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2: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17章孟本斋的小心思

    买好了给家里准备的东西,把东西捆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张子征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的向家里走去。

    80年代虽然是一个文学迸发的年代,但是这个期间作家能够拿到的稿费并不多。当然这是相比于后世的稿费来说的。如果和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比的话,那作家的工资还是高上不少的。

    张子征虽然对钱没那么大的欲望,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还有家人需要照顾。只能趁着这几年房价和其他的东西都没有涨价,赶紧多买点,不然等以后再想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至于发布科幻小说,无非就是以科幻小说当做跳板。让他去吸引那些国内的留学生。或者是一些在国内的其他国家的出版人员。或许能够通过他们把自己的小说传播出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张子征家里也没有什么实力,能够加入县文联都是凭借着他自己的努力进来的。

    很显然当初要是不多写小说的话,自己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张子征打算回家的这几天,趁着没事儿的时候好好想想,准备写出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或者是长篇小说,总之,一切为了稿费。

    这段时间在县里张子征大概打听了一下房价。个别单位的宿舍楼的价格大概是八千到一万元不等,面积也基本都在100平左右。

    等到小院儿一类的就很便宜了,毕竟这里不是京城。但是现在的家属楼张子征实在是看不上。而且如今县里还没有到大规模搞商品房的时候,现在买两个小院儿,等到以后拆迁就赚了。

    只有一个前面的小院四五千就能拿下来,至于后院还带一个仓房的,就得五六千了。

    ……

    《鸭绿江》杂志社。

    “主编,主编,好消息啊,十月刊算上加印的一共三十万册,这才八天,全都卖出去了,现在又有不少书店给社里打电话,询问咱们还能不能够继续加印。”文华连门都没敲就冲进了主编李云化的办公室。

    “什么?都卖出去了?”李云化听到这句话,砰的一下站了起来。

    “是啊,一本都没有了,我这边光预定的订单就已经接了有两万册了。您看我们是不是得抓紧加印了?”

    “加!我现在赶紧去见社长。你就在办公室等着我,我马上就回来。”说着李云化就冲了出去。

    到了社长办公室,李云化同样的也没有敲门就走了进去。

    “社长,好消息啊,十月刊30万册都已经卖完了,现在我们接到的预定的订单已经有两万册了。您看我们是不是赶紧加印5万册出来?”

    《鸭绿江》杂志社社长邵佳民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震惊。毕竟这个成绩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鸭绿江》杂志社了。

    “云化,直接加印五万册,是不是太冒险了?要不先加印三万册试试水?”

    “社长,要知道从发行到现在才只有八天啊,八天时间,三十万册全都卖出去了。这说明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这5万册说不定都不够。说不准我们能够突破四十万大关啊。”

    邵佳民听到这句话想了想。“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你现在立刻给印刷厂那边吩咐下去,加印五万册。务必赶时赶点,把杂志给印出来。”

    等李云化走出去之后,邵佳民坐在椅子上翻开了新一期的十月刊。“这个张子征,还真是个人才呀!看来要是可行的话,得把他彻底绑定在杂志社啊。”

    ……

    吉春市,《作家》杂志社。

    《作家》杂志社社长孟本斋按照往常的习惯,给自己泡了一壶茶之后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喝了一口茶水之后随手翻开了下边的编辑送来的,新发布的东三省的以及一些全国性的杂志,至于再往南边的一些省份的杂志,现在还没有送过来。

    孟本斋看了几篇之后,又随手抽出来了一本杂志。看了一眼,原来是奉天省那边的《鸭绿江》。

    “这个老邵,杂志的质量不怎么样,但是这个封面倒是弄的挺好。”看了一眼杂志上的花花绿绿的图案,孟本斋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紧接着随意翻开了一篇小说,正准备读下去,却被他前一页的作家简介给吸引了。

    张子征,男,18岁(周岁),松辽省吉春市人,吉春市新安县文联委员,新安县作协会员,处女作、短篇小说《血色清晨》发表于《鸭绿江》1982年九月刊。

    这个张子征他倒是有些印象,《鸭绿江》杂志九月刊,他之前也看了。记得当初给这个作家的简介还没有现在这么详细。那部《血色清晨》确实写的不错,但是没想到这才一个月过去了,他竟然又发表了一部小说。

    孟本斋直接把杂志往前面翻了几页,看到了这部新的小说的名字《隐入尘烟》,从名字上他倒是不能够知道这部小说到底是写的什么。

    等到看完了整部小说之后,孟本斋不由得在心中感叹。这个张子征,还真是个人才啊,他的作家简介上写着他是下面新安县作协的成员,那既然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和那边沟通一下,把他调到社里面做一个编辑嘛。

    这样的话以后他发表作品,大概率会选择在自家的杂志嘛,除非那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否则就像他发的这两部作品,这种水平的,完全可以不选择《鸭绿江》杂志,选择《作家》杂志啊。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可行,于是孟本斋从办公室走了出去找到了负责小说方面的主编陈继先。

    “继先,这几天你联系一下新安县文联和作协那边的人,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一个叫张子征的作家给调到社里面,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才,要是调到这里面以后,他的文章会有很多发表在我们的《作家》杂志上。”

    “老孟,没想到你也注意到张子征了。我正准备这两天和你说呢,他写的两部小说我都看了,水平确实不错。我正准备和你商量商量找他约稿呢,毕竟他也是吉春市人,要是约稿的话应该也不会拒绝。”

    “不过你的想法确实不错,要是能把他拉到咱们社里,以后的销量说不定会涨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