药水给洗头。
这时外面的婢女进来禀报说:“六公子。过来找六少奶奶。”
这时林海氏朝林李氏挥了挥手。
“赶快去吧,你的夫君又想你。”院中的众女发出了一阵轰笑声。
林李氏冲众人丢了个白眼儿,然后来到了门口。这时她发现林长申坐在门前的躺椅上,闭着眼睛正在晒太阳。
“看把少爷舒服得像个孩子似的,连眼睛都睁不开了!”这时的还一旁林夕的六嫂林李氏笑话林长申。
“我不是舒服的,我是怕睁开了眼睛以后把持不住。”这时的林长申依然闭着眼睛,却还是笑着说道:
“有个美人刚刚出浴,洗得香喷喷的在我眼前晃荡,我是真怕自己失礼……”话还没说完,他就觉得自己肩上挨了一拳。
“好了,先说正事儿,我这次过来就是让你告诉长嫂,明天账房会送两万两银子到,你们注意收一下,刚才我把这件事给忘了。我怕一会儿是能把这件事忘了,就先告诉你一声。”
在林长生和他的妻子说话的时候,在广州城的南阳商行楼前有两名伙计正在从来的客户手中接过一堆票据。
然后仔细检查后从柜台中拿出银两交给了对方,对方看了看银两,然后满意的点头和他同来的那些伙计便离开了。
两名伙计接着接待下一名客人,每名客人都是在上个人走出屋子之外,第二个人才进来的。
而在二楼的石松亭看着地下人来人往的店铺,十分满意的喝着手里的茶水,他没有想到自己外甥给他出的这个主意,居然会带来如此大的收入。
而石松亭所说的买卖其实就是林夕给他出的那种发行小面值的钱票。
其实林夕的这个主意并不是十分新,其实在宋朝时发行的“交子”,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之后从元朝到明朝一直都有,它们的名字也各有不同。
不过这些纸币总归是由朝廷发行的,票面上标明了可以兑换多少多少铜钱、或者是多少多少银子,但信用却是一直糟糕得很。
历代的朝廷,往往都处于有地方花钱却没钱花的窘境,所以滥发这样的无信用纸币,就成了他们敛财的手段。
朝廷往往用他们印刷出来的纸币,向民间支付朝廷的花费。但收税的时候,人家可不要这些不值钱的破纸!以至于这些纸币到了老百姓的手里,当时就会贬值。
朝廷的这类行为简直相当于明抢,所以从交子开始,发行的纸币信誉一直是极差的。每个把纸币拿到手里的人,都会忙不迭的把它花出去。
甚至在宝钞面值最低的时候,它的价值还不到票面的十分之一。而在历史上,真正能够十足时兑换银子的银票,实际上是民间发行的。也就是俗称“票号”。
用自家的信用印刷刊行于世银票的雏形就是明朝末年的时候出现的。又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行其道。
早期银票的出现,就是现在这个时间出现的。当然它们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苏杭地区。恰巧的是,历史上在明末时期第一次发行银票的,实际上就是徽商钱庄。
林夕心里非常清楚,这说明此时银票的市场已经成熟,需求异常旺盛,就差将它发行出来了!
但是想发现这种有商行担保的纸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一个这种银票是一种信用货币。他虽然能够等价的兑换出同等价值的金属货币,但从本质说本质上说它就是一张纸。
只有纸上背后所带的信用才是它发行的基础,而不是那些死沉死沉的金属货币。
因为此时像这类宝钞之类的信用货币名声已经被糟蹋的无与伦比了,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纸币。
因为大明发行的宝钞光贬值还不算。
有的时候人家朝廷干脆就下达一个政令。从某某年开始,在这之前发行的纸币一概作废,一句话的功夫,就一分钱都不值了!
在这方面干的最过分的就是大明了,现在大明发行的纸币宝钞连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甚至用它来当厕纸都嫌硬。
在历史上的所有国家中,只有后世的津巴布韦的货币能和此时的宝钞相比。
首先津巴布韦有九种官方货币,美元,澳元,英镑,欧元,人民币,还有印度的卢比,南非的兰特,博茨瓦纳的普拉以及日元。
那津巴布韦为什么会货币大贬值呢?抛弃本国货币呢?
首先,津巴布韦是一个物产很丰富的国家,特别是矿产资源,它有八种优势资源,比如说钻石,铂族金属,黄金,镍,铜,铁,煤这些,在全世界看来那都是妥妥的富的流油。
可是津巴布韦2022年它的GDP只有250亿元,另外人均1600多,就是人均是很少的。
那这种情况下津巴布韦回到金本位能稳定吗?
