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宋太祖的集权之路(3)

    “也算是一种预备役制度吧!”

    李鸿运同样是赞了一声,后继续说道,

    “在将军事力量分为三等之后,赵匡胤又大力扩充禁军的名额。

    除了接收后周的全部禁军以外,还从地方军队,包括原来各个割据政权的军队,以及各个节度使的军队中,挑选身体强壮、骁勇善战的士兵到中央当禁军,也就是从后两者中抽调精锐,扩充禁军!

    赵匡胤对于禁军十分的重视,甚至于禁军当中那些亲卫们娶妻,赵匡胤也要亲自引见。

    而这样做的的效果,也十分惊人,最终达成集兵权的目标——

    中央禁军的规模和战斗力越来越强,而地方军的战力以及规模,也越来越弱。

    整个宋朝太祖时期,禁军的规模便有了二十二万之多,此后的北宋皇帝们也都继续执行着这样的政策,一直到了宋真宗时候,禁军已经有四十三万之多。”

    “嘶——”

    看到宋王朝的兵力之后,群聊中的一些皇帝没忍住倒吸一口凉气。

    四十万中央禁军,放在自己的国度,已经可以说是无敌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于这样的数目感到惊心,例如钟天和杨旗对于这样的数目,便没有到惊心的地步。

    “只有中央禁军强大了,才能够震慑住四方诸侯,也才能够进一步的集权。”

    “依靠着强大的禁军,赵匡胤才对地方的制度动手。”

    “与杯酒释兵权相比,赵匡胤真正奠定北宋百年太平的,是针对地方藩镇的两个国策!”

    看到李鸿运这般说,一众皇帝们,也都正了正身体。

    只见李鸿运继续说道:

    “其一便是削夺其权,各个藩镇原本是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节度使一言而定,赵匡胤下令原本各个藩镇中的马步判官,也就是掌管地方司法的官员,一律由朝廷派遣文官担任!”

    地方藩镇的死刑权,也在两年之后被收回,再后来这藩镇的将领也陆续换成了朝廷派来的县尉,

    各个地方的藩镇将领,必须解散亲信牙将,撤销幕府,也就是地方藩镇不再拥有独立的军政大权!

    而做到这些的关键,便是中央禁军!!

    只有中央禁军,足够的强,然后再不断地挖地方藩镇的墙角,才有最终摊牌,以和平的手段,强行撤销藩镇节度使的权利,甚至是职位!”

    看到李鸿运这般说,杨旗也是心有所虑:

    “看来现在还不是动地方制度的时候啊!朕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中央军的掌控,进一步增强中央军的实力,才方便对这些地方势力动手!”

    “是的!越是到了这个时候,不能停,也不能慌!”

    李鸿运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

    “除了削夺其权之外,第二个策略便是制其钱谷,也就是收回地方的财政大权!

    地方藩镇之所以跋扈,除了有兵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有钱,于是乎,赵匡胤登基四五年之后,在禁军对地方形成压制之后,就直接废除了地方截留财政的特权。

    各地负责财政的转运使,直接向朝廷负责,原本由藩镇操纵的税收,也被朝廷中央收回,这一点算是对于民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

    毕竟各地方节度使,为了养兵割据,各种苛捐杂税一大堆,税收收归中央后,这些不合理的税收也被废除。

    这样一来,哪怕藩镇手中有兵,但是没有钱粮,照样养不起兵马!

    如此来回折腾几年,昔日里在各地位高权重的节度使们,几乎都被废了武功。”

    “这些识趣的老油条,也就顺水推舟,主动放弃了手中权力,从赵匡胤手里领了份闲职后欢度晚年。”

    ……

    看完赵匡胤的这些举措,聊天群里的皇帝们都是若有所思。

    “杯酒释兵权只算是一出小戏,能以和平的手段,亲手结束五代十国之乱世,这才是赵匡胤的真本事!”

    大翊皇帝刘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将朕放在这样的乱世,怕是说不定就真的要六代十几国了!”

    “是的!要说赵匡胤给北宋留的家底,是真心不错的!

    特别是北宋初年的禁军,可以说是强大无比,曾经创下十天急行五百里,而后不经休息,直接野战痛击辽军的战绩。

    可以说,这一支禁军,就是赵匡胤成就事业的根本!”

    说到这里,李鸿运便又想起驴车漂移的赵光义,不禁有些肾疼。

    不过群聊之中自然是没有人知道李鸿运的想法的,只是讨论着赵匡胤的这些策略。

    “朕明白了,无论朕怎么做,手中直接掌握的军权才是根本,只有像赵匡胤这般,想方设法的加强中央禁军的实力,地方上的诸多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杨旗对于接下来该咋么做,也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只要确立了大方向,只要大方向上没有错,对于杨旗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是的!无论如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许些谋略手段固然重要,但是在那样的乱世中,想要真正做到君临天下,千万别想着靠制衡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强干弱枝才是根本!”

    对于杨旗的态度,李鸿运双手支持。

    “那这集兵权和收兵权我们知道了,后面的那个分兵权是怎么一回事?”

    大夏齐王林远开口追问道。

    其他皇帝们的注意力,也重新回归到李鸿运身上。

    听到林远的问题,李鸿运向群中解释说道:“分兵权,不是说赵匡胤将收回来的兵权,又分封给了其他的将领,

    而是指从制度上面,对宋王朝的军事指挥系统进行改革,将整个军事指挥系统一分为三,即枢密院、三衙和兵部。”

    “三衙竟然只是军事指挥体系中的一部分?”

    当听到禁军的三衙只是军事指挥体系的三分之一时,群里的皇帝们都愣住了!

    大翊皇帝刘信开口说道:“原本禁军就已经使用三衙,进行了分权,现在看来,朕对于分权的理解还是不够啊!”

    “是的!赵匡胤对于大宋军队的改革,不仅仅是设立三衙,将禁军三分,而是对指挥体系进行改革,

    原本禁军统领有很大的权力,一个人就能决定很多事情,而现在将整个三衙放一起,扔到大宋的军事体系中,也只是占了三分之一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