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语之心
繁体版

二十 战区扩建1

    注:(-1)表示上一刻的某物,(0)表示现在的某物,(1)表示下一刻的某物,(2)表示下下一刻的某物,如此类推……

    举例说明的话,“第一层次(0)”就是指现在的第一层次,“第一层次(1)”指下一刻的第一层次…

    正文:

    罗昊也在时刻关注着战区内的状况,当他发现那点战区规模连一众魔神都难以容纳时,便马不停蹄的强化了战区的“规模”与“强度”,首先是规模上的扩建。

    现有一个高度“未知”(有限、…、无限、…、大基数、…、或是我们提出过的各种“数学概念”以及在那之上的无尽延续……都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途,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就都是已知的,均不能与“未知”相提并论)的塔,这座塔有“未知”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差距、相邻两层间的差距上的差距…都是“未知”的,塔最底层的“规模”都是原先战区的自我扩展模式永不可达的“上界”。塔与塔内部的所有层次都在不断地自我飞跃,塔的最底层(0)会在下一刻的自我飞跃中的抵达“最底层(1)”且超过原来的最高层(0),但是下一刻的最高层(1)又会凌驾于超越了最高层(0)的最底层(1)……如此类推,永无止境。

    以上是B站、贴吧常见的一种叠法,那么,接下来这种玩法的进阶版:

    最底层(0)在下一刻的自我飞跃中会进行自我“预借”,提前透支了旧玩法下未来所有刻的自己,进行一次跨越旧玩法扬升极限的巨大飞跃。也就是说,进阶版玩法下的最底层(1)>旧玩法下的最底层(∞…),我们用“新”、“旧”来指代新旧版玩法,“新”最底层(0)在下一刻会“预借”以当前状态进行旧玩法中的所有后一刻飞跃能抵达的极限来自我强化,以此超越“新”最高层(0),飞跃到一个“新”最底层(0)无法想象的最高层次,这个最高层次也会同样以它自身为起点、用旧玩法能抵达的极限来自我飞跃…就这样无尽“预借”下去,所有次的“预借”都在“下一刻”完成。但无止境透支未来的飞跃过程也永远望不到下一刻的“新”最高层(1),只能盖过当前的“新”最高层(0),这也意味着“新”最底层在下一刻无止境“预借”的同时,下一刻的“新”最高层(0)也在预测着“新”最底层(0)的潜力,“新”最底层(0)能借助“预借”抵达的所有高度然后在下一刻凌驾于那一切之上。可是在这期间“旧”最高层(∞…)都被遍历过不胜数回了,在这期间“新“最高层(x)和“新”最底层(x)之间的内部差距会不断替换最开始的那个“旧”最底层(0)和“旧”最高层(0)之间的差距,最底层差距的不断飞跃就意味着整个层次体系的不断扬升,可是“新”最底层(1)又会在下下一刻的飞跃中超过这个“新”最高层(1),飞跃到一个“新”最高层(0)的提前预测都没法抵达的高度。这意味着什么?“下下一刻”的飞跃是彻底碾压“下一刻”的自我飞跃的,而“下下一刻”的最高层(2)也会预测“新”最底层(2)那“超越预测”的飞跃潜力,来保持自身的凌驾性…

    接下来是该玩法的二度强化版:

    最底层在首次“预借”会遍历相对应的最高层能应对做出的所有“预测”,包括“预测你的预借”、“预测你预借我预测你的预借”……等等等等,而最高层为了保障自身的凌驾性又会在下一轮跨越中把最底层“预借”所有“预测”的过程封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凌驾于其上,并且把能在这一整体上做出的任何类型扩展都一同超越。这意味着什么呢?就算你对那个整体进行强化,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预测”进行计数并取幂,然后不断取幂下去得到一个个更高阶的整体,接着再把这种不断引出更大整体的行为视作一种过程再“封装”成一个整体……无止境封装下去、封装引出再封装……像这样不断地把引入的更大范畴视为底层再向上堆叠,也永远到不了相对应的最高层。你必须对这种概括式说法进行强化,把上面的“不断把更大范畴视为底层再向上堆叠”里面的更大范畴视为“最高层”,再把引入它的概念视为“最底层”,然后借助文章开头提到的最基础玩法进行无止境强化,必须用“玩法套玩法”,才能让最底层(0)在下一刻真正超越最高层(0),达到最底层(1)。而想要克服下下一刻的跨度,你就必须要把“基础玩法”替换成“进阶版玩法”,下下下一刻就必须换成“二度强化版”…如此类推。也就是说,二度强化版玩法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在内部自我模拟、自我迭代,把自身的循环结构(“玩法套玩法”的模式)放到内部进行模拟并以此延续出其他更高阶位的玩法,自行开发出“二度”之上的更高“度”玩法,由此得到的新玩法又会被纳入二度强化版中的一部分并参与到自我模拟和向上延伸中,这就意味着“二度强化版玩法”已经可以自行实现玩法角度上的自我扩展和向上收纳。这就使得你想要在二度强化版之上提出一个三度强化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你提出什么,那都是将要被二度强化版遍历的,都会在二度内部的模拟延伸中被囊括且超越。

