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齐从世家公子做起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暗潮

    再说王启这边,王启把大公主扔在书院以后就换了一条路往家赶。

    他怕原路返回会遇见那些公主的侍卫,到时候肯定免不了一番麻烦。

    回到家后王启就有些心神不宁。

    这些年来王启已经把这个世界了解通透了,这个世界的进程和前世的唐朝超不多,连现在三国加起来的土地板块都和唐朝差不多,只是名字不一样罢了。

    这几年来大齐的朝局安稳下来,百姓也得到了修养生息,大齐开始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不过随着皇子的长大,立储之声渐渐生起,一时间暗潮汹涌。

    已经有很多朝臣开始站队自己支持的皇子了。

    不过陛下以九州还未统一,暂时压了下来。

    这几年没有天灾人祸,大齐的国力已经日渐恢复,只要找到一个何时的机会,就可以起兵攻打后汉和北燕。

    所以,现在争抢太子之位肯定会和收复失地有关。

    这个时候四个皇子都活诺起来,纷纷开始结交那些有兵权的武将。

    都想为大齐的开疆扩土做一番贡献,皇帝对此也是喜闻乐见。

    按照道理来说,皇子和这些文人武将结交肯定会引得皇帝的猜忌,但是当今大齐皇帝还是有些艺高人胆大。

    虽然他也猜忌,但是并不反感,让四个皇子竞争,这样既能促进这几个皇子的进步,又能平衡几个皇子的势力,达到相互牵制,这样还制衡了朝堂,还有机会收复失地。

    这样一举多得的办法,正是这个皇帝喜欢看见的,这就是帝王之术。

    当然大多数的兵权还是在皇帝手中,除了边关那些守将有一定的兵权外,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而且这些将领的家眷都在京师,明的是再京享福,这何尝不是控制这些武将的一个手段呢!他们无召不得回京,这样才可以保证皇权的安稳。

    大皇子赵德柱掌控刑部,一直和北地潼关守将白关来往密切。

    二皇子赵德海掌控礼部,赵德海的母妃是东北济州岛守将崔焯的妹妹。

    三皇子赵德国掌控工部,西北汉中守将王和是他的舅舅。

    四皇子赵德石掌控吏部,西南白帝城守将刘达一直都是他的亲信。

    可以说四个皇子加起来掌握了大半个朝堂,同时手里也有边关的将领的关系。

    彼此相互制衡,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那些还没有站队的官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其中的代表就是王灿。

    至于户部和兵部牢牢的握在皇帝的手中,重要关卡的兵权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比如京城御林军和大齐黑甲这是京师甚至大齐最精锐的部队。

    重要关卡,比如韶关也是掌握在赵寺手中。

    想当初,韩觉攻打京师就是韶关那边出了问题,所以这些年来,赵寺加强了京都的守卫,甚至把黑甲军都驻扎在京都。

    有兵有粮,心中不慌,这是赵寺这么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鲁国公作为世家的代表,又是武将的代表,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也是各个皇子争先拉拢的对象。

    且不谈王灿领军经验丰富,就拿他的身份来说,就值得这些皇子这么做。

    拉拢了王灿就等于拉拢了临川王氏。

    王灿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有镇国将军的头衔,有这个头衔可以操作很多事情。

    但是王灿岂能不知道夺嫡是多么凶险的事情,一个不慎就有灭门之祸。

    而且作为世家的代表,怎么可能选择站队。

    当初皇帝给王启和大公主赐婚,就相当于让王灿站队在皇帝这边。

    所以,现在如果想要王灿站队皇子,那就只有搅黄这个婚事。

    如果这样做都不能让王灿站队,那就只有想办法让王灿一家消失了。

    对于王灿来说中立是不可能的,至少这些皇子是这么想的,只要不是自己这边的,那就是敌人,不管你是不是中立。

    王灿为人精明,为官既不收取贿赂,又不得罪朝臣,也不拉帮结派,为官清廉,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这些皇子根本无从下手,那就只有拿那个传说中性格古怪,平平无奇的王启下手了。

    因此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关注着王启的一言一行。

    王启一直就是一个废物世子的样子,而且各个方面都平平无奇,性格古怪,根本无法拉拢,也无从下手。

    今天王启当街劫持人质这个事情就迅速被这些人知道了。

    现在终于抓住了王启的把柄,只要利用这个机会破坏掉王启和大公主的联姻就可以了。

    只要这个事情运作得好,那王灿就不得不做出选择了。

    很快各个势力就派出人去打听,今天王启劫持的是谁,然后自己这边开始安排御史开始上书弹劾王灿管教不严,纵孙行凶,认为王启胡作非为,要求陛下取消王启和大公主的婚事。

    就在这些人如火如荼的准备破坏王启的婚事的时候。

    王启这边,王启之所以一直表现平平,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有着远超这个世界的知识,还因为这样做可以降低这些人对他的警戒之心,给人营造一种可以随意拿捏的形象。

    可是这些人也不想想,王启是这么容易就上当的人吗?

    不然这么多年了,就没抓到过王启的把柄。

    今天这个事情有些超乎王启的预料。

    可是作为一个活了两世的人来说,这点小打小闹,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所以王启回府后虽然有些心神不宁,但是很快就调节了过来。

    开始思考后面的应对办法。

    现在外面肯定在打听今天自己劫持的是谁,然后再根据被劫持人的身份再定罪。

    根部不会在意,这个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那个“少年”当街纵马,然后才有王启的劝解,最后才演变成了劫持。

    王启知道自己劫持的是大公主,等外面调查清楚了,那肯定会定他一个藐视皇权的大罪,或者是其他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至少要达到搅黄王启和大公主婚事的目的。

    所以王启准备来个借坡下驴。

    王启把今天这个事情如实的告诉了自己的祖父。

    准备让自己的祖父这次真的找个地方归隐。

    可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意。

    很快到了第二天,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