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繁体版

309农民钞票

    李掌柜看着远走的人,车跟着石松亭来到了南洋商行的三楼。

    这里原来一般是招待贵客的地方,此时有一个人坐在一张八仙桌旁,看着窗外远去的车队,正在悠闲的喝着茶。

    根据李掌柜粗略地计算,之前兑付出去的还有柜台里现在堆积的银两,加在一起数量绝对超过了六百万两,那么银子是哪儿来的呢?

    李掌柜已经猜到了一些,还有其它巨额银两的来源。

    他却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些银子是如何运入南洋商行的。居然面前做的这个人肯定知道,但是他却不敢多问一句。

    这时那个人站起来冲两个人拱手道:“两位多有辛苦,如今事情已经作罢。今天晚上关门之后,让所有的伙计和掌柜们整几桌宴席,好好的痛饮一番。”

    石松亭和李掌柜两人连忙还礼,然后闲谈几句,两人便提出要对银子进行对一下账,那人便让两人离去。

    他坐在桌子旁边继续饮用刚才剩下的茶水。这个人便是林家在广州所有生意和军队的掌控者林长波。

    刚刚落下大幕的这一出商战其实是由林长波,林夕和赵中柏共同组织并演出的。

    首先,南洋商会其实是按照林夕的所提供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方法建立起来的。

    在一开始便给将来挤兑南洋商会的人挖了一个大坑。并且按照坑不死,对手也要坑的半残的方法已经设计了种种的还击的方法。

    林夕在广州那段时间便把这些方法都已经告诉了林长波。

    不过林夕只是做一种预防,根本不知道有谁会掉到这个大坑里。

    但林夕在粮城时,从林长建的口里知道有人在悄悄的兑换钱票和银票的时候,就知道有人开始试探了。

    他便写了一封信,把有人要对付南洋商行的事情告诉了林长波。

    商战这种事情只能是如兵法一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打断对方的供应链或者是资金链,其实自古商战并没有其他新鲜的方法。

    林长波这边早有准备,其实赵中柏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儿了。何况他运用的方法非常冒险,本身就只有五成的成功率。可以说这场商战没有开打,赵中柏已经败局已定。

    但是这场商战真正的指挥者却是林长波。

    林长波一直在寻找是谁组织的这场商战。但他本身并不是并不熟悉商场,这件事情也不能找人商量,所以他也没有找到。

    只是找到了一些偷偷在广州城内兑换银票或钱票的买卖铺户。

    但这些人肯定不是主谋,林长波一时毫无办法,毫无办法。

    但是林长波转念一想商战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呐,只要把钱准备的多多的,那不就没有事情了。

    于是林长波转回到南洋商行检查这边的存银。

    这时候他才发现林夕给这些来挤兑银票或者钱票的人挖了多么大一个巨坑。

    南洋商行的银票和发行和钱票的发行是两套机构,同时他们的存银也并不是放在一起的。

    南洋商行别看他发行几百甚至上万两的银票,但是他的存银占存银量的1/4都不到。

    剩下的3/4强都在林夕建立的那两个宝塔型的银库里。发行钱票和银票的这两个机构互相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用钱票可以还商行那边的贷款,但是他们两家只做纸面进行冲兑,虽然有账本,但是各自收的银子还是放在各自的银库当中。

    由于商行那边的银库经常要出入,所以他们那边的存银量是时长都变化的,而兑换钱票这边的银库是因为他们只出只进不出所以存银的数量比较稳定。

    因为钱票是用大米和琉璃镜等物品回收的。所以大量的银子都是存在银库当中的。

    尤其是林长波利用林父林海平的命令为了防止挤兑的数量太大,把这段时间出售琉璃镜的银子全部扣了下来。

    是南洋商行里面的存银的数量,基本和发行的银票和钱票的数量持平,根本没有超发那么一回事情。

    甚至如果算上从粮城运来的那种由林夕制作的被称为丑钱的银币和金币之后,他们的银票发行量远远小于它的存银量。

    所以说无论谁想动了挤兑银票的念头,那么他们不可能没有任何成本的,这些成本最后有一部分会流入到南洋商行的手中。

    毕竟那些对南洋商行有想法的人必定偷偷的兑换银票。不过银票的发行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对换起来相当不方便。

