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权力的反噬

    “就像是东汉时期有一些,可以称得上是世代公卿的大家族,比如说汝南袁氏,是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

    但是首先,东汉的官方可并没有说,袁氏可以世代可为官,袁氏也不能直接掌握选举权。

    而有了九品中正制之后,虽然是取消了清议这样,来自地方对于选举的干扰,但是得到朝廷认可的中正们,也是干着评议的活儿。

    并且和清议不同的是,中正给出的评价,是有官方背书的,可以成为做官的资格认证。

    而地方豪族一旦把持住了地方的中正,就成为了地方的贵族,

    而大中正的设立更致命,原本影响力仅限于本郡的大家族们,可以凭借大中正这个职务,轻易地控制住整个州的选举命脉。

    于是乎本来是地方郡中的豪族,又进一步的升级成了全国性的贵族。”

    “嘶——这么说的话,最终地方的选举权利还是没能收回皇帝手里,虽然中央集权了,但是没有集中到皇帝的手中?是这么一回事么?”

    李鸿运讲了这么多,大翊皇帝刘信算是听明白了一些,弄清楚了里边的逻辑,忍不住问道。

    “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放一块,本来察举制是为了收回乡里的选举权,是为了中央集权,但是察举制发展到最后,成为了世家大族们的政治游戏。

    而九品中正制一开始也是为了中央集权,但是先是郡中正,被地方把持瓜分,后来州中正又被朝中的高官把持,这与最初的想法根本就是背道而驰啊?”

    大魏太子安逸脑海中思索着九品中正制的前前后后,也算是理清了怎么一回事。

    “是的,当乡论被收编,清议被排斥,中正官具有极高的决定权时,无论追求才能还是崇尚德行,都不再有实际意义,与其像东汉人那样去制造舆论、交游品题,还不如直接和中正搞好关系。

    出于解决察举制实行过程中‘以名取人’的诸多弊端,才有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一样,都是为了将选举权最大程度的收归朝廷,但是结果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变味,以至于造成更大的问题。

    察举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一个问题,只是一步步地收归权利,却让高官垄断了选举权,最终遭到了权力的反噬,直到后面科举制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李鸿运有些无奈的总结说道。

    “科举制?你不说寡人都要忘了,那么这个科举制是怎么出现的呢?”

    卫国国君李康开口问道。

    九品中正制讲完,李康更加好奇科举制的前因后果。

    李鸿运都说了科举制经过千年的演化,为何会有演化呢?

    在这些演化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斗争,这才是李康所喜欢、所关注的地方。

    “朕先来个预测,这科举制肯定又是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一样,肯定是为了中央集权!”

    大燕皇帝周峰这个时候看着答案来了一波预测。

    李鸿运没有理会周峰,继续讲述道:

    “要说诞生的话,有人说汉朝的方正贤良考核,也是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过将科举制放在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这一条线上讲的话,科举制是在隋朝的时候,与九品中正制一样,也是一对父子,两代皇帝创立的!”(只论隋唐之后的科举)

    “哦?又是两代皇帝?”

    大魏太子安逸问道。

    “额!若是将隋唐连起来的话,就不止两代了,单单说创立过程的话,就是隋朝的两代皇帝所开创。”

    李鸿运说完又补充说道:“嗯!隋朝只有两代皇帝!”

    “两代皇帝?这么短命的王朝?”

    大翊皇帝刘信对于隋朝二世而亡,感到有些惊讶。

    “这里只说科举制,其他的事情都先不提啊,不然一个《隋唐英雄传》,就能够说上七天七夜!”

    李鸿运又来了不知道是第几个的声明。

    “《隋唐英雄传》?那是什么?”

    燕帝周峰当即问到,当聊天中出现书名的时候,就是群聊中皇帝们最好奇最开心的时候。

    “就是一部小说,讲的是隋朝末年到唐初这一段时间的故事,跟历史大致相关,但是也有许多改编甚至虚构的故事。”

    看到问题之后,李鸿运解释说道。

    “哦?历史故事?”

    当听到是历史故事的时候,周峰等人眼睛当即又是一亮。

    这时候李鸿运也反应过来了!

    光顾着史料了,怎么把小说给忘记了呢?

    隋唐英雄传不说,还有四大名著呢!

    既然是让这帮“土鳖”皇帝们,见识一下华夏文明,古代的制度变革是一回事,文化传承也一点不怂的啊!

    “对!就是历史演义故事,这个要是书架上面能上传,我到时候再上传,反正让我打出来是不可能的!字数太多了也!”

    李鸿运解释完,继续说道:

    “科举制始于隋文帝杨坚,到隋炀帝杨广时成为定制!,在公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就像曹操使用中正制度,是为了收回选官权一样,此时的隋朝,杨坚创立科举,有着同样的目的。”

    “朕就知道!”燕帝周峰嘿嘿一笑。

    “这个时候,九品中正制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吧!”

    大翊皇帝刘信开口说道。

    “按照历史朝代歌,汉末之后是三国、魏、两晋、南北朝,之后便是隋唐!”

    燕帝周峰一边翻看着历史朝代歌,一边说道。

    “别算了,从魏晋到隋唐,九品中正制已经施行了四百年之久!科举制简单来说,就是隋文帝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手下的大臣,全都是来自于世家门阀一个个都是背景深厚,隋文帝想要做什么事,阻力就非常大!

    九中正制从“家世、道德、才能”三者皆看,变成了以“家世”为主之后,就注定了这一天的到来。

    在隋文帝之前的皇帝们同样会面对这个问题,但是最终都妥协了,而隋文帝杨坚,则是选择向这个制度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