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开阡陌的真正目的

    “迁都?先生,这秦国的商鞅在第二次变法前,迁都了……”

    看到答案后,蓝岳整个的一脸懵!

    可以说,这是一个蓝岳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策略!

    随即对着张信说道:“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在变法面前,迁都也是一件大事!”

    “不!正是因为变法,迁都的意义就更大了!”

    即便是现在的蓝岳,被群聊调教的很聪慧,但是毕竟不如张信经验老道。

    单单看迁都,自然是一件大事,毕竟是国之中枢所在,任何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变法前迁都……未免没有给变法铺路的意思。

    然后反过来再想,需要迁都来为变法铺路……

    这商鞅变法所受到的阻力该是有多大!

    想到这里,张信的心中皆是惊骇!

    既惊于迁都的操作,又骇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内容,该是多么的激烈。

    光是迁都这一个操作,就已经给蓝岳和张信,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而后,蓝岳就对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内容,更加的感兴趣了!

    “商鞅迁都,是在其新政,也就是第一次变法,推行了十年之后,才进行的!从这儿既可以看出反对迁都的势力有多强大,让大权在握的商鞅,都谋划十年才成功,反过来也可以想象得到,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得是多么的惊天动地。”

    “呵呵!迁都!寡人倒是也没想到,竟然可以以此,来削弱反对势力!真是大开眼界啊!”

    卫国国君李康对于商鞅的这一波操作,也是叹为观止!

    群聊中的皇帝们,也都是没有想到,可以通过另立新都,来推动变革!

    李鸿运见铺垫的差不多了,便继续说道:

    “迁都,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迁都的,新都的选址,也是十分讲究的!”

    李鸿运说着,将战国时期地形图也发了一份。而后指了指咸阳城的位置讲述道:

    “商鞅新选定的都城位置就是这里!”

    “咸阳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方依靠着高原,南边和渭河相邻,顺着渭河而下,可以直入黄河,而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又可以直通函谷关。

    而函谷关正是秦国东出的门户!

    为了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便是咸阳城。”

    看着秦国的地形图,群聊中的众人,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咸阳位置所在的意义!

    这咸阳城仿若就是为东出函谷关而生!

    蓝岳同样照猫画虎的将秦国的地图,给画了一遍。让张信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新都的作用。

    “这……这……”

    张信看着秦国的地形图,然后抬头看着蓝岳,一脸的难以置信!

    最终颤着问道:“天意否?”

    “不管是不是天意!我乾国变法,也是可以效仿秦国这般,另立都城!”

    蓝岳同样有些震撼,因为函谷关这样的门户位置,乾国之前刚好也有一个,便是红阳关!

    为什么说是之前有?

    因为这个弘阳关,现在并不在乾国的手中,而是被郑国夺走并占领了!

    “若是想要学着秦国那样,就必须将红阳关给夺回来!不然迁都就是一個笑话。”

    蓝岳说完,张信心中又是一颤!

    看这样子,蓝岳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效仿秦国迁都。

    张信便思考起来迁都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若是将都城放在咸阳,这函谷关就万万不能丢失了!不然的话……”

    “先生难不成亡了?秦国自商鞅变法而强,只要秦国强大,函谷关就不会有意外!而我们也一样,红阳关丢失,就是因为我乾国弱小,不然,依靠着弘阳关,也不至于被郑国欺负成这个样子!”

    张信的提醒,蓝岳也是有过思考,但是他还是没有经受住咸阳都城的诱惑!

    简直就是跟君王守国门一般,将自己的国都立在这么靠前的位置,函谷关的军备,想松弛都难!

    这个时候,蓝岳又想到了“耕战”二字,这商鞅变法,简直就是将耕战进行到了极致!连把国都放在“前线”这样的事儿都能做出来!

    而群聊中李鸿运的讲述也没有停止——

    “在咸阳城建好后,第二年便迁都,而在迁都完成后的同一年,商鞅变法真正的好戏上场了!”

    群聊中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打断李鸿运,静等着下文,只见李鸿继续说道:

    “第二次的变法内容,第一项便是彻底废除井田制,开放阡陌!”

    “井田制,相传是夏朝时期,就实行的土地制度,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实行八家为井,同养公田的制度,这便是井田制的来源,那个时候,井田制下,土地公有的成分会多一点。

    到了周朝,井田制发生改变,出现了九夫为井的制度,相当于井田制下,属于私田的部分占得更多!

    不过这些不是关键,只要知道周朝时期,井田制下,私有田产占据大多数即可!

    真正的要点在于,井田制下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够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

    “而商鞅的第二次变法,便指向了土地制度!在这个时候,土地买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新的制度,来确定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于是,商鞅便废除了井田制,彻底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也就是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至于开阡陌,就是将那些原本属于国有的土地,也慢慢封赏出去,成为私有田产!可以理解为,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李鸿运不知道的是,光是这一项策略,就已经将蓝岳和张信雷的不轻。

    蓝岳作为聊天群的学生,张信作为一国之相,自然是能够理解李鸿运话语中的意思。

    废井田还好,允许土地买卖嘛!这个子啊乾国也是有的!

    而后者,开阡陌,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李鸿运已经举了一个例子。

    什么叫做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秦王的私人封地都没了,国王以下的那些贵族们的封地,还能保得住?

    这样一来,与其说是秦王将自己的封地改没了,还不如说是将下边贵族们的封地,全都收上来!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原本替贵族生产的那些奴隶们该怎么办?

    这分明是将这些贵族们的土地分给奴隶啊!

    这哪里是改阡陌啊!这就是要废除奴隶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