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知晓
繁体版

第八章 文斗会

    李林甫无奈,只好切入主题。

    另外一个好消息,张九龄在临走前以身家性命力保你,圣上应允了,答应再给你一次机会。不过有个条件,不知道你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

    诗人并不以为然,完全蔑视李林甫所说一切。

    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如今万念俱灰,只求速死。

    李亨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再次发声,孟浩然,这是张丞相用命换来的机会,请你不要再辜负他。

    诗人听了此话,转念一想:他说的对,的确,不可以再让张丞相失望。

    随后高抬头颅问,有什么条件?你说吧。

    李林甫顿时收起笑容,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文斗。

    然后手指三个戴着面具的人。

    你眼前的这三位都是诗坛的豪杰,由他们出题,你来应对。一炷香的时间,过此三关,你便逃出生天。若是不过,老夫就成全你速死的心愿。

    话刚说完,李林甫立刻命人在香炉里插上了一炷香,看起来很短,而且点燃后燃烧的速度很快。

    诗人却并不着急,抬手示意,可否去掉镣铐?

    李亨命身边武将上前,除去了孟浩然身上的刑具。

    诗人顿感浑身轻松,说,来吧,谁先出题?

    左排第一位面具人先出列,问

    孟先生,诗文对对可会。

    诗人答:略懂。

    第一面具人说,好,请听题。

    天南地北,四海之内,无不笑纳朝贡,敬我大唐。

    诗人轻松对出:日东月西,八方以外,尽是黄沙折戟,笑叹夜郎。

    又出一对:天外飞雪,雪飞花,花无果,果然不错。

    诗人接下对为:地里生叶,叶生瓜,瓜不实,实在荒唐。

    又出一对:红尘里,爱恨交织,真假掺杂,易痴迷,是糊涂。

    诗人接下对为:冥冥中,是非不分,忠奸难辨,难画骨,不知心。

    又出一对:汉末三国,雄逐鹿,民遭殃,可怜多少繁华盛景落悲凉。

    诗人接下对为:南北二朝,强割据,夫战亡,悲乎大小诸侯登场又卸妆。

    最后出一对:商有一臣名比干,忠肝胆,铁骨铮,虽死犹载封神榜。

    诗人最后接下对为:今在一人字哥奴(李林甫字哥奴),奸臣相,毒心肠,余生早晚害大唐。

    对完此联,诗人正气凛然的向李林甫望去。一个将死之人,竟有如此强大的气场,李林甫不禁为之震撼,明知对方说的是自己,竟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一个田园诗人竟有这样的勇气,周围百官也都为之而汗颜,他说出了我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语。

    三皇子身边的武将更是丝毫不加遮掩,又喊出了第二个“好”。

    第一位面具人此时摘下面具显露真容,面对着孟浩然深深一躬,言道,先生高义果敢,在下王昌龄感佩于心,拜请过关。

    话说完,王昌龄躬身退下。

    第二位面具人上场,言道,素闻先生精通五言,在下可否一试?

    诗人摊开右掌回应,请出题。

    面具人说,我请先生作一首诗,诗中要有五行,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但又请不要有金木水火土和左右这七个字,先生可作否?

    诗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李林甫兴奋了起来,难住他了,终于难住他了!

    那一炷香已经燃掉大半。

    面具人催逼,请先生赋诗。

    诗人此时抬起头,已经成竹于胸,吟诗道:

    海上升红日,仙子下凡尘。

    春秋传后人,不忘一饭恩。

    面具人拍手称妙,正对此题!

    百官迷惑,李林甫更是不解,问道,哪里对题,五行何在,左右又在哪里?

    面具人解读此诗:海属水,日属火,尘为土,春秋是书则为木,这金吗?

    李林甫逼问,金在哪里?

    三皇子李亨咳了一声,笑说,这都不懂,韩信千金一饭恩,不就是金吗?

    李林甫不甘心,又追问,那左和右呢?

    面具人继续说,春秋后称左传,而世人都用右手吃饭。所以说此诗刚好对题,拜请过关。

    话说完,这第二位也摘下了面具,原来竟是杜子美。

    诗人惊呼,子美贤弟!

    杜甫躬身一拜,兄长,杜甫祝您过关斩将,一路平安。

    诗圣杜甫!哎呀,我早该想到啦。

    诗人此刻是既惊又喜。

    杜甫退下。

    第三位面具人隆重登场。

    在下听闻孟先生痴恋宫中一女子春晓。

    正是。

    那请以春晓为题作一首诗赋吧!

    仅此而已?

    先生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

    请讲。

    此诗为拆字诗,四句五言将春晓两字表现出来,但却不准出现春和晓两个字,如何?