    反而这种无记名的小额钱票反而是他们最容易弄到的东西。

    所以他们每花出一两银子,每兑换一部分钱票,等于把相同份额的银子存入了南洋商行的银库当中。

    尤其是让他们行动暴露的,他们从军队那边大额的对付钱票。

    然后用钱票从商人的手中兑换,他们从南阳洋商行中拿来的银票。这当中虽然基本是等额兑换,但你要不给出一些利益,谁会帮你干这件事情,而且还要保密。

    所以他们对付这些银两花的成本大概有20多万,有一半儿都落入了南洋商行的手中。

    尤其是林长波发现有人在乡试之前居然满大街的贴招贴,便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对手入局的机会。

    首先林长波便联络广州的将门。让他的舅舅提倡提出把家中的存银暂时放在南洋商行中,并且给他们一些象征性的利息。

    给人的感觉是南阳商行现在非常缺钱,而且那些将门和林家做生意都是通过南阳商行。

    所以他们把钱放到南洋商行中,反而方便他们购买林家的各种物品。

    尤其是武器装备和各种南洋的土特产,他们从从林家买到这些物品后,再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出去。

    这些人家等于是在南洋商行中放了一笔给利息的定金。但是这种举动却给对手造就了一个南洋商行,正在收拢银根的假象。

    毋庸置疑虽然林家和南阳和广州城的这些将门是有一些小矛盾。

    但是出于大家一起抱团儿挣钱的原因,那些小矛盾只不过是向外表示林家和广东卫所的这些将门并不是铁板一块,是用来做给那些文官看的。

    这些广州将门的现在的代表就是王家的王寻忠。这林王两家甚至可以性命相托,绝不会因为银子打起来。

    然后林长波的第二部动作。就是让李掌柜和王家演了一出戏。

    让王家怡预备丝绸等货物的借口。违规从南阳商会拆借了100万两银子。

    这是一个半真半假的骗局。拆借银子的事情没有,而王家手里的丝绸货物却是货真价实的,因为这些都是从苏州运来的。

    王家利用和林家的姻亲关系向来都是先赊账,卖了之后再返还给林家银子。

    不过这件事情为了不影响南洋商行的信誉,一般都是对外说是给银子买的。

    尤其是林家供应给镇海营的铠甲,兵器,火药等军用物资。

    这些都是王家从总督那里拿来的真金白银,直接存入了南洋商行,多退少补。

    甚至在报价上林家和王家还联手做局虚报货价。这都是大明此时购买武器的常规操作,当然这些钱总督大人肯定也会分一份儿。

    要不然凭什么?总督会把一些广州政官府的收入的税银放到南阳商行中。只为那些火耗吗?

    这些税银子虽然是以月息百分之五的火耗放在南洋商号中的,但相对来说借给其他商行出海贸易那些收入,这些利息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林长波的第三部动作。就是加强对南洋商行内部伙计管事的监视和清理。

    因为不论干什么,情报为先,南洋商行的这些伙计和账账房当中肯定有其他人派进来的眼线。

    林长波也想通过此次商战清理出一部分人,但是想绝对清理干净那是不可能的。

    经过仔细的调查,林长波发现了王玉笙这颗不知道谁插进来的棋子。

    这个王玉笙发现其实也非常的偶然,就是他勾搭上来的那个管事在南阳商行每月例行的体检中发现得了花柳病。

    那名管事被吓得够呛,便寻思自己的行为,然后便把目标对准了王玉笙。

    这名掌柜的在治疗病痛的同时便把他供了出来。经过检查果然是由王玉笙传给他的。

    既然王玉笙的身份已经暴露。当时石松亭原本想处置掉这个的家伙来着,林长波却说他还有用。

    于是林长波利用这个被发现的眼线向外传递了南洋商行虚假的存银数量。

    当然也不完全是假的,他传出去的是南阳商行那个小银库中的存银数量。

    而钱票这边的银库在南洋商行中知道的人数也不多,而且都是林家的绝对心腹。

    当一切准备做好之后,林长波便坐镇南洋商行等着对手了。

    前来但是过了几天,眼看乡试都过了一半儿了,对手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所以他便找到了广州知府要求他做一场戏。其实张知府只是把广州府的银那些银票拿过来换了两张整的,至于从后门拉走的银子,那都是在做戏,车里面装的都是石头。

    这个动作其实是林长波的一种试探,他看看对付对手是否能够沉住气,不前来挤兑,如果他们能沉住气,林长波也毫无办法。

    至于广州知府为什么配合林长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林长波答应他,如果陪林家做一场戏,林家他可以承诺欠对方一个人情。

