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李鸿运对皇权的蔑视?

    “看来,李小子你对这个张居正很是推崇啊!”

    大靖王朝的钟天开口说道,李鸿运前面说了那么多,也让皇帝们张居正的好奇心大增。

    见此,李鸿运回道:“我个人来说,对张居正是非常的推崇,但是你们这些当皇帝的,可能就不太喜欢这个人了!”

    “哦?难不成这个张居正又是一个霍光?”

    看到李鸿运这般说,大翊皇帝刘信猜测问道。

    “总之也是一個权臣吧!”

    李鸿运没有反驳,继续说道:

    “不过,提前给你们打一个预防针,其实在宋之后,皇权已经相当的稳固,即便是有权臣,但是皇权还是有保障的。”

    群聊中的人,除了大夏齐王林远之外,全都是一国之君。对于权臣,天然的会有戒备之心,李鸿运这般说,倒是让皇帝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尽管是在说大明朝,但是看到独揽朝政的权臣,总还是让众人有些不舒服。

    “诸位都是皇帝,对于权臣也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张居正的权臣之路,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隆庆帝英年早逝,而万历皇帝又年幼,张居正是在隆庆帝在位的最后一年,登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加上帝师的名义,最终执掌大明权柄!

    若是单从权臣的角度来说,明朝的权臣又不止张居正一个,从嘉靖时期严嵩开始,后面的徐阶、高拱,再到张居正,都可以说是权臣。

    换句话说,嘉靖皇帝之后的内阁首辅,已经有了实际意义上的相权。”

    “所以明太祖废除的丞相,在这个时候又重新出现了?”

    大魏太子安逸开口道。

    “这跟大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这与大明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隆庆帝接手的大明朝是怎么样的呢?吏治腐败、异族入侵、天灾频起、土地割据、朝廷军队废弛、国库空虚,可以说,这就是一副王朝末年的景象!

    自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隆庆皇帝即位,整个王朝已经建立了一百多年,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弊端,已经堆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可以说大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大明的情况已经恶劣到这般地步了么?”

    看着李鸿运的描述,一众皇帝们都是不禁的皱起了眉头。

    “不然怎么说是万历中兴呢?若是没有这个中兴,妥妥的就是明朝末年!”

    李鸿运在输入‘万历中兴’的时候,键盘敲得很重!

    “所以这个时候,想要改变明朝的国运,就必须行特殊之手段!要么君主有为,自己扛起大旗,选贤任能,隆庆帝就是这样的一个帝王,可惜天妒大明,让隆庆帝仅仅在位六年时间,不然的话,明朝可能会走的更远!

    而在隆庆皇帝逝世后,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坐在首辅的位置上,若是想要对大明做出改变,就不得不走上权臣的道路,若是无权,又怎能够变法呢?

    要知道张居正是权臣没错,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变法大臣!一个普通擅权的大臣,又如何与变法大臣相提并论!”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鸿运不禁又想起了商鞅变法!若是没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秦国的变法又怎么能够成功?

    如果隆庆帝没有早逝,未必不能和张居正也来段君臣佳话,而隆庆帝的早逝,注定了张居正想要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想要改变大明每况日下的现状,就必须走上极致的权臣道路。

    “权臣……变法大臣……”

    卫国国君李康口中喃喃,对于张居正权臣的地位和定义,也有了新的认识。

    “变法啊!无异于从虎口夺食,若是无权,自然是寸步难行!”

    大翊皇帝刘信慨然说道。

    “因此,关于张居正权不权臣的,之后就不多说了,自古以来,哪个变法大臣不掌权?

    至于说和皇权的冲突,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变法成功之后,商鞅车裂而亡,张居正死后也受到清算,其子孙被抄家流放。

    但这都是变法成功之后,权臣受到的清算,兔死狗烹而已,这在历史上也已经早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我讲张居正,不是因为他是个权臣,而是因为变法!”

    群聊中的皇帝们纷纷沉默了,在这一刻,哪怕仅仅是通过文字,刘信他们也能感受到,此刻李鸿运心中的悲愤和不屑!

    悲愤为谁?

    商鞅车裂而死,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清算。

    不屑为谁?

    为万历皇帝么?还是为皇权?

    第一次,群聊中的众人,群聊中的皇帝们。

    第一次在别人身上,感受到了对皇权的不屑!

    而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大燕皇帝周峰,大靖王朝钟天,大翊皇帝刘信,大晋王超何明,此时此刻心中莫名的有种杀意。

    若是在他们各自的世界中,若有人对皇权,有像李鸿运这样的态度,恐怕早就是人头滚滚。

    以前只见到了李鸿运对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皇帝的推崇,看来这种推崇,也仅仅是对皇帝功业的推崇,而不是皇权!

    “宋元明清帝王休,寡人以前真的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皇帝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现在……寡人好像懂了一些。”

    最终是卫国国君李康打破了沉默,一番感慨也让群聊中的众皇帝纷纷醒悟过来。

    “那张居正都对大明做了哪些改革呢?”

    大楚皇帝杨旗开口问道,在李鸿运强调之后,一众人也都默默地在心中将张居正权臣的身份淡化。

    “前面说张居正是在隆庆六年的时候成为内阁首辅,而实际上在隆庆皇帝驾崩之后,张居正还只是内阁的次辅,当时的首辅是高拱,再加上高仪,此三人便是隆庆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

    不过高拱这人,和司礼监的冯宝不对付,在做首辅的时候,两三次的堵住了冯宝成为掌印大太监的道路。

    若是光与司礼监不对付也就算了,若是隆庆皇帝在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问题就在于隆庆帝没了,然后内阁首辅与司礼监不对付,更要命的是张居正这个内阁次辅,和司礼监的冯宝交情不错。

    这样一来,就成了高拱和冯宝不和,而冯宝和张居正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