首先津巴51的央行就公布了他有1亿美元外汇储备,一还有多少2.5t黄金,所以它有锚定黄金嘛,1t在国内,1.5t在海外银行,那这样的情况下他就推出了新的金元稳定国内的金融情况。
在当时他恢复金本位是一种倒退,首先金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创造的牙买加体系是一个虚拟性货币的体系。
虚拟性货币就是信用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发行的是国家,也就是政府的信用。
津巴布韦现代锚定黄金啊,他为什么就是因为政府没有钱,也没信用?
为什么大贬值呢?他之前做了一件事儿,也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当时也是受到南非的各种影响,他们把所有的土地进行汇总,很多当时很多白人在这里有大量的这个农场。
津巴布韦强行汇总了之后对所有人只要你想种地,你是农业人口进行分配。
可是啊记住劳动技能没提升,光给你原材料,不教你怎么种以下农业产量大幅缩水,没有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了,一个非洲的内陆国家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而且大量进口。
以前是他还是粮食输出国,变成粮食输入国的时候,能不经济崩溃吗?
因为活着是人类首先需要的,所以当粮食价格已经不能控制的时候,那么一切物品的价值都变得毫无意义。
从此之后津巴布韦便一蹶不振,你再想把你的土地从不会种地人手里拿出来,反而比从会种地的人手里拿走更难。
从此之后津巴布韦的货币啊就一蹶不振,这是整个经济层面的,而且政府失去的信用来折腾去,后来又一直在折腾,那在这种情况下,他锚定黄金是用黄金给津巴布韦的官方货币建立信用。
那除了津巴布韦主要的国家,正常化的国家都不需要,因为政府的信用肯定是比黄金要高的。
作为一个让自己国家的人,肯定有这点儿,这点儿常识总有吧,那所以津巴布韦属于特殊情况。
其他国家是可不能效仿防,因为金本位一定伴随的是通缩,通缩本身就是货币发行不足造成的物价的影响。
人类告别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告别了人类的长期的通缩的阶段。
因为人类的物质的创造财富速度永远是大于它的金属货币的发行程度,所以在牙买加体系建立之前人类的一直是处于通缩时代。
但是放到大明这个时候,虽然大明有金银铜三种货币,但是货币量还是不足。然后这样就给了林夕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银票这东西很可以带给百姓和官员商人很大的便利。
首先就是他便于携带和收藏,商人带着他无需雇佣镖局,一路护送着大队银车去经商。
而且像广州这个地方商贸发达,每一艘海船带来的货物所要需要的银两的数额是相当大的。这样商人习惯随身携带大量银两,但是大量银两存在一个携带不方便而且极易失窃的隐患。
如果使用银票的话,便随时办事的人,也不用再沉甸甸的提着一包银子,而是揣几张银票就可以了。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以安全简便地把银票收藏起来,而且银票更是将会受到使用者的极大欢迎。
因为他们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最大的苦恼就是怎么不动声色的把东西送过去。与其说送上两箱黄金,又搬又抬的,又怎么比得上随身携带一叠银票,随时随地打通关节那么方便?
另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有很大方便,普通老百姓使用的都是铜钱。那个东西比银子还笨重,想买东西的话,想买大量的货物就要使用等值的散碎银子。
所以银子会越减越小,而且这个细碎的东西是容易丢的,由于银子价值比较高,所以丢一块都是很心疼的。
如果使用铜钱的话倒是不容易丢失,那1000枚铜钱才顶一两银子。如果有想买三五两银子的东西,那铜钱的数量抱起来是非常费劲的,所以民间才会有小额用铜钱,大额用银子的这种消费习惯。
另外南洋商号也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说一个天上掉的馅饼砸到了南洋商号的头上,为银票的推行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众人都认为开银票或者银行哪有那么容易。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开办票号,无非需要三个最主要的条件:
第一就是市场有需求;第二就是管理有经验;第三就是发行有本钱。
第一点就不用说了,现在市场极度渴求银票这样的产品。
第二点就更不用提,林夕虽然他学的财务管理学的一塌糊涂。但是本身那是基于他对当时身边已经熟悉这套财务制度的人相比,但是在这个处于财物制度还没有建立的大明。
这套管理制度是相当完善的,林夕只要把它照搬过来就可以了。在现金流和账目管理方面,估计大明朝没人能比得过林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那套财务制度。
至于第三点,历史上第一间正式以票号命名的山西“日升昌”票号,他们最开始开办的时候,本金只有三十万两白银。
而林家掌握的这家南洋商会现在手里掌握的银两,绝对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而且林家还掌握着一条源源不断能带来财富的商路所以对于本金来方面来说没有丝毫压力。