    林家的这个人情可比给这给知府大人多少钱都管用。

    因为这个人情是无价的,如果他遇到什么困难,向林家求助的时候,林家慧因为今天的事情而帮他的忙。

    之所以他会同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人联络到他,如果他把广州府存在南阳商号中的银子提出来,那么会给他5万两的好处费。

    既然又能得钱,又能得到林家欠下的人情,他自然乐得做一场戏。所以林长波来找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决定以知府之尊帮助林家演戏。

    反正他只要出场一次就可以,又不用他出钱出力,他就出场吆喝两声就让林家欠下人情,这有多轻松。

    毕竟他在答应对方的同时就告诉对方,这件事情他如果办了会得罪总督大人。

    所以必须在到乡试结束之前,他必须他会把银子重新存回去。

    至于那些假银子拉回去,他就找了个院子往里面一锁,等乡试结束那天再把这几车石头重新拉回去。

    没想到林长波的这个计划居然引动了对手的贪心。

    但是这当中也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王大宝他居然会拿着30多万两银子来挤兑南洋商行,这真出乎了林长波的意料之外。

    不过错有错招,王大宝的这个行动反人反而坚定了赵中柏他们的信心,认为林家毫无准备。

    至于王爵会出现在这里,其实一点儿都不意外。林长波为了防止对手采用哄抢的方法,来浑水摸鱼,所以特意调来了两百家丁藏在南洋商行的后院儿中。

    而为首的两个人就是林玉舒和王爵,当王大宝前来对银子的时候,前面的伙计故意拖延时间。

    让王爵集结他带来的家丁一举把王大宝控制住。

    至于王大宝拉走的那些银子,在银车走到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绕了个圈儿,就重新回到了南洋商行的后院儿。

    王大宝这个人面对自家公子时在半道上便把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

    而这场商战背后的徽商钱庄的大掌柜赵中柏,陈瑞等几个人也明明白白的摆在了林长波的面前。

    而林长波为了保密起见,则是把汇聚来的大笔银两,存放在由石松亭负责的前票那边的银库当中。并且预先将其中的100万两装在银箱当中,已备不时之需。

    而李掌柜只知道他按照林长波的吩咐,至于林长波做的那些准备根本没有告诉李掌柜。

    只是给了李掌柜一个存银的数量就说这是南洋商行的所有的存银量,目的就是为了李掌柜在前面表演的时候逼真一些。

    那些被被掺杂在对人人群中鼓动起来的老百姓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银两时,不免还有些人头脑不灵,挤过去想接着把银票兑换成银锭。

    但林长波为了表示南洋商行已经竭尽全力了,便把刚运来运来的那种由林夕设计的那种花钱也一同当做纯银向外兑换。

    在这兑换当中林长波发现那些拿着钱票或者小额银票来兑换的人,大部分人都会兑换这种丑钱,而不想要银锭。

    尤其当刚才最后那些人因为没有丑钱了,甚至连银子都不兑,转头就走的行为,让林长波感到非常意外。

    而至于这么做的原因,还有南洋商行因此得到了什么好处,现在只要看看外面那些百姓就知道了。

    更多的人则是咒骂着那些造谣生事的家伙,直接把钱票揣进怀里就回了家。外面的人群就像阳光下的白雪一样迅速消失。

    有的人被挤得踩丢了鞋子,还骂骂咧咧地在寻找那个造谣生事,大哭大喊的托儿。

    这场风波带来的后果就是满广州城的人,都知道了南洋商行的实力!

    曾经在场的每一个参与挤兑的疯狂百姓,现在都成了义务宣传员。

    还有什么比堆积如山的银子,更加震撼的新闻啊?

    于是在这场风波中,被近万名百姓疯狂挤兑、接连遭到大户提款、额度超过数百万两之后,还能展示出一座银山的南阳商行一下就成了最让人放心的钱庄。

    这场风波比以前做的所有宣传手段都有效。甚至如今的广州城里,要是再有人出言怀疑南洋商行信誉和实力,大伙儿都会把他当成傻子。

    从今以后,哪怕再有人乱七八糟地放谣言、四下里煽风点火,也绝不会再有人相信了!