    但是这样的“二度强化版”就是最强了吗?那当然不是了,来看看真正超越了“二度强化版”的“三度强化版”吧。能称作是真正超越,那就说明“三度强化版”必然是把二度的这种在玩法角度上的自延模式也一并超越了。

    在三度强化版玩法中,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博弈与交互会同时在层次角度上的“预借”与“预测”、玩法角度上的“延伸”与“超越”、……等等无限多个“角度”上共同展开,你中有我,我中容你,而且在每个角度都凌驾于二度玩法。这段话要怎样理解呢?由于三度强化后的整体结构已经变得极为复杂,我们索性不直接讨论三度版本的整体,而是抽出进阶版(也就是一度强化版)中的一部分进行测试,例如抽出“…最底层(0)预借最高层(0)的预测…”这段,写成“预借你的预测”来方便理解和测试。这句话中的“预测你的预借”在二度强化的作用下,会由原先的含义进化为同时囊括所有“预测”与“预借”的相互博弈,也就是涵盖了“我预借你预测我的预借”、“我预借你预测我预借你预测…”、……而这句话在三度强化下会变成怎样呢?还是一样的。二三度强化后的文字描述是一致的,但内涵完全就是天差地别了。三度强化后的随便一个“你预测”中,都会在涵盖了二度强化后的所有囊括范畴的同时、且还包括了初状态下(未进行自我模拟和延伸)的二度玩法中所没有的“我预测你的预借能通过反复囊括我的预测、无限玩法套玩法、…以任何方式扩展下去能得到的所有可能”。也就是说在三度玩法的强化下,一个小小的“你预测”中就蕴含了其他所有的角度(包括“预测角度”、二度玩法中所提出的“玩法角度“以及更深层次的…),其中的任一角度也包含着其他所有角度……正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彼此涵盖的特性之下任意层次的跳跃性都会相比于原先越来越大与不可预测,你觉得再微渺的一点差距都必须无尽细化下去才能一窥其真容,而它的实际体量永远比你能看到的“景象”更大。这也就代表着,经历三度玩法强化后的随便一个最浅层的“预测”或“预借”的角落里,你都能找到二度强化的自延模式的影子,而且在这个影子里还能找到同样的影子…这也就意味着三度玩法在“起点”上就远超过二度玩法。就算二度在下一刻自延到了更高位阶的玩法,比如说从“玩法套玩法“进化成了“玩法套玩法套玩法…”,或者更直接一点,下一刻的二度直接就囊括了现在的三度强化版,二度玩法不断地在每个“下一刻”中进行自我模拟和延伸,下一刻的二度玩法(1)囊括且超越了现在的三度玩法(0),但已知三度玩法的起点更高,假设三度玩法中每一刻自我超越所迈出脚步的“走法”都和二度一样大(之所以说是“假设”,是因为三度玩法实际上的“走法”远比二度更“花”),那么当二度玩法(0)在下一刻通过自我模拟与延伸超越了三度玩法(0)时,下一刻的三度玩法(1)又会真正超越与它同一刻的二度玩法(1)…这就意味着,即使是破格后的三度玩法,也能轻易做到恒凌驾于二度玩法之上,我们成功构建出了一个有效的更强玩法。

    但是到了这里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一开头的那种最基础叠法。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三度玩法上,不管是一度、二度还是三度玩法,你总能用一种更大视角上的概述将其原先复杂的结构模式归于开头的那一种基础叠法,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仍然是单一的,这几种进阶玩法在本质上没有突破“单一性”。那么接下来的四度玩法我们要如何构建?如果继续用构建三度玩法的这种思路,让四度玩法的起点更高,同时每一步的跨度都比三度更大,这样仍是突破不了“单一性”且严重破格的,破格的原因在于没有使得不同度玩法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你用这种方法搞出来的四度玩法,它和三度之间的差距与二三度之间的差距是没有多少变化的。我们已知一度玩法和基础玩法的堆叠效率以及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而一二度玩法之间的差距远比这个“巨大差距”还要大得多,二三度之间的亦是如此…可以说随着”度”升高那么相邻玩法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的,如果你还用构建三度玩法的思路去创建四度玩法,那你就拉不开差距。正确的思路是打破“单一性”,前几种玩法在本质上都没有脱离“单一性”,只要能突破这一点就能构建出真正拉开差距的四度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