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通关手册
繁体版

第34章童贯一系的邀请

    牢房中已经是空空如也,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这……是不是找错了地方?”

    李纲皱着眉头,那少年怎么可能不在这里?

    在按理来说,整个汴京,应当是无人认识这个少年的。

    “妈了个巴子的,道爷我就知道,这小子也太不够意思了,居然有这么多人帮他!”

    狱吏手中的油灯吵醒了旁边睡觉的道士,他一手挡在眼前,狠狠地嘟囔了两句,然后侧过身去,接着大睡。

    “还有人?”

    一听见这个消息,李纲与宗哲两人的心中都是一紧,相互之间的气氛都凝重了几分。

    过了一会。

    李纲按耐住心中的疑虑,拱手向狱吏询问,能否帮忙查询一下是谁带了那个少年出去。

    “这倒是简单,你们随我来吧。”

    走出地牢。

    狱吏带着李纲二人去询问了几个当班的狱卒,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

    “刑部侍郎的腰牌。”

    “身穿淡青色长袍的中年人。”

    “极为奢华的马车。”

    这就是狱卒能给他们的所有信息了,他们并不认识赵良嗣,只能从相貌上简单的概述一下此人的面貌,但却让李纲与宗泽二人猜得云里雾里。

    “李大人,宗大人既然那少年已经不在此地了,那我也是爱莫能助了。”狱吏拱手,带着两分歉意。

    “不不不,多谢了。”李纲赶紧回礼,宗哲也跟着点头致意。

    他们从汴京的大牢中走了出来,在外面的长街上分别。

    李纲看了看那狱吏的背影,然后送宗老上了马车。

    “宗老,这狱吏说得准吗。”

    在车上,李纲低声询问着宗泽。

    “这狱吏会不会将赵君藏起来了?”

    这也是一种怀疑,因为据李纲所猜测,赵君在汴京,应当是不认识任何大人物的。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居然被人搭救了,这实在是让人怀疑,说不定是那狱吏隐藏了什么消息,故意不让他们的解救出赵君。

    “也有另外的一种可能。”宗泽想了想,说道:“这汴京中说不定还有另一方势力,也在投注这个小家伙。”

    “嗯,宗老你说的有道理。”

    “不过,他们都未能带走玉佩……”李纲从口袋中将玉佩拿了出来,递给宗泽。

    “他们是不知道赵君身上的玉佩吗,还是不知道赵君的身份呢?”

    他们都是人老成精的家伙,短短两句话的功夫,就将整个事情都分析的八九不离十了。

    轰隆!

    一道电光闪过,照亮了他们手中的玉佩。

    而另一边。

    赵良嗣正在夹着煤炭往送往炉子中。

    听到这一声雷响,他掀开了窗子,朝外面张望了两眼。

    秋雨来了。

    丝丝成线的大雨从天上掉落,很快就形成一片雨幕,覆盖在马车上。

    头顶的棚子被砸的叮叮咚咚作响,车头的骏马叫了两声,然后被马夫压制了下去。

    “还好只是小雨,不然我这炉子就要被浇灭了。”赵良嗣朝着对面的少年笑了一下,然后将脚下的鞋子脱了下去,放在了炭炉旁。

    这是一个造型精致的炭炉,经过修改之后,一根弯弯曲曲的管子从车内通向了车顶,白烟顺着管道通往了外面,以至于从外面看起来,这辆马车跟后世的火车一般,涌出了一路的蒸汽。

    但,这确实很温暖。

    从那夜被人追杀开始,赵君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如此舒适的环境了。

    浓浓的倦意席卷而来,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

    只是他还不敢睡,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将自己从地牢中带出来,也不知道他是好是坏。

    虽然赵君不认为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图谋的东西,但谨慎的性格使然。

    他一句话不说,等着对面的中年人先开口。

    “倒是个机灵的小子。”

    看见赵君这幅样子,赵良嗣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

    “那天夜里的事情,我手下已经查清了。”

    赵良嗣将手放在炭炉前烤着,他用余光瞥了一眼赵君,道:“那夜打更人说你杀人了,倒也不算冤枉你,你那一下子砸下去让那赖皮今天都没醒过来。”

    “下手倒是够狠的。”

    赵君面无表情,赵良嗣也没看出来他此刻在想什么。

    “不过你诗才倒是了得。”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首词是你写的吧?”

    赵君点了点头。

    赵良嗣笑了一声,道:“你可知道,这首词传了出来,当朝宰相王大人都对它赞赏有加,号称一诗盖四时。”

    他继续说道:“我也是极为欣赏你,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留在我身边,替我做事?”

    赵君听到这个提议,稍微有些呆住了。

    大宋将倾,国土沦陷。

    他虽然很感谢此人将自己从牢中带出来,只是留在汴京,无异于等死。

    车里,有些闷。

    赵君稍微往后往后靠了靠,然后拉开了窗户前的帘子,让自己透了口气。

    马车悠悠地从雨中驶过,大雨中,今夜的汴京街道上已经不剩多少人了,撑伞的都很少,伙计们躲在屋檐下避雨,而热闹的往往都是赌坊,酒楼一类的地方。

    各种灯笼在雨幕中打出氤氲的光团,雨水顺着屋脊淌到地下,溅起一朵朵水花。

    这其中,有能力驾驭马车的,只有城中的贵族,皆是大人,公子之流。

    赵君此时,便有这个机会,成为这个阶级中的一员。

    这中年人向他发出了邀请,去当那幕僚一类的门客,他若是答应了,便是顺理成章的在这繁华的汴京落下跟脚,以后仕途可望。

    只是知道了北宋的软弱无能,以及将要发生靖康之耻的赵君,是不论如何都不可能参与到这其中半点的。

    “谢过先生好意了。”

    思考了半天,赵君张口拒绝了赵良嗣的提议。

    “无妨,倒是我突兀了。”

    赵良嗣摇了摇头,并没有因为被拒绝,而显得生气。

    随后,就是良久的沉默,赵良嗣一直在烤火,有时从一旁的小盒子夹出几块煤炭,填补进炉子中。

    而赵君则略有几分拘束,几次都想从这马车上离开,只是这主人未发话,他也不好多做什么。

    当当当——

    这是马蹄踩在石板上的声音。

    他们一路前行,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马车才终于停了下来。

    “大人,我们到了。”

    车夫憨厚的脸从帘子中探出,提醒了赵良嗣一声。

    “好,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