    广州城那边南洋商行的麻烦刚刚解决,粮城的麻烦却才刚刚开始。

    林夕为了躲这个麻烦,都跟着捕鲸船队出海的。

    林夕这时候正在作为据点的沙海岛的沙滩上翻找着一种贝类叫做海月蛤。

    它是一种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贝类,栖息于海沙或者是珊瑚礁中。它们是一种非常薄的贝壳,经打磨之后呢晶莹剔透,有着云母光泽,像海上升起的明月一样。

    每一个贝壳上面都会有一个v字型的场景,这种贝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非常的透明,直接肉眼就能看到对面。

    海月蛤的特点作为明瓦的原材料。明瓦是用各种贝壳的材料经打磨之后做成的片镶嵌在屋里窗户上代替玻璃。

    但是海月蛤算是明瓦天花板级别的。因为目前我们在紫禁城当中仍然能看见海月蛤做成的明瓦。

    养心殿的东暖阁是皇帝的书房,在他的北墙上面为了采光开了一扇窗户,为了防止溅落的雨水打湿窗户。

    就在窗户外加盖了一个雨棚,但是雨棚是遮挡住阳光的,所以宫中就采用了明瓦技术。

    海月蛤被人们说成海底的龙鳞薄如蝉翼,这个就是在沙滩里面去挖的。

    海月蛤这是非常传统的海南特色小吃,它可以外壳又软又薄,半透明状,透过光线可以看到里面的肉。

    海月蛤的做法非常简单,直接用上一个锅放到水里,只要是进行蒸煮,只要水一开,海月蛤便熟了。

    被蒸熟的海月蛤个个都开口了,里面的肉是黄色的,根据林夕的口味用了些蒜兑了一些露。

    林夕拿起一个海月蛤用双手掰开,黄色的一坨肉粘在一侧的贝壳上,还冒着热气。

    按照疍民地道的吃法应该是用它的半个壳当碗,另外半个壳当勺把蛤肉铲下来沾点鱼露。

    林夕知道这种海月蛤非常好吃却没想到这么好吃啊。

    海月蛤味道很浓,口感不软不硬,正好适中很好嚼,而且嘴巴里面就是越嚼它的味道就越鲜。

    海月蛤和蛤蜊等这些东西,还有海肠子,其实是一种天然的味精。只是这些东西非常容易腐烂,不好保存。

    林夕将吃完海月哈的贝壳拿在手中观赏着。不由的感叹到知识决定命运。

    这些疍家人费尽辛苦的捕捉鲸鱼和海兽,甚至海中的大鱼所获得的酬劳还没有林夕手中的这些海月蛤的贝壳的价值高。

    林夕吃的这种海月蛤直径都有25~30cm左右。这种贝壳,疍家人叫做海镜,它的厚度的厚度薄如蝉翼。如果他们收集这种大小的海月哈的贝壳拿到淮阳地带甚至北方的大城市那么会被当地的匠人制成价值连城的明瓦。

    不过林夕“发明”玻璃之后,这种东西的价值便消失了,只能变成一种工艺品。

    林夕通过这个海月蛤想到了林长波和自己联手在广州城给那些贪心不足的人设下的陷阱。

    林夕之所以知道银票设计出银票和钱票两种都可以兑换银子的纸币,是因为他的这些财经知识是他从小听的那些革命历史故事中学来的。

    无论是这种纸币叫做银票,还是宝钞、交子、钞票其实上就是货币的发行权的问题!

    可是货币这个东西,本身也靠一个信誉的问题。

    国人在千百年的时间下来其实最信任的货币就是铜钱。

    那老百姓就信的这是铜钱这种货币。虽然自大名以来,银子也成为货币的一种,但说出来银子只是比铜钱利于携带。带有相同性质的银票比银子更容易携带。

    所以才会在明末变发行了发明的银票这种纸质货币,其本质也就是个银行券儿,他的背后还得有金银做背书。

    但是中国是一个不产经营的国度,既是产业经营对于庞大的货币数量也是杯水车薪,这就给一些人利用汇率剥削老百姓的资产创造了条件,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但林夕此时的大名人根本无法想象一种没有金银作为背书的货币是如何离流通的,但林夕恰恰知道不用金银背书的货币也是可以流通的,所以才会出现银票和钱票两种看似相同,其实背后发行原理根本毫无关系的两种纸质货币。

    那是林夕在小时候听到的。宣传的革命历史故事,当时他们表这个故事表示的是当时的苏区是多么的艰苦,可是林夕却从中听到了别样的金融知识。

    1933年,在苏区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党的严酷封锁下,在根据地,金银和物资啊是压根儿就不可能进来。