    诗人沉默了,李林甫看到机会来了,挥手下令,来人啊!

    诗人喝道,等一下,我也有一个小要求。

    李林甫笑说,不用故意拖延时间,我知道你是什么要求。随即下令道,来人啊,带宫女春晓。

    这时,胡人史思明像押犯人一样将春晓带了上来。这是浩然第三次会面春晓,春晓的模样已是大不如前,显得既憔悴又虚弱,而且身上夹锁着死囚徒一样的镣铐。

    “怎会如此?”诗人大为不解,质问李林甫。“春晓不是犯人,为何要给她夹带刑具”?

    李林甫摆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解释说,老夫哪里知道为什么?武惠妃娘娘说她以下犯上不守宫规,要把她发配给披甲人为奴,是我好言相劝才救了她。至于刑具吗,可卸可摘,那就要看孟先生你的表现了。

    诗人问,你到底想要我如何?

    李林甫一边喝茶,一边摆摆手说,先作诗啦,过了这关才有后话。

    诗人看着春晓的样子,知道是自己连累了她,身心备受煎熬,此时的他比之行刑前的感受更加痛苦,孟浩然啊孟浩然,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成事不要紧,为什么还要害人,先是张丞相,现在又是春晓,孟浩然,你罪孽深重。

    第三位面具人提醒诗人,孟先生,一炷香快要烧完了。

    果然,一炷香眼见只剩一小截,须臾之间便可燃尽。

    诗人此时闭上双眼,屏息凝神,短暂的思考后睁开了眼睛,出口吟诗:

    三人泛舟游,日日伴左右。

    瓢泼大雨前,顺手谁衣收?

    刚好,香尽诗成。

    第三面具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叫出了一声,妙极好极!

    李林甫不解其中奥妙,又发问,哪里好,哪里的妙,哪里有春晓?

    第三面具人解开谜团,娓娓道来。

    三人为春头,日字下边走。还有一日晓左右,尧字随在后边留。

    又卖关子?

    李林甫急躁了起来,再次逼问,那尧字又在哪里,哪里有尧?

    第三面具人反问李林甫,敢问丞相可知炎黄二帝之后的三位贤王?

    “当然知道。”李林甫很不屑这个问题,顺口答出,“尧、舜、禹。”

    面具人继续说,众所周知,大禹之前是舜,那么舜又是从谁的手里接过的衣钵,克承大统呢?

    李林甫忍不住抢答了一句,多此一问,肯定是尧啊!

    面具人继续说,对啊,所以瓢泼大禹前,舜手谁衣收,正巧就对应了一个“尧”字,所以我说好极妙极!

    话完,第三位面具人揭下面具,向诗人拱手施礼,在下王维,恭喜先生过关。

    诗佛王维!

    诗人抑制不住的狂喜,这可是我田园世界里的莫逆知己啊!虽然素未谋面、不曾相识,但却惺惺相惜、仰慕久已。

    自此,大明宫晚宴幕后的出题者也便浮出了水面,而邀请杜甫到相府的人也是这个王维,一切疑惑烟消云散。

    两个人冰释前嫌,在此刻紧紧握住了双手。

    李林甫看着他们是又恨又气,怒道,王维,你好大的胆子,本相未言过关,你竟敢摘下面具。这一关至关重要,岂能由你轻言放弃,戴上你的面具,再出题!

    王维回转头轻蔑的望着眼前这个气急败坏的小丑,说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想说的话。

    堂堂朝廷命官以面具示人,本就为世人所不齿。怎奈圣命难违?你们担心我们诗人与诗人之间会互相勾连。今天我来告诉你们,大唐的诗人清清白白,大唐的诗人耿耿忠心,大唐的诗人不媚权贵,大唐的诗人为国为民。绝不似你们这般小人,腻如油滑,奸如狼狈,口蜜腹剑,心如蛇蝎。

    你——,李林甫不知为什么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个“你”吐出来,就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好啊,又一个孟浩然!

    三皇子身边的武将此刻故意放大声音,喊出第三个“好”来。

    呵斥完嚣张跋扈的李林甫,王维转身又一次敬拜诗人,浩然兄,王维使命已然完成,就此别过。

    诗人回礼,青山绿水,后会有期。

    来日方长,早晚重逢。

    话音落,王维转身抬步就往门外走。

    站住!李林甫终于可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他怒目圆睁的走到王维跟前,威胁说,王维,别忘了你的仕途还攥在我的手里。

    王维哼了一声,抛出一句孟浩然曾说过的名言,诗人绝不会屈从尔等权贵。

    说完这话,凛凛正气的一撩衣袖,潇洒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