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2: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53章张家小吃店

    张子征从《作家》杂志社跑出来之后,把消息告诉了张士禄,就说他已经找了那边的人了,估计很快就有结果了。

    为了年后能够顺利开业,张子征领着张士禄在市里的不同的供销社买了一些香料,分批次、分种类的买了一些,这样也能防止在自家炸串店爆火之后,有心人知道自己的秘方。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那就是在80年代的东北。冬天想要买一些蔬菜,可不是那么容易呀。

    最容易买的就是白菜和土豆了,剩下的那些平时吃炸串儿,有的蔬菜类的东西在东北这边想要买也不是很容易。

    张子征跟着张士禄把买回来的各种调料送回家以后,又到处找蔬菜。一连走了几个供销社,也没有看到他想要买的那几种蔬菜,看样子只能另想办法了。

    因为各种调料都需要研磨,这个时代又没有粉碎机。张子征只能买了一台小一点的石磨,让人给送到了家里。

    至于各种肉类什么的,现在买回去也只能在外面冻着,还有可能有丢失的风险,就只能等着年后再说了。

    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店铺拿到手,相信营业执照什么的,那边都会给办好。然后就可以直接等着年后开业了。

    接下来这几天,张子征都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挪到小说的创作上去。《张居正》这本小说还没有写完,《射雕》那边的稿件自己也隔几天就寄过去一些,《挪威的森林》倒是都寄过去了,不过一月份应该是没刊登。

    况且答应给那个奥本翻译的东西还没有搞完,而且张子征也想写几本原本就是西方国家的小说,让他也发表在那边。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能够多赚点儿钱。

    一连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张士禄在这边住了几天就回去了,总让杨翠花自己一个人在家也不行。

    张子征这半个多月只去了杂志社一趟。那就是把自己写的一些《张居正》的稿子送了过去,其他时间都在家里忙着创作。一时间也就没有太注意店铺的事情。

    终于在这一天,院子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张子征正巧在楼下的客厅里。所以就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

    走到外面之后发现孟本斋领着一个大概30多岁的男子正在门口站着。

    张子征见状连忙邀请二人进屋,并且又找出来一些茶叶给二人泡茶。

    等到落座之后,张子征一脸激动的看着孟本斋,要是没什么意外的话,估计跟他一起来的这个男的,就是孟本斋的小舅子吧,果然不出张子征所料。

    “子征,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家你嫂子的弟弟,田芳斌。”

    “你好,张先生,叫我小田就行。”田芳斌连忙站起来跟张子征握了个手。

    张子征见状也跟着站了起来“别别别,田哥,你叫我子征就行。”

    “子征,我今天带着他过来,想必你也猜到了是什么原因。那个小供销社的事情已经和上面谈拢了。”

    “上面答应把那个供销社出兑给你。并且帮你把营业执照等东西给办出来。但是需要你一次性付清五千块钱。到时候里面的所有东西包括货品都留给你了。”

    “如果说服务员你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帮你找。但是现在在里面工作的你就不用想了,他们都要调走。至于牌子什么的就得你自己去做了。”

    “至于你说的房子的问题,卖给你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还得在五千的基础上再加一千块钱。因为那个店铺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还有个后院儿。一千块钱卖给你,你也不亏。这还是你嫂子替你争取来的。”

    “你看要是没问题的话,咱们今天就去把手续给办了。然后顺便把你想要做什么的营业执照也给办出来。”

    “马上就要过年了,要是再耽误几天,恐怕就得年后再办了。”

    孟本斋说完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开始喝茶。张子征则在一旁开始思考着。

    在他的心里,房子加上盘下来这个供销社的钱一共是六千元,说实话,这个价钱都可以在京城那边买一套四合院儿了,还得是非常不错的四合院儿。

    但是,在自己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对方答应把自己的营业执照等东西都给办出来,这可帮了自己大忙了。而且里面的东西也都留给自己,虽然说自己要着也没什么用。

    但是张子征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虽然里面大部分的东西都不值什么钱。但是之前路过的时候,张子征顺着门口往里边看了一眼。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忆的角落里有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

    就是不知道这几天这些东西卖没卖出去。要是卖出去了,估计自己的损失就要大一点了。

    仔细想清楚了之后,张子征立马站起来,握住了田芳斌的手。

    “合作愉快!”

    这一下子把田芳斌给整懵了,坐在那儿愣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说了同样的话。

    又在屋里聊了会儿天儿之后,三人一同出门,首先来到了小供销社这边。

    张子征走进去的第一件事就是顺着门口往角落看了一眼。发现那个自行车和缝纫机还在那儿堆着,看样子还没有人来买。

    孟本斋顺着他的眼光发现了自行车和缝纫机,笑了笑说道。

    “那两个大件也给你了,左右这一屋子的东西就那两件值钱。剩下的加一起也没多少钱。”

    前屋和后院儿都转了一圈儿,发现没什么问题之后,张子征就跟着二人去把手续给办好。

    店铺的名字,他想了想,也没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就叫“张家小吃店”,之所以没有直接叫炸串儿店。就是因为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复刻出后世的其他小吃的时候,可以一同做出来。

    店铺的负责人的名字用了他爹张士禄的。反正以后也是他爹和他娘在经营这家店,自己估计也不会怎么插手。

    相信有了这家店之后,老两口在市里就有了自己做的事情。估摸着来了之后也不会想要回家了。更何况店铺开业之后的利润肯定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