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八十四章 魏国的挣扎

    在秦国国君嬴驷称王的同一年,韩国国君韩康称王。

    战国时期,变法图强是大势,韩国在商鞅变法的同期,也进行了自己的变法。

    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担任韩国国相,主持变法。

    韩国在申不害变法主政的十五年,韩国的国力大有所增,但是看看地图,韩国的位置和国力,比魏国还要尴尬!

    被秦、楚、魏三国包围,哪一家也打不过!所以扩张就别想了!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再提一嘴商鞅了!

    商鞅提议让魏国称王,就是为了让魏国重新将重点,放到与齐国的争霸当中,而韩国就是遭殃的那一个!

    魏国第一次,合盟诸侯称“夏王”时,就遭到了韩国的反对,然后魏国就在事后攻打韩国,韩国不敌,让赵国救援,这就是之前所说的马陵之战!而这一战的时间,就发生在韩国申不害变法的时期!”

    说了一圈,李鸿运又绕了回来。

    “这么说的话,商鞅这一计略,不仅保护了秦国的变法,还打断了韩国的变法?”

    卫国国君李康有些怀疑说道。

    “与魏国的这一战,韩国变法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而没过两年,变法大臣申不害就去世了,申不害死后三年,韩昭侯也去世,韩国的变法也彻底中断。

    而秦惠王嬴驷称王后,魏国自知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抗拒秦国,为了遏制秦国的崛起,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开始缓和,而对韩国,魏惠王与韩国国君韩康会面,承认韩康为王,也就是韩宣惠王!”

    “还真是地理位置的不幸啊!韩国被秦、楚、魏三国包围,而这三个国家还都是强国,想要一个安稳的变法环境,实在是有些艰难!”

    大翊皇帝刘信,对于韩国的变法,也是一阵的惋惜。

    看着战国的地图,看着韩国的地理位置,韩国的生存环境,只能说不是一般的恶劣!

    魏国是四战之地,这韩国,也不逞多让啊!而且韩国还没有魏国那样的实力,往哪边扩张都不行!

    “地理位置……红阳关,我乾国一定得将红阳关夺回来!才能像秦国这样,坐山观虎斗!”

    蓝岳看到了韩国的结局后,对乾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加的庆幸!

    “迎战四方,说得轻松,消耗的都是国力啊!魏国的这一点先发优势,全都消耗在了四方征战上面!”

    张信同样是忍不住感慨。

    而群聊中,李鸿运接着讲述:

    “韩国在魏国的帮助下称王后,整个战国七雄中,就剩下赵国和燕国还没有称王!

    不过也没等多久!

    在韩国国君称王两年后,赵、魏、韩、燕、中山五個国君之间相互称王,这样一来,战国时代的七大强国,算是全部都称了一遍王!”

    “这五国相王是怎么回事?算是魏国对其他国家的拉拢么?”

    大靖王朝的钟天,看着五国相王的成员,眉头一皱说道。

    从地图上来看,五国若是作为一个同盟一致对外,整个华夏,就变成了秦、楚、齐和五国同盟!

    而五国,看其划分,就是韩、赵、魏三晋,加上一个燕国,和中山国!

    单说战国七雄,就是三晋同盟再加上一个燕国。

    可即便是五国同盟后,在地图上看去,五国依旧是处于秦、齐、楚三面包围中,和秦、楚、齐三国的国界线还是最长的!

    只能说,这魏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差!

    而历史,也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只见李鸿运说道:

    “其实在五国相王之前,为了抵抗秦国,魏国原本是想先联合齐国击败赵国。

    但是秦国也不傻,此时秦国的国相可是张仪,外交方面的顶级玩家!在看到魏国有联合齐国的趋势后,出兵攻打魏国的同时,也交好齐国和楚国,成功防止了齐、楚、魏三国的联合!

    而魏国在拉拢强国失败后,魏国公孙衍便开始寻求,与弱国之间的联合,当时的战国局势,秦、齐、楚三国势大,连年攻战赵、魏、韩、燕城池近百座,在魏国公孙衍的游说下,这些国家纷纷同意会盟!

    于是乎,便有了五国相王!”

    “寡人怎么感觉这五国相王有些不靠谱呢?”

    不管是从结果倒推(秦一统天下),还是从五国联盟的位置来看,这五国一旦同盟后,势必会遭受秦、齐、楚三国的攻伐!

    “怕是秦、齐、楚三国未必会坐视五国联盟,而无动于衷!”

    大翊皇帝刘信同样是摇了摇头。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前面魏国光是与齐国联手打了一下赵国,就引起了秦国的警觉,更何况五国联盟这样的大事?

    五国相王之后,立即便引起了秦、齐、楚三强的敌视。

    先是齐国迫使中山国国君放弃王号,不过却失败了。

    然后楚国直接出兵攻打魏国,战于襄陵,占领八邑;

    秦国同样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以及韩国的鄢陵。

    而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以赵国的国力弱小为理由,主动放弃王号!不过也有说赵武灵王在五国相王的时候,就拒绝了王号。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五国相王的国君中,威名最大的反而是这个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怎么会有武灵这个谥号?”

    群聊中大都是一国之君,对于谥号,自然是十分敏感!

    看到赵武灵王的时候,都是眉头一皱。

    无他,一褒一贬!

    再加上李鸿运说,赵武灵王才是五国君主中,最强的那一个!

    最强!可以与“武”对应,那么“灵”呢?

    这可不是一个好词儿啊!

    “赵武灵王……他的事情比较复杂,

    整个战国最先强起来的是魏国,而后秦国齐国崛起,赵国崛起的最晚,而赵国崛起的关键,就是赵武灵王!这个留着以后再说!”

    李鸿运并没有及时的展开对赵武灵王的讲述!

    而群聊中的皇帝们,在看完李鸿运的说明后,对这赵武灵王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不过……

    经李鸿运这么一说,大家也都反应过来,原本李鸿运是讲述秦国君臣的。

    蓝岳:说好的秦国历代君王的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