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信誉,让人们信赖他们这家商户。现在商会只需要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和信用。
而这时广州府兴建新的码头,给了南洋商会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些商人拿着很多银子去买商铺,十分不方便。
所以就由南洋商会做保给这些商人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支票的东西,他们与人协商之后填上数据交给官府。
官府拿着这些票据到南洋商会来提银子一下子就起把商会的信用建立起来了。
官府和广州本地的大势力早在码头建立好之前在码头的周围提前就买好了一大片地,而且在上面投资兴建了店铺。
这些商铺由于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很大的这个商业区,如今广州官府正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商铺经营收取租金。
由于商业区的极度兴旺,所以官府当时以极小的地皮和基建投入,换来的商业区。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收租的方式来换取财富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商铺的形式把它卖出去,成交价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让商人们同时拿出如此数量的金钱,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南洋商铺以店铺作为抵押,给这些想买店铺的人提供贷款。这样店主便会马上拿到银子;而南洋商会也会获得收益;商人也得到了他们心仪的店铺。
首先第一点,票号在支付出银票的同时,收到的却是大量白银。而这一大笔海量的资金,对林家力量的加强是非常有效的,因为金钱是最强大有力的武器。
然后就是第二点,林家可以借着开办票号的名义,明目张胆的组织护卫队,加强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
要知道这票号可不是一间,将来可是要汇通天下的。也就是说林家要是开办了数十家分号,每家五六十个护卫,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组织起起一支数千人的私人武装!而且任何人都不会表示疑惑。
第三点,这汇通天下的票号,同时也是铺满天下的情报网。分布于天下的票号可以在经营业务之外,同时在各个地方收集民间、官场、军队、地方势力的情报,之后汇总到林家的手里,就可以使他随时了解整个大明天下的动向。
要知道对于林家的而言,想要做决策根本不难,可是缺乏有效的情报网和高效的通讯,所以这个遍布天下的情报网,对于林家而言,更是至关重要!所以真正负责这家南洋商会运行的都是林家的心腹。
这也是南阳商会成立之后,林夕立刻就被赶回粮城的原因。因为这么大一股力量不可能放着这个,随时都会惹麻烦的小子的手里,虽然他是创建者和策划者。
至于石松亭也可以划到林家心腹的那里面,只不过他现在主要负责的就是小面额钱票的发行。
而这些小额钱票的发行的本金就来自于林家对安抚林夕所给他的20万两银子。这也是石松亭负责这方面钱的原因。
因为他是林夕的亲舅舅属于林家的姻亲。而且这笔钱也是不属于林家的,而是属于林夕的。小额不记名钱票的发行的策略也是林夕制定出来的,石松亭只是个执行者。
即使出了什么问题,看在大小姚氏的面子上林夕也没有办法处置他这个亲舅舅。
甚至20万两都赔光了,林夕也是毫无办法的,这也是那些掌柜的给林夕挖了个坑。
为什么说是给林夕挖了个坑呢?因为这些掌柜的丝毫不看好林夕想出这个小额钱票主意。
林夕提出来的这种小额钱票,实际上掌柜的并不陌生,它就和最早的纸币交子没有什么区别。
纸币交子出现了北宋时期的益州,民间也就是现在的四川,但是交子的发明其实是让宋朝统治者逼出来的。
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益州并没有受到太多战乱,所以长期的和平让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
宋朝建立之前呢,因为政局不稳,所以全国的货币系统非常混乱,市面上农村有铜钱,也有铁钱,而且很多是民间私自铸造。
这种情况随着政局的变化,很快就发生了改变后蜀割据政权向宋朝投降了华蕊夫人还有一首著名的诗,40军周七节甲,竟无一人是男儿。
这是益州百姓不用梦的开始。宋太祖对于入川的将领来说,我只要土地,其他的你们随便抢。
于是宋朝的官吏和军人从进入四川开始就直接放飞了自我肆意妄为,从此四川了老百姓和宋朝官吏斗了几十年。
在这期间朝赵皇帝为了报复四川百姓,在四川只发放铁线,严禁铜钱流入益州。同时宋朝的官员可以用铜钱以超高的汇率掠夺四川民间田产。
而四川民间只能用铁钱进行交易,且铁钱有缺点,就是价值小,重量大,交易十分不变。
这个时候,商业发达的四川民间就有人想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铁钱不是携带不便吗?干脆就存到商行里。
商行给你的交易作为担保。但是交易的双方在取钱的时候需要支付3%的手续费。而商行所谓提供的担保的那张纸就叫做交子。
这种商行其实从唐代就出现了,叫做柜坊。最开始是由他是由节唐朝各节度史向金都交汇款用的。
商民在日常交易中就发现借钱的预存进去直接就损失了百分之六,所以干脆我就直接用交子已经交易好了这样就避免了利钱和保管费的损失。
