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见闻觉知
忙碌完了之后,朱标对于这一批的考生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有了这样的了解,也就更好的去实施一些政策了。
朱标走后,各处也就开考了。
朱标闲来无事,又折腾了半天去到了朱棣练兵的地方。
对于当下的道路,朱标还是有许多的不满。
有了上次蓝玉他们抢回来的橡胶,这些东西加固到了马车的轮子上面。
让人坐马车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颠簸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只是这个道路还是很糟糕,坑坑洼洼的体验感十分的差。
虽然每一年都有修补的费用,可这官道也实在是太烂了。
朱标还是很怀念前世的水泥地,沥青路啊。
想到这里,朱标立刻问道身边的李恒,
“李恒,你知不知道水泥这种东西?”
李恒摇了摇头。
“那这些房子要使墙面平整,一般是采取什么?”
李恒说道:“墙面平整要么就是让石匠把石块给磨平,要么就是用一些白灰和水之后形成泥浆,然后抚平整个墙面。
如果是贫穷一点的,就用泥土和木灰也是可以的。”
朱标的问话,李恒不敢有半点遗漏。
从李恒的话里面,朱标了解到了当下的建筑水平。
其实在古代的建筑方面,水平并不比后世的人差。
只不过没有用上机器而已。
这还得等那帮人发明出来之后才行,可是这些官道的路,这样子实在是不行。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观念可谓是非常的正常。
由于官道是官方使用,这实在是有些浪费,于是,朱标打算让百姓也参与进来。
将道路扩宽,中间就是车马行驶,而道路两边就开辟出人行道来。
这样既不会影响各地的信件沟通,还可以让百姓也使用到官道的便利。
如果商人和百姓要使用官道拉货,只需要缴纳一些过路费就行了。
这就好像后世的告诉收费一样。
这样百姓也可以运输货物,商人也可以更加方便运输。
他们只需要把过路费的成本算进去就行了。
但是朝廷收到了这笔钱可以用于道路的维护和其余地方的新建。
朱标觉得这个政策十分的不错。
他当然知道现在大明的送信方式,公文方式还是比较落后。
要是有电话,传真就好了。
可是这些东西实在是太遥远了。
这种后现代的产物,在这个时代当然不太可能。
等他们先把蒸汽机搞明白,然后提示目前的生产效力之后再说吧、
现在只需要把道路给扩宽,用石头修建石头路就好了。
等以后有钱了,再修水泥路等等。
朱标想好之后,就准备回去实施这个政策,这又是一项对百姓十分有好处的政策。
对于朝廷也是有利无害的。
朱标心里有许多后世的知识,但并不是专业的人员,他只是享受着时代的好处。
比如电视,电脑,手机,等等,这些东西大家都在用。
可是在大明,要让朱标一人去发明,去生产出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朱标还是觉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做的。
比如修桥铺路等等。
这种事情不仅利在当代还功在千秋。
把公路网修好,是未来大明富强起来的基础。
他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在东宫的时候实在是太忙了。
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么多。
看来有时候出来走走也是有必要的。
否则就真的整天都在哪些公文里面了。
于是,朱标沿路都留心的观察着。
这一留心还真让他有不少的收获。
比如一些地方风景十分的漂亮,但是百姓却十分的贫穷,这要是稍微开发一下就是五A级景点。
这必然会带动当地的经济。。
朱标就让李恒把这个地方记下来,然后让徐妙锦找人来开发。
徐妙锦是投资司的,这些没有人了解的,没有人想到的,成本就非常的低廉,对于现在比较穷的投资司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路的观察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很快朱标就到了舟山。
一到舟山就看到这里在忙忙碌碌。
远处望去,海面上停着几艘巨型大船,还有一些没有竣工的。
还有一些工人正在忙碌的。
另一边是一些水军在训练。
朱标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气象,还是很佩服这个老四的办事能力的。
刚想到他,朱棣就快速朝朱标跑来。
看样子他还一身是汗,刚刚训练了回来。
朱棣躬身一礼。
“大哥,你怎么来了。”
“没事过来看看你们的进展如何?”
“进展倒是比较顺利,就是材料物资有限供应不少,上次探马军司一案结束后,各地的钢铁厂又恢复了生产。
可是还是远远不够啊,大哥你看,海面上已经停泊着五艘巨型大船了,上面可以供一万士兵。
下面是粮仓,装满的话,可以够三个月的食粮。
前后甲板上可以驼五千匹战马。
前后左右都有巨型大炮,一共是二十八门。
一般的城墙绝对挡不住大炮的轰炸威力。”
朱棣如是介绍着。
朱标看着心里也十分的满意。这老四事情办的不错。
不过,这钢铁产量不够的确是一大问题。
还得加紧开采,并提升炼钢的水平才行。
好在,作为后代来人的他,知道山西有用不完的煤炭资源,现在的炼钢烧的还是一些木柴,这效果和速度就弱很多了。
以后还是要用煤炭来烧。
至于钢铁,朱标就知道,鞍山,东北有,攀枝花也有许多,离金陵比较近的就有宝钢,鞍钢,河钢,首钢,山东钢铁等等,可以说大明的钢铁资源取之不尽,只是现在发现的太少了。
没有去认真挖掘,当然也是用不了那么多的原因。
现在要造大船,要造火器,以后还要造蒸汽机,火车等等,钢铁和冶钢技术不可缺少。
于是,他把这些记在心里,准备回去之后就叫徐妙锦以投资司的名义,找人去挖,这样一来,利润就全部归投资司所有了。
朱标还是夸奖道:“老四,这事情办得不错,事情也不急,一定要做好。
这种大船有没有出海试过,能不能抵得住台风?”
“能抵,这船很大很重,一般的海浪是不惧的,工匠里面还有是世代造船的人,他们也总结元朝出征失败的原因,改进了船的动力,和羽翼,之前下属水试过,十级台风是可以扛得住的。冲得过去的。
朱标心里高兴,他们这样只是靠风力行驶,靠人力划桨就已经能抗十级风了。
要是以后加上蒸汽机,发动机动力,那估计能抗住十二级台风。
这下子小日子本,还有处可逃吗?
朱标想着就觉得激动。
然后又询问了一些兵仗局和大炮射程这些事情,发现很多都还是材料不足的问题。
朱标了解了一阵,也就回程了。
这一次,他真的要大手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