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公羊儒:大复仇

    “史书?”大夏齐王林远惊讶道。

    “对啊!不过,想要读好春秋,最好还是搭配着春秋三传一起读,不然是真的心累,孔夫子的微言大义,有点……难懂!”

    李鸿运顺便给出了阅读《春秋》的方法!

    “这么说的话,朕倒是理解为什么一部春秋,会有三部注解了!毕竟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大翊皇帝刘信长舒了一口气,即便是自己的大翊王朝,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都还会站不一样的立场,更何况这《春秋》二百四十年间的事情了!

    “立着先贤的大旗,办着自己的事情!这春秋注我,倒也是一个好手段!学到了!”

    大魏太子安逸则是看着春秋注我,眼睛越来越亮!

    “于是汉武帝便通过使用儒家,完成了思想上面的大一统!而且公羊学派的大复仇主张,也让武帝对匈奴的作战,有了思想理论上面的支持!”

    李鸿运的一句话,一些新名词的出现,让群聊中的人,又有了新的不解!

    “大复仇?复仇我知道,什么是大复仇啊?”

    大魏太子安逸眉头一皱问道。

    “大复仇和大一统,皆是公羊儒所特有的思想,

    大复仇的第一条,国君之仇必须报!

    在《公羊传》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子不讨贼非子。”

    “什么意思呢?《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认为,一国之君王的仇必须报!”

    “国君如果被杀害,作为臣下和儿子必须要为国君报仇,不然,你就不配当臣、子!”

    “诶——这个好啊!”

    大靖王朝的钟天,看到必须为国君报仇这样的论述之后,不禁眼前一亮!

    其他的皇帝们,作为一国之君,对于这样的理论,也同样非常喜欢!

    “这从公羊高对历史上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便可以看出来!”

    “在历史上,鲁庄公的父亲鲁恒公被齐襄王所杀,鲁庄公不想堵上国运为父亲报仇。”

    “毕竟鲁国弱小而齐国太强大,结果因为这个鲁庄公遭到全国非议。”

    “后来鲁庄公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在庄公九年讨伐齐国,结果遭到惨败。”

    “但是在公羊高看来,鲁庄公这是虽败犹荣,认为给国君复仇,是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使命,是天道!”

    卫国国君李康看完鲁庄公的遭遇后,连连摇头,觉得不妥:

    “寡人觉得这个理论更适合于秋后算账!鲁国弱而齐国强,此时表明态度即可!等到鲁国强大之后,再进行报仇!”

    看到李康的回复,李鸿运暗道:就这?你怕是小瞧我们的公羊高了!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没有得到公羊高的绝对认可,

    因为鲁庄公是迫不得已才讨伐的齐国,不是自己的本心,

    所以在《春秋公羊传》中,对鲁庄公还是持贬斥态度!”

    “认可了,但没有完全认可?”大魏太子安逸有点迷糊。

    这个时候聊天群中,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副相似的画面,不过让李鸿运翻译一下,应该是这样的……

    公羊高:你(鲁庄公)最终能讨伐齐国,公叔(公羊)很高兴,但是打之前犹犹豫豫那么久,公叔不喜欢!

    ……

    “第二个必报之仇:国与国之间的世仇必须报!

    《公羊传》曰:国仇百世可复!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百世复仇论。

    公羊高认为国仇远高于家恨,涉及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作为臣子的任何时候都要一雪国耻。

    哪怕国仇已经过了100年。

    国君一体代代相传,尤其是作为现任国君,必须要为受到耻辱的国君复仇。”

    “这……国仇百世可负!好一个血性十足的公羊儒啊!”

    当国仇百世可复,这样的言论出来之后,聊天群中的皇帝们,都愣住了,百世复仇,这得是多大的仇恨啊!自己的历史都还没有百世呢!

    “而历史上也有复仇成功的案例!

    周夷王的时候,齐国第五任国君齐哀公被纪国国君陷害,结果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

    齐国第十四任国君齐襄公为给齐哀公复仇,直接将纪国从地图上抹掉。

    从齐哀公到齐襄公已经隔了九世近两百年,但是齐襄公依然打着复仇的旗号将纪国消灭,此举获得公羊高的颂扬。”

    “两百年的复仇之旅啊!不过,这倒也像是找的借口!”大燕皇帝周峰开口说道。

    “而公羊儒学,对于这样的借口也好,理由也罢,竟然是支持的!这还是儒家么?”

    卫国国君李康,对比着之前李鸿运所讲述的儒家,又是仁、又是义的,好像和这公羊儒,有些不太一样。

    “这你放心,公羊儒就是儒家的亲儿子!只是在汉朝之后,就不怎么受待见而已!

    除了以上两种复仇之外,臣下也可以向昏君复仇,也就是在公羊儒学中,臣是可以向君复仇的!”

    “什么?臣向君复仇?他怎么敢?这会受到汉武帝支持么?”

    大燕皇帝周峰目瞪口呆,一脸的难以置信!

    “若是这样的话,天下岂不是立马大乱?”

    大翊皇帝刘信也是眉头紧皱,思索着自己杀的大臣,没有几百个,也有几十个!

    其他皇帝们同样如此,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面,怎么能够允许臣子向皇帝复仇呢?

    “首先提醒一下,是昏君!

    《公羊传》中主张如果做臣下的没有罪责,被国君冤枉杀害,只有这种情况,臣下之子可以向国君复仇。

    而历史上也有成功的案例,也受到了公羊高的赞许!”

    “这都能有案例?果然是历史长了,什么事儿都有啊!”

    看到臣子向君王复仇,还被赞扬的事情都有,一众皇帝们也是感慨连天。

    只见李鸿运接着码字说道: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伍子胥伐楚。

    伍子胥的父亲受到谗言,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为给父亲伍奢报仇,借助吴国的力量攻楚,带兵攻入楚国的都城,并将杀父仇人楚平王鞭尸。”

    “在公羊高看来,伍子胥叛离楚国投靠吴国,是正义之举。”

    “毕竟儒家二当家孟子也曾说: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公羊高这也算是发扬了孟子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