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1999:从偶像派文豪起步
繁体版

第17章 文化版名记【求收藏求追读】

    赵畅天叹了口气,林源泉根本就不懂文学,这种情况之下,你不管跟他怎么解释,他都是不理解的。

    赵畅天说:“老林,我觉得吧,你现在这是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了啊!”

    “我如果劝你多读书,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你肯定也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你已经是认定了,正常的栽培文学新人的行为是在内幕交易!”

    “但你要明白一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任何的私心都会被放大!都会引发猛烈的批判!”

    “我赵畅天行事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绝对没有私心杂念!”

    “如果你觉得有问题,你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没有任何问题的。”

    林源泉显然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是有问题的。

    味道太冲了点。

    那么对总编说话,是不合适的。

    他赶忙摆手说:“总编,对不起,我,我从不怀疑您的行为是大公无私的。”

    “我刚才那不过是情急之下说的胡话,您别放在心上。”

    “您忙吧,我走了。”

    林源泉走的时候有点儿垂头丧气。

    赵畅天看着林源泉离开,他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萌芽现在的处境实在是有点儿艰难。

    这才好不容易靠着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了一些起色,就有人将这个比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机会。

    实在让他有点儿无奈。

    赵畅天甩了甩头,试图将内心的不快甩开,他开始读郑浩新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的章节。

    他再次被书的内容所吸引。

    这新章节写得还是那么幽默风趣轻松好读。

    而且,仍然是一个错别字一个语病都没有。

    这年轻人实在了得。

    赵畅天亲自把三万多字的书稿交给了下一期杂志的主编刘伟刚。

    他告诉刘伟刚,在新一期杂志上一定要隆重推出《明朝那些事儿》这个连载,要让所有的读者第一时间关注到它。

    刘伟刚自然是满口答应。

    随后,赵畅天决定要找几个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纸电视宣传一下郑浩这个天才少年以及他写的这部奇书。

    他给魔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新民报》的记者王树平打了个电话。

    王树平是新民报文化版的主编,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的记者。

    他不仅主编文化版的新闻,还是新民报副刊“夜明珠”的编辑。

    他的文学造诣相当之深,他自己本人是个不错的作家、诗人。

    王树平跟赵畅天也是很好的朋友。

    赵畅天打电话跟他说,萌芽发掘了一个很厉害的少年天才。

    这少年要写一部非常好读别致的长篇历史小说,而且,规划的总字数达到了200万之巨。

    从目前少年写出来的3万多字来看,他这本书质量很高可读性很强。

    有轰动全国的潜质。

    王树平听了,心里是有那么一点不以为然的。

    王树平当文化版的记者也已经很多年,见识过的少年天才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这些所谓的天才大多都是包装出来。

    王树平心想,哪有十多岁的少年人一上来就写200万字长篇巨著的?

    这不科学,也不现实。

    任何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创作,都是循序渐进的。

    最开始写诗写散文。

    后来写短篇小说和稍长一点的中篇。

    历练个至少七八年十来年,在文学期刊上发表几十篇的作品,然后才有笔力去写长篇。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赵畅天说得很认真,竭力邀请王树平过来看看少年的作品。

    王树平碍不过面子,当天的下午就赶到了萌芽编辑部。

    “王老师,欢迎,欢迎!”

    赵畅天将王树平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

    他忙着给王树平泡茶,端来果盘什么的。

    王树平笑道:“赵老师,别忙了。”

    “咱们还是坐下来说说话吧。”

    “我想先看看你说的那位少年天才的作品。”

    赵畅天笑着去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将打印出来的稿子拿起送到了王树平的面前。

    “王老师,这就是那少年的作品。”

    “请您过目。”

    赵畅天也知道,要想在新民报上获得宣传郑浩以及他作品的机会,那就必须得让郑浩的作品征服王树平。

    不然的话,王树平是绝对不会配合的。

    王树平接过稿子,笑着说:“呵!竟然是打印稿吗?”

    “少年的原稿有吗?”

    赵畅天点头说道:“有!”

    “不过,写在稿纸上的只有小说的第一章。”

    “这位少年天才一开始是拿这一章的稿子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来着。”

    “我看他写得别致好玩,这才和他聊了一下。”

    “结果他说,他计划写一部20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

    赵畅天将跟郑浩打交道的整个过程讲述了一遍。

    他又把郑浩写的第一章的稿子拿给王树平过目。

    王树平就先看起郑浩名为《戏说朱元璋》的参赛稿。

    他迅速就被这幽默活泼轻松好读的文字吸引住了。

    他还从未见到过如此写作风格呢。

    尤其是在历史类小说、随笔中。

    历史是严肃的,是要求严谨而准确的。

    用这种俏皮调侃的文风来写历史文,就给人格外的吸引力。

    看完之后,王树平点点头,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的确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很有意思,也很好读。”

    “我再看看这打印稿。”

    王树平就开始读3万多字的打印稿。

    他是编辑出身,对文字的要求是相当挑剔的。

    所以,只要看到哪怕一点他认为不好的地方,他一定会停下来琢磨。

    但是,他读这篇稿,却是读得十分的畅快。

    王树平用了足足俩小时,这才把这三万多字给看完。

    看到最后,他也是意犹未尽:怎么后面就没了?

    他很想一口气继续读下去啊……

    王树平读完这三万多字,已经是下午5点了。

    赵畅天看王树平读得入神,他原本提着的一颗心也就缓缓落了肚。

    他知道,这个稿子征服了王树平。

    那么,让王树平配合着进行宣传,就绝对没有问题了。

    “王老师,走吧,我请您吃个便饭,咱们再顺便聊一聊。”赵畅天笑眯眯地说道。

    王树平这时却是有点儿意难平。

    “赵老师,吃饭不着急,我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少年,您看可以吗?”

    “要想做个大块宣传,那肯定得采访一下他,好好讲述一下他的身世,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之类,讲好故事,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