久而久之,市面上直接用胶子交易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市面上钱币流通越来越少,大家私底下都用交子已经交易了。
但是慢慢的事情还是起了变化,而且银行业务的都知道大家存在银行的钱,银行会拿去放贷款,这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
但是储户存钱来的钱,你不能都拿去放贷,万一有人取钱的,所以为了应付日常的期限,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金。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0%,也就是说其余的90%都可以作为贷款放出去。
市场上的货币量是十,钱存到银行然后银行把这十个汇率作为准备金,他就可以向市场上投放90的贷款。
总的货币量就相当于原本的十倍。这就是所谓的货币创造。
私营的交子商家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超发了交子。
超发的这些交子是用贷款的方式流向了市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繁荣,相当于用自身信用做的互利扩张。这是非常超前的金融创新,等于用纸就换取了同等数量的金钱。
但是市场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就有各种传言说商家把自己的钱都吞了,所以手中有胶子的人纷纷到各个做担保,发行交子的商行,商行把钱兑出来。
引出大家纷纷挤兑结果是交子持有者只能兑换出七八成的铁线,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纸币引起的破金融事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银行暴雷事件。
其实任何银行都是经不起挤兑的,比如现在银行只有10%的存款的现金,可以大家一起去取款,他一定要拿不出来。
商业的发达也催生了不少金融上的创新,但是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商家们偷偷超发的货币,然后在人们的挤兑下交子商行就爆雷了。
而且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个交子持有者损失了两三场,其实不算很大,交子商家虽然心也够黑的但是至少比后来的着手朝廷要良心太多了。
后来呢宋朝官方介入了交子的发行,众人中年间成立了管理交子发行的交子。
但是别以为宋朝官方的介入是为了维持金融秩序,那是因为有利可图。
兑换交子的手续费以及注水都是丰厚的利润,起初了一切还是正常的。
官方还专门设置交子务,严格规范教子的印刷规定胶子面额从1万~10万,并且在桌子上加盖了一周交子务和益州观察室等官方应急,然后分届发行。
每一届三年,届满兑换新交子,新旧教子兑换的时候扣除3%的手续费,后来还规定限额发行,并且铸造了大批量的铁钱作为准备金。前面一届发行交子125万,交子准备金为36万。
铁钱准备金率呢大概是28%,这一系列举措让交子有了国家背书,成为真正意义上国家货币。
如果宋朝官方能够维持交子的信用,后续的想象空间,那可就太大了。
很快了西北靖难军党项族的李元昊自立,背叛了宋朝。宋朝为了平叛战争爆发了。
为了弥补战争开销,宋朝官方就开动了印钞机,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虚增纸币不就导致了交子的不断贬值。
到了宋神宗西宁五年,宋朝官方在不销毁就交子,而且不增加准备金的前提下,命令四川多发性一届交子。
这就相当于直接从民间抢劫了125万钱,这对交子信用的打击可想而知。大家与其相比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币,在刚发行时100块钱可以买两头牛,可是等战争结束之后,连盒火柴都买不了了。
宋哲宗少上五年,又多发行了15万的交子,元福元年再次多发了48万交子。
历届北宋政府连年超发而又不回收交子。到宋徽宗初年交子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原来的20倍。
一贯交子的价值从1000文铜钱已经跌到了十几文钱。这时候交子基本上是被大宋玩坏了。
当一个国家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蔡守祥宣布发行新交子。而且旧交子不能1:1兑换,而是4:1这样子,持有者立马财富贬值75%,这样一搞交子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新交子发行不下去了,北宋朝廷是怎么办呢?他不增加准备金,而是给教交子改了个名字。
怎么改名叫钱义,这不是把大家当傻子吗?最后呢大宋朝廷宣布这脸我不要了,就是个我以前发行的交子和你以后不再兑换,然后重新发行钱义。
要知道这是公然违约,交子教子本身就是一种信用货币,你既然不讲信用了,那交子还有什么意义?交子就这样被彻底的埋葬了。
后来在一系列的流氓操作下大宋朝廷的财政破产,信用扫地。
国家经济是这样,军事上的失败,这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宋朝连金灭辽后拿回了烟云16州的大部分地区,但是由于经济上的破产连累了到了军事上的后勤补给,最后的结局靖康二年宋朝皇帝终于被金朝请到北方去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