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四十章 群会议和入群申请

    “而宋朝也有落榜的猛人,张元和吴昊二人与唐末的黄巢一般,都是屡试不第,最后投靠了西夏,然后还带着西夏打败了大宋,还写诗将大宋的丞相嘲笑了一番。

    然后宋朝在嘉佑二年,也对科举做了改革,在殿试中不再刷人,只要参加了殿试,最少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尽可能的防止文人叛国投敌。”

    李鸿运说完之后,在群聊中上传了一张宋朝的形势图。

    聊天群中的皇帝们,也被这样额度骚操操作给整麻了,前面一个黄巢,落榜后一言不合就造反直接将大唐给屠了,后面的宋朝同样是落榜生,一言不合直接投递叛国。

    “这这这!!!”

    卫国国君李康已经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不是说造反、叛国倒是没什么,主要是这个原因,着实让皇帝们也是涨了见识!

    “落榜的书生,都这么厉害么?”

    大魏太子安逸喃喃自语说道。

    看到群聊中皇帝们这般反应,李鸿运心中也是在嘀咕:“这才哪到哪,国外那个落榜的美术生那更恐怖,考不过就二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之科举制慢慢发展,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成熟且公平了,想要当官,那就考科举吧,从最低级的县里获取考试资格,考过了再去州府考试,再考过了就进京赶考,最终再若是能够上榜,那么也就算成功了,因为后面的殿试并不会刷名额。

    逢进必考,择优录取,这便是科举制!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科举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那些走后门或者其他途径得到官位的,在进士眼里,什么都不是,因为不是通过科举制进入官场的,那些提拔也好,升职也罢,多多少少,都跟你没关系!

    而且宋朝重文轻武,录取的官员数目也在增加,相比唐朝近三百年,通过科举制录取的官员才六千多人,而到了宋朝,光是宋太宗时期,科举制就录取了将近万人。

    能有这么大规模,可想而知在宋代,这科举制该受到怎样的重视!”

    “我滴乖乖!宋太宗一朝,就录取了近万名官员?怎么可能这么多?我大夏的官员,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吧!”

    大夏齐王林远被科举制录取的官员数目给吓到了。

    “宋朝的文官,还真就有这么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到了后期就造成了冗官的问题,给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

    李鸿运只是随口一解释,但是这样一句话,在皇帝们听来,却又是一种另类的凡尔赛。

    冗官!

    那得多有钱,才能养的起这么多官员啊!还到了后期才有这样的问题?

    光是宋太宗一朝的官员,他们都养不起!

    “科举制从隋唐开始,到清朝结束,其间经历过数次的革新,越来越完善,算是最为成熟的选官制度,即便是到了现在,依旧是逢集必考,分科取仕,还是科举制那一套!你们要是想照抄,也可以,但是要注意,科举制也是一步步慢慢完善的,你们可不能直接拿宋朝的那一套,套用在你们自己的世界!”

    李鸿运一番总结之后,告诫众人说道。

    “寡人明白!其实在隋朝的时候,未必就没有人想过科举制的最终状态,但是现实情况,总是有这种或者那种的不允许,现在的卫国,要施行科举制的话,也顶多是个隋唐的水平!”

    卫国国君李康点头说道,脑海中还在一遍又一遍的梳理着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之间的所有问题。

    “如果有可能,未来朕倒是想在大楚,试着推行一下这个科举制!”

    杨旗经过一番思索后说道。

    “哦?你这是想在学习大宋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么?”

    就连李鸿运也觉得有些意外,有人想要推行科举制,这本来就有预料,让李鸿运意想不到的,最先说出这个想法竟是杨旗。

    “是因为以文抑武么?”

    卫国国君李康猜测说道。

    “是的!千年征战实在是让这片土地太过于混乱,必须给军队套上枷锁,哪怕是牺牲一些战斗力!”

    这个时候的杨旗,态度异常的坚决。

    “还好吧!对军队进行限制,这一点怎么都没有错,但是不要学大宋那般,防武将防过头就行。”

    李鸿运这个时候提醒说道。

    “嗯!朕自有打算!”

    杨旗在群里应声说道,不过在他心中,却并不以为意。

    武将不防着,难不成等他造反么?

    就算解绑,那也是后代子孙们们的事情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所要做的只有四个字——严防死守!

    “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点,将人才选拔和官员任用的权利,完全而彻底的收归中央,经过科举进入仕途的都是‘天子门生’,直接与皇帝挂钩,就这样,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听到科举制这般好处之后,除了杨旗之外,其他皇帝们也开始动心了,毕竟这是能够维护自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

    李鸿运在将科举制简单说完之后,便关闭了群聊,毕竟生活不仅有群聊的红包,还要有诗和远方!

    说人话,就是李鸿运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些不够用了,在讲述汉初的削藩还好说,但是讲述科举制的时候,并不能像之前那般的丝滑。

    这让李鸿运意识到自己也需要补补课的!

    但是李鸿运退出之后,皇帝们倒是并没有退出,当然,也并没有在公屏上聊天,依旧是刘信照头,拉起了一次会议。

    “李小子知道这个会议么?”

    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杨旗,对此觉得非常的新奇。

    “他应该还不知道吧!而且我也没有权限邀请他!”

    大翊皇帝刘信摇了摇头说道。

    “原来书架上的书目是在这里确定的啊!”

    弄清楚这个会议的作用之后,杨旗恍然大悟道。

    “这次是又有新的书籍了么?”

    燕帝周峰问道,前两次召开会议,就是讨论的书籍。

    “没错,不过这一回只有一本《隋唐演义》,应该就是李小子之前说的那本《隋唐英雄传》了!”

    大翊皇帝刘信介绍说道。

    “这一回李小子讲科举制,倒是不像之前那般,有那么多的策论和书目,大意了,看来得引导着让他多吐露一点东西出来!”

    看到此次的书目只有一本后,卫国国君李康一拍脑门说道。

    “那就《隋唐演义》了,只有一本没得选!”

    “同意!”

    其他皇帝们齐声说道。

    “咦?又有新的成员申请入群!”

    在《隋唐演义》上课书架之后,刘信突然收到进群申请。

    听到刘信的话语后,其他皇帝们皆是眼前一亮,好奇接下来的新成员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杨旗了,无他,终于不是萌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