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标变狠,老朱乐麻了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 解除海禁监造大船意图日本

    鸿胪寺寺正樊明炎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臣有事未报,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最不喜欢有人隐瞒他,一听这话,顿时龙颜大怒。

    “大胆,什么事竟敢瞒着咱!”

    “回陛下,此事与胡惟庸有关,之前陛下已经下旨不准任何人在谈起胡惟庸一案,因此,微臣怕惹怒了陛下,因此将事情隐瞒了下来。

    回来又见礼部官员因为占城使者一事受罚,就更加恐惧了。

    现在微臣听太子殿下说起解开禁海一事,陛下还在犹豫,今日臣打那件事说出来,支持太子殿下解开海令及成立水军。”

    朱元璋本来就在犹豫,一听这话,想来此事不小,再则他说借此来支持太子朱标。

    咱倒想听听他的理由。

    “速速说来,如有隐瞒,定然重罚!”

    “微臣不敢隐瞒。

    陛下,太子殿下,大明海域东边有一日本国,自唐宋开始就和我们关系不错,一直称我们为天朝上国,前来学习交流等,甘愿称臣。

    可至从元朝成吉思汗两次欲派兵攻打海面都突起大风,使得元军葬身渔腹。

    因此,日本人称这阵台风为神风,自认为有神明暗中庇佑,从此后变得嚣张跋扈起来。

    元末天下大乱,陛下揭竿而起,日本也就进入了分裂的南北朝。

    陛下继位后,还派遣使者到日本,让日本前来朝贡。

    却不曾想日本的怀良亲王的回书十分不客气。

    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是远弱之倭,偏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有知足之心。

    陛下作中华之主,万乘之君,城池数千,封疆百万,犹有不足之心,常对小国有灭绝之意,臣顺之未必生,逆之未必死!”

    朱元璋想起了这件事,当下大怒道:“咱记得这件事,当时看了回书咱就打算攻打过去,但有鉴于元朝的失败,大明又是连连战事,就暂时搁置了。

    从这里开始,咱就下令,禁止贸易,实施海禁。”

    “陛下记性真好,后来我大明和日本就已经失去了联系,可是在胡惟庸上台之后,利用他宰相的权力,却派了一个奸细前去日本。

    当时我们发现了之后,就汇报给了胡惟庸,结果胡惟庸说是陛下的意思!”

    “什么,咱什么时候让他派奸细去了。”

    “是的,陛下是没有派奸细,这是胡惟庸用来忽弄我们的说辞,胡惟庸利用这一办法,就和日本联系上了,期间他们偷偷有书信往来。

    他们的书信内容我们本来是不知道的。

    可是后来胡惟庸伏诛之后,日本方面还不知道,我们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于日本的书信。

    而那段时间胡惟庸案又成了一件人人都不敢谈及之事。

    微臣也就不敢拿出来。

    但却时时把这封信带在身上,想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呈给陛下。

    今日太子殿下大喜之日,论功行赏,大赦天下,又提起福泽万民之策,解开海禁之策,臣冒死拿出来,请陛下定夺!”

    说完,鸿胪寺寺正樊明炎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

    云奇太监上来接过书信,打开之后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大吃一惊。

    信上写着:

    “胡相约定之事本王已经知晓,到时定会率日本水军来助胡相成事,成事之后,请胡相不要忘记约定,将台湾和朝鲜之地,皆送于本王!”

    朱元璋气得七孔生烟,他站起来,将信重重扔到地上,道:“胡惟庸奸贼,居然联合日本谋反,胡惟庸已经伏诛,但此日本小小弹丸之地,也敢窥视我大明之疆域,狼子野心,不可久留于世上。

    标儿,咱同意你的建议,解除海禁,加强海防。

    老四,你就按照太子的意见,早日训练出一只强大的水军,建造出能够抵抗海风的大船,成了之后直接发兵日本灭了其种族。”

    朱棣非常高兴。

    “儿臣领旨!”

    朱元璋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鸿胪寺寺正樊明炎,还是有些生气。

    “你知情不报,胆小如鼠,那就去守皇陵,练练胆子吧!”

    鸿胪寺寺正樊明炎一听这话,没有砍头已经算是不错了。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守皇陵这种事情,还真不是什么苦差事,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饮酒作诗,远离京城是非之地,也是一件幸事。

    他连忙磕头谢恩。

    今日是朱标大喜的日子,朱元璋也不想板着个脸,影响大家的心情。

    于是,他回到座位上面坐好,继续问道:“标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朱标看向朱元璋,问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建议,希望父皇能够应允!”

    “说来听听!”

    “一个王朝的兴盛,不仅仅是百姓衣食无忧,还有万国来朝学习的盛况,大唐时期就出现过这种盛世,不仅万国来朝,使外国使臣纷纷向往,甚至外国使臣愿意留在中华大地的,也可以在此学习做官。

    是为盛世之兴。

    如今我大明,应当重开丝绸之路,与西域互市,将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作为商品去交换他们的香料,宝马,药材等等。

    还应做文化上面的输出,希望让更多人折服于华夏的灿烂文化。

    上一次恩科取士,士子们都已经就任,而且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当在此基础,再次大开恩科,此次恩科录取之人,将作为把我华夏经典翻译好输出国外,另外将我华夏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典章典籍,全部汇集梳理重新编成一部中华文化大典。

    不仅功于当代,而且还利在千秋。”

    朱标把话说完,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激动和兴奋,他们都十分庆幸能够生在这个时代,有望亲眼见到朱标描述万国来朝的大明盛世。

    马皇后也是非常的满意,他觉得标儿想得十分的好,将来也一定能够做到。

    朱元璋对于朱标本来就有很大的期望,但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要去缔造什么盛世可能是不行的。

    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朱标身上,把各种好好事都聚集在朱标身边。

    现在看来的确是有效果的啊。

    对于朱标的这个建议,他也表示十分的认可。

    他一直就最佩服刘邦,最喜欢汉族统治的汉唐盛世。

    如果大明也开丝绸之路,也做文化输出,那么效果一定不会比汉唐差。

    没有想到咱老朱家,出生低贱,无贵族背景,也能够有如此胸怀天下,大气磅礴的子孙。

    实在是太妙了。

    朱元璋当下就下旨。

    “标儿,咱高兴啊,咱同意你所言,立即就下旨再开恩科,编纂大典,并开丝绸之路,允许外国商人前来互市!”

    朱标点了点头,他端起酒碗,面对群臣,说道:“事在人为,大明盛世,诸位都是见证者和缔造者,来,干!”

    “干!”

    所有人都无限激动,能遇圣君盛世,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啊!

    朱标将酒一饮而尽,但他知道,高帽子好戴,事情还得脚踏实地的做才行。

    众臣子开怀畅饮,一扫近日烦恼,太子册封太子妃这一日,六月初一日,必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