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从淳安知县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我不收你,上天也要收你

    天亮了是要干活的。

    黄津拉着妹子和老爹又回到了建德。

    许多认识的村民也从淳安回来了,回家了。

    黄津有点烦躁,因为家里的地契被大水冲烂了,他拿什么去换粮。

    父亲略显尴尬地从怀里取出那几张地契,递给了黄津。

    黄津一怔,心酸悲楚的感觉涌上心头。

    小妹看着地契,不谙世事的她只觉得终于都熬过去了,可惜的是娘亲看不见了。

    拿着田契换粮食,官府的人还重新统计了所有人的户籍,特长,年龄。

    几天之后官府的人拿着一份又一份公文到村里念了起来。

    黄津发誓,他过去二十年里都没在村里见过这么多次县衙的人。

    这些家伙只有在收税,派徭役的时候才会出现,每次来都要顺走好些东西。

    接着更奇怪的事发生了,知县老爷也天天往村子里跑。

    他们所有人都被安排上了徭役,虽然知县老爷说了好多次,这不是徭役。

    官府管饭,还不用自己带工具。

    但大家都将信将疑。

    黄津被分到了一个专门捕捞鱼虾的组里。

    他不知道什么是组,只知道大家伙来自各个村落,都是会捕鱼捉虾的好手。

    这时他想起自己在借粮的时候,随口回了一句自己会捕鱼。

    其他的乡民,有的被安排修路,有的被安排挖渠,有的被安排做饭。

    自家老爹腿脚不好,在一个专门做饭的组里烧柴添火。

    大家现在都在一个地方,吃一锅饭。

    一开始都不习惯,直到知县老爷也来吃了一顿,大家战战兢兢地把饭吃完,不敢多说一句。

    组里有个家伙干活的时候找各种理由偷懒,吃饭的时候比谁都积极。

    同组的人都看不惯他,但又不敢多说,只能埋头干活,因为每个组都有指标,每段时间都会有人来检查。

    监督他们的人是县里凶恶的衙役,因为怕被挨打,大家宁愿多干点,也不敢擅自举报。

    虽然大家从来没有挨过打。

    黄津有次上岸换网的时候听到那衙役抱怨。

    “大老爷也太难为人了,不许我动手,一些刁民而已,打两鞭子就听话了……什么都要报告,什么都要批条子……”

    那衙役骂骂咧咧,黄津听得眼睛一亮。

    他想起码头出现时的那一身蓝袍,心中突然有了勇气。

    他鼓起勇气找那衙役,说了队伍里的懒人。

    衙役不耐烦地应了下来,态度很不好。

    但是第二天,那个懒货就被安排去修路了。

    黄津终于认识到,这些曾经耀武扬威的县衙走狗被拴了起来。

    天空湛蓝,在阳光下看着微微发青。

    这就是头顶青天的感觉吗?

    …………

    建德县衙,海瑞一家人全都住在里面。

    李青云已经是这个月第四次来访,海瑞的老母亲,女儿都已经与他十分熟络。

    特别是海瑞的女儿,满心欢喜地迎接李青云。

    因为这个父亲的好友每次都会带非常好吃的东西来。

    “你大老远骑马过来,就为了吃炖鱼?”海瑞瞧着李青云手里那几尾鱼,语气不善。

    “听说你祖籍是海南的,我可想品鉴一下那边的鱼是怎么个做法。”李青云笑嘻嘻,把几尾鱼交给了海瑞的夫人,另外几个油纸包里还装着几斤牛肉。

    “老夫人,是不是啊?”

    “对咯!指定让你吃顿好的,去取些茶水来,别怠慢了客人。”

    堂内只剩李青云海瑞两人。

    海瑞:“别说你真是来吃东西的,有你们家弄的那个什么‘味精’,做什么菜不比我们家的好吃。”

    李青云:“确实有事,但又不是急事。”

    “有事快说,说完吃饭,吃完我还要到第四生产队那里查看。”

    李青云摇头笑道:“倒也不用抓的这么紧,咱们看好进度,管好赏罚就行,不必事必躬亲。”

    “非也,小吏贪懒,不盯紧点,说不定会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待民以宽,待吏则严,如今民心稍显脆弱,倭寇恶名又传来,人心惶惶,小心点,总归错不了。”

    李青云拍手:“好一句待民以宽,待吏则严,刚峰兄不觉得自己对下属有些过于严苛了吗,他们总归也是为朝廷办事的。”

    “朝廷可没给他们盘剥百姓的权力,海某所做,一言一行,皆符合大明律例。”

    李青云无奈,得,自己又要偷偷给他手下塞钱了。

    “言归正传,此番我来,是告诉你沈一石抄家的消息。”

    海瑞神情严肃起来。

    李青云:“沈一石作为浙江首富,堂堂官商,此番抄家所得,现银不足一万两库,存丝绸更是仅有一百匹。”

    海瑞一怔:“居然,惨淡至此……”

    “何止啊,一把大火烧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沈一石……”

    “若是如此,胡部堂的军需粮饷怎么办?”

    李青云压低了声音:“此事还轮不到我们操心,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偏偏这高个子还是祸患的根源,郑泌昌何茂才这两个家伙也该要付出代价了。”

    “这两人,我们不收他们,上天也要收。”

    海瑞还是有些着急:“若是误了军国大事……”

    “军国大事耽误不了,”李青云冷笑,“掠之于民不成,而今掠之于商,商早就被官掏空,那就该掠之于官了。”

    “军国大事多少粮饷,我们着急能起到什么作用。”

    “淳安建德穷啊,我现在还为在海天楼花的那几十两银子心疼呢。”

    “早晚我要收购了它……”

    -----------------

    “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二十年间,这是沈某上交织造局和浙江官府最后一批账册。四任织造,五任巡抚,唯胡部堂胡宗宪与沈某无账目往来,亦唯胡部堂一人未取沈某一分一厘。浙江三司衙门唯胡部堂堪称国朝大吏,其余衮衮诸公皆不足道也。”

    “沈某布衣粗食凡二十年,织绸凡四百余万匹,历年上缴织造局共计二百一十万匹,各任官员分利一百万匹,所余之九十万匹再买生丝,再产丝绸,使沈某艰难维持至今。每日辛劳,深夜亦不敢稍歇,将各项开支一一记录在账,即诸公所见之账册也。”

    “诸公见此账目必将大失所望也!望诸公览后另想良策,为前方筹募军饷,或可减罪于朝廷。否则,沈某先行一步,俟诸公锒铛于九泉,此日不远!”

    郑泌昌大声咆哮:“其心可诛!”

    两只眼睛四处望,仿佛在找失去的沈一石。

    “沈一石,你死了也要进十八层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