    但物资一匮乏,物价就会飞涨,而物价飞涨了,那么随着纸币的越发贬值,人们当然就愈加渴望通用的金银货币了。

    相应的,在苏区其以金银为储备的纸币就进一步遭到贬质。

    在当时苏区的很多店铺都纷纷推出了一项规定来,他们只收银元,不收纸币。

    那纸币不能用啊,还怎么进行消费呢?一时间啊,苏区的经济还是一团混乱。

    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他利用从国党统治区走私回来的一批包括盐巴、棉布在内的紧俏物资,再将其转交给政府旗下的合作社对市场出售。

    然后又反向操作。在出售的标签儿上明确标注,说只接受纸币而不接受银元。

    结果一夜之间,发行的纸币的价值那是蹭蹭蹭的往上窜,而一场由于封锁引起的经济危机,从此因此而化解。

    这还只是个小案例,后面在抗倭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更是打出了一场精妙的货币战争。

    抗倭战争期间,山东根据地应控制山东大部,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党便由此发行了北海币。

    这种北海币,它既无金银储备,也没有外汇花,但为这种根据地发行的地方货币背书的却是重要的日常物资食盐。

    而只要你购买食盐,当时根据地政府规定就必须以北海币作为购买货币,山东又是食盐的重要生产地,因此仗打到最后为维持军用倭国军队便也不得不存储起我们的货币来啊。

    194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军用物资滥发法币,同时倭军也大量的伪造法币。

    于是当时唯一法定货币,法币一度陷入崩溃。

    但在解放区的北海币却始终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又必然转化为前线的战斗力。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的人民政府也一度把粮食作为人民币的锚定物。

    林夕当时也不知道用金银作为锚定物,还是用生产物资作为锚定物那个比较好,便把两种货币形式都使用出来,并且让两者独立运行,想看一看哪种货币货币值比较稳定。

    也就出现了石松亭负责的小额无记名钱票和南洋商行的经营的银票这两种货币共同发行的奇怪现象。

    这是旁边有随从跑过来收拾了林夕吃完的海月贝壳。

    他们按照林夕的要求将他们在海水中洗刷干净,收集到箱子里。

    林夕看着这忙碌的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这次补丁船队随传来的五名传医的其中的两人。

    五名船医林夕占了一个名额,另外两个人是跟随船队在大海上。

    而这两名只是在这个临时的海上据点照顾后勤人员的。

    说来这次也比较倒霉,头一次出海捕鱼便有两名水手被海中的鲨鱼咬伤咬伤,以往在这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听天由命。

    由于两人的肚子被海鱼锋利的牙齿咬伤,都已经露出内脏。

    虽然到海岛时还在存活,按照水手们以前的情况就只是等死而已。

    但是这一次由于有林夕跟着到来。他运用利用酒精和大蒜素配合对两名水手的被咬伤的肚子进行了缝合手术。

    由于救助及时,两个人在目前都存活下来了。这让林夕在这在谁手中的威望更加提升起来。

    毕竟能够能有一名起死回生的神医那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尤其这名神医还是跟他们有关系的人所以这四名随船医生便每日轮换一人,跟随林夕学习如何照料病人和治病的本事。

    其实林夕的医术在师兄弟三人中并不是最高的,林夕比较擅长的是调理身体和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林枢的本事是在于制药和炼丹。这种炼丹不是那种金丹,而是用草药制成的药丸制成的成药。

    而三师兄张玄的本事在于外科手术。但是由于中医外科手术没有抑菌剂和麻醉剂,所以好像显得张玄的医术最低。

    等张玄从林夕手里得到了烈性酒精和无水乙醚还有大蒜素之后,它的外科手术便已达到了大成境界。

    基本上后世的一些手术比如阑尾炎切除,缝合切除手术,张玄都能够进行。

    林夕之所以被迫躲了出来,就是因为他在管理林家收回的那些军屯田时和主持家里内务的临林海氏发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林夕在后世了解是觉得好像明朝时期的地主善良,乐于助人,经常修桥补路,勤劳致富。但是到了此时林夕才发现基本是忽悠人。

    地主是有好人,但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地主对底层无情的压榨和剥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地主阶级作为此时最多的生产关系,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如何利用土地的所有权从佃农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而林夕管辖林家收回的屯田的改革是以推行恢复太祖时期的屯兵制度,实际上是让利给村中的军户。

