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通关手册
繁体版

第18章 你要把希望压在他身上?

    门开了。

    但赵君却迎面撞上了两个人。

    这其中一人,赵君是认识的,正是买玉佩的中年人。

    中年人正与另外一人站在门口,似乎还在商议着什么事情,没想到赵君的门已经开了。

    “先生,您过来了?”

    看见中年人站在门口,赵君颇为惊讶,想了一下然后赶紧回身走到屋子里,将玉佩拿了出来。

    “先生,你上次来,都忘了带玉佩了!”

    赵君跑回来,将手中的玉佩递给中年人。

    这东西他已经卖给了中年人,人家也交过了银子,今天遇见,便赶紧将这东西给人家,免得被当成言而无信之徒。

    这玉佩大咧咧地被赵君抓在手上,顿时给李纲吓了一跳。

    这玉佩,来头极大,牵涉到了先帝,能动摇徽宗正统,若是让有心人瞧见了,上报给皇帝,容易为自己招来灾祸!

    那玉佩还在赵君的手上,李纲见状,赶紧将它从赵君手上拿了下来,左右环视了一圈之后,快速地将玉佩揣进怀中。

    随后,便与同行人眼神交流了起来,时不时还边看着赵君,边窃窃私语。

    “这玉佩。”

    “这是元符年间的东西,应该是真的!”

    “也就是说……”

    李纲低声交谈,神态紧张万分。

    “应该是了。”

    “但,光凭一块玉佩说不了什么,皇亲国戚,哪有这么容易便能得到认可。”

    此时说话的人,年纪比李纲还要大一些,他在官野间沉浮的时间更久,自然知道想归回赵氏宗族,该有多难。

    这需要宗正寺裁定,而后经礼部,科学院审核后,上报学部,最后再由皇帝决定。

    其中烦杂的手续,冗长的时间,以及还要去当年当地考查的资料,累加起来,短则数月,多则要数年!

    所以,老者说这话的时候,也是皱着眉头,不明白李纲今天特意拉着自己到此地究竟是有何用意。

    “若这少年是赵氏宗族,那自然有宗正寺来裁判,李纲,你特意写信叫老夫出来,便是因为此事吗?”

    老者转头看了赵君两眼,然后问向了李纲。

    他的名字叫做宗泽,入朝为官三十多年。

    从哲宗的时候便是有口皆碑的好官,他几经起落,现在已经收到消息,再有两个月,徽宗郊祀的时候,实行大赦,这里面的名单有他一份。

    大赦之后,以他的资历,官职说不定要在上一个台阶。

    那,那也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他现在不过是一个被革职的普通人,手还伸不到宗正寺那边。

    自然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李纲听后,谨慎地靠在他身边,低声讲述了两句,随后只见宗泽的脸上,惊讶的神色越来越多,充满了不可置信!

    “当真?!你可不要骗老夫!”

    “你再看看,像不像?”

    “像!”

    “这样一看,倒是太像了!”

    宗泽的眼睛瞪大,如果不是李纲提醒,他可定不会朝着这方面想。

    只是现在,不论是左看右看,他都惊讶的发现,这少年与哲宗的样貌实在是太相像了!

    简直就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一样!

    “这,更要上报宗正寺了。”宗泽赶紧说道。

    “且慢。”李纲看着宗泽,轻声说道。

    “您老怎么犯糊涂了。”李纲摇了摇头。

    “若这少年真是先帝皇子,那么现在那朝堂上的皇位,就该是他的!”

    “那陛下会怎么想?陛下难道还能把皇位还给他不成?”

    “再说,这件事情,就算是陛下同意了,太子该怎么想?围绕着太子身边的一众大臣们能眼睁睁地看着龙椅的位置上又多出来一个继承人?”

    “我担心,这少年的身份若是暴露了,恐怕招惹而来的是非,将会把他淹没啊。”

    宗泽转念一想,便明白了李纲话中的意思了。

    当今皇帝宋徽宗与先帝宋哲宗是兄弟关系。

    按理说,皇帝正统应该在哲宗一脉上,若哲宗真的有血脉遗落民间,从法礼上来说,皇位肯定是要还给赵君的。

    但。

    这是宋朝,弟弟抢哥哥皇位,又不是第一次发生。

    这哲宗的孩子,若是真的暴露在众人身前,恐怕只能成为太子党眼中的钉子,迟早有一天会被他们拔除!

    “那要如何?”

    李纲看了眼赵君,道:“我与这少年交谈过,这少年对时局把握的很准,并且对朝堂上的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甚至还有些惊人之语……”

    “我想把希望,压在他身上。”

    一听到这话,身边的宗泽一下子转过头,盯上了李纲的眼睛。

    “你要参与进夺嫡之争里?”

    李纲不再言语。

    好一会过去了。

    宗泽也不说话,两人开始了漫长的沉默。

    ……

    “咳咳。”

    打破两人之间沉默的是赵君,他轻咳了两声,然后问向中年人。

    “先生你今天开始是特意过来的吗?”

    赵君拱手,从刚开到现在,这中年人就一直在和旁边的人低声交谈,这都说了好一会了,也没和自己说上一句话。

    他在这里,脚都有些发酸了。

    所以便开口询问,言下之意是如果没什么事,他就走了,等会碳场里的好煤都卖光了。

    “呵呵,有位朋友对这块玉佩颇感兴趣,正好今天路过便过来看看。”李纲也是沉浸在官场多年的老人了,随意扯出一个理由都找不出任何破绽。

    听到是这么回事,赵君揉着脑袋说道:“先生你倒是来的刚好,若是再晚一些,我便要出门买炭了,只能让你吃个闭门羹了。”

    这中年人留给赵君的印象不错,所以他说话间并没有太多的拘束,落在同行人宗泽的眼里,显得落落大方。

    “碳场?”

    “正巧我们也打算去碳场,一起同行如何?”

    李纲笑着问到,而赵君则是一挑眉头,极为开心的同意了。

    煤炭,在大宋是官府专营的物品,这中年人看起来官职应该不低,上头有人好办事,他带着一位高官去买煤,买到手的质量肯定会好上不少。

    至少,不会用那种细碎的煤渣来以次充好了。

    想到此处,赵君喜笑颜开。

    “先生请。”

    “老先生,你也请。”

    宗泽站在原地看着赵君,停了很久。

    另一边,李纲也在盯着宗泽。

    他心中明白,今天如是宗泽甩袖离开,那就证明他不愿掺和进这件事情中。

    但,若是跟上来,那就证明此事还有得谈。

    一时间,两道目光聚集在了宗泽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