    做出很大的让利行为的,而这部分利益应该是林家所获取的,所以管辖林府内宅钱财流通的林王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林王氏要求临林夕照此时地主的规矩收取六成以上的收成,还要对归属林家的佃户发放高利贷。

    这些都是此时大明地主的常规操作。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地主善良,乐善好施,照顾佃农呢。

    其实很容易解释,要想写能够留下的文字,那必须是秀才以上的功名。

    而这些人都是由地主家庭出来的地主的子弟,平常的佃户是不可能考出功名。

    至于书中说的穷秀才那也是家里有十几亩地,甚至几十亩地的小地主或者自耕农。

    广东人口中七成为农民,农民中又以农奴、佃户为最多。

    这些人为了给地主交租,不仅倾家荡产,还要卖儿卖女。剥削之下,任命的农民沦为乞丐,不认命的农民变成土匪。

    地主只靠自己一人是剥削不了农民的,所以要招兵买马,组成私兵,诈取穷人,大明全国如此。

    福建由于当地山多地少,所以当地对贫苦农民的剥削最甚。

    而白旗帮能够发展壮大也是因为福建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

    林夕曾在后世一张报纸上看到一个虚构的小说内容是分析红楼梦的。

    就是说刘姥姥进贾府,刘姥姥陪贾母逛了一回大观园,说了几个笑话,编了两个故事,就获得巨大收获白银108两。

    看着好像这100多两白银不多,可是明朝的士兵满响才每月只有一两白银,一年只有12两银子。

    就这样便能让那些募兵们出生入死搏杀于战场之上,你就可想而知这一两纹银是多么的值钱。

    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王熙凤给八领衣服,高档成衣2套。

    贾母赠袄子两件,裙子两条,鸳鸯赠轻纱一匹,剪绸两匹,绸子粮匹粮食、玉田粳米粮等,约合25斤。

    其他各样内造小首饰,各种药品,各色果子、干果两个,刻子金或者银锭一个,成窑盅子。

    刘姥姥家跟贾府没有多亲,只是偶然串个门子,居然就有上百两。

    如果让刘姥姥来描写红楼梦的贾府,一定上下慷慨大方,待人和蔼,贾母、邢夫人都是诰命夫人,却跟他一个平头百姓平起平坐。

    贾府的小姐们个个都是女神,还能诗善画。少爷天真烂漫,听个故事都能当真。

    就连贾府的丫鬟下人也是讲文明、懂礼貌,对他礼敬有加。这样一个慷慨大方、和谐美好的贾府,最终居然会被罢官抄家。真是没有天理了。

    这就是刘姥姥眼里的贾府也是真正的片面的事实。

    真正的贾府是什么样子的?薛蟠为了抢夺英莲,直接让手下将冯公子活活打死。

    贾雨村畏惧贾府、薛府的事例,来了个判断葫芦僧判葫芦案完全不顾及英联的父亲对他有恩的事情。

    王熙凤借贾府权势威逼袁守备就范,并且还向外放印子钱,不知道逼迫多少人家破人亡。

    贾宝玉勾引金钏儿被王夫人发现,王夫人反而怒骂金钏祸害公子,羞愤难当的金钏跳井自杀。

    贾赦为了要石呆子收藏的扇。只是贾雨村虚构罪名,把石呆子逼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有些地主的坏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呢。这些在大明这个时代都是地主的寻常操作。至于说那些书写地主捐钱建桥啥的,好乡绅。

    这么说吧,现代很多人对上司都敢怒不敢言。

    而地主等于老板,加房东,加村长,加族长,加有全副武装的私兵的的小军阀,你反抗一个试试。

    而且此时大明的舆论是掌握在那些地主子弟为基础的读书人的手上。

    而且以这些地主后代组成的是豪强人口,保持了基层政权。

    但是在层层重压下的中国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依靠血缘的关系组成宗族来对抗地主和官府的压迫。

    由于这种对抗让普通百姓对朝廷和官府缺乏真正的忠心。

    百姓除了对宗族有忠心外,对整个朝廷缺少有真正的凝聚力。

    对公共事务,向来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操持,普通的百姓一无文化,二无资讯,三无心气,四无财力。

    一群苟活的人哪有什么精气神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以外的事?

    官员和读书人都说农民愚昧无知,一团散沙,可你也得给他组织起来的理由和财富呀。

    但是经过林夕改造过的军户最少在粮城的地盘里,哪怕就是佃农,精气神也是和大明别处的农民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