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一唐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咬定秦王不放松三

    秦王府,

    天策府中厅,二十四岁的李世民坐在上首,看着手下的谋士。

    在他左手处,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等十几人,右手坐着秦琼、李靖、尉迟恭、程知节等人。

    所有人的脸上都忧心忡忡。

    之前,秦王府和太子府之前的关系还是属下间的纠纷,李世民和李建成表面兄友弟恭,但陛下无故将天策府的两位首脑杜如晦和房玄龄逐出京城这一举动,表示双方撕破脸,太子府再也无法容忍秦王府。

    虽然秦王府失去了两个人,对人才济济的天策府没什么大影响,但谁也不知道太子下一步会做什么动作,会不会借用陛下的命令将众人逐步调离天策府,让秦王无人可用,这是天策府诸人担心的地方。

    “命令是陛下下的,我没办法反驳,不过我替二位求情,最多在长安可以多待两个月,拖到年底再动身。”李世民拍了下大腿,自己从来没有这般窝囊过。

    如果对方是敌人,他可以奋勇战斗,直到杀死对方,但敌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权利,他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

    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雄心勃勃之人,当初若不是他一意孤行劝说父王造反,刘渊是不敢谋反的,毕竟他们家和杨家是亲戚关系。

    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杨广的女儿还嫁给了李世民。偏偏就他造反的意念最重。

    李渊当上皇帝后,按照惯例,封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秦王的功劳太大,如果不是李世民,李渊说还不定此时正为杨家平叛逆贼呢,怎么可能现在舒舒服服的当着皇帝。

    所以他给了秦王极大的权利,准许他开府收拢属下。

    但是随着秦王的年龄渐长,一个尴尬的事情出现在朝堂之上。

    太子其实当的还不错,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能文能武,又有宽仁的名义,这个太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合格的。

    可是偏偏又出了个秦王,这个儿子上马能战,下马能治,威望极高,大唐有今日,皆赖有这个虎子。

    眼见大唐日渐雏形渐显,天下安定,李渊想起杨广继位杀兄之事,心中难安。

    这天下迟早要交给太子的,可是他又不想看到太子继位后杀掉李二,所以准许他留下自己的班底用以自保。如何在他们兄弟二人之间搞好平衡,对于优柔寡断的李渊来说,实在有些为难。

    让杜房二人出京是李渊下的命令,尽管他希望对大唐有功的秦王能平安一世,但也不希望对方的权势和风头压过太子。

    “唉!太子文有魏征,王珪,武有冯立,罗艺,羽翼渐丰,就是齐王李元吉,也有投靠太子之意,加上陛下器重,秦王府的日子会愈来愈难过。”

    房玄龄淡淡的说道:“只怕太子府不拆掉天策府,誓不罢休。”

    “未必!”杜如晦摆手道:“天策府是陛下让秦王建的,陛下未必能听太子的。”杜如晦将秋白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话说完后,庭上诸人都舒了一口气,杜如晦道:“太子府接下来的动作,可能会出征。”

    “出征!”

    所有人都是一愣。

    于志定说道:“太子自从册封后,一向协助陛下处理国事,怎么可能会出征。”

    杜如晦道:“太子如今除了军中威望,其它皆占优势,若想获得军中将士的拥护,必定在战场上补齐自己的短处,何况太子又不是没有打过仗。”

    房玄龄道:“去年没有捉住刘黑闼,今年反让他成了气候,如今刘黑子是大唐最大的威胁,若是太子想要出征,恐怕就是要讨伐此人了。”

    程知节骂道:“他奶奶的,刘黑子不过是齐王手下败将,最好太子讨伐失败,好好丢一下脸。”

    杜如晦摇头道:“不能让太子征讨,秦王应该主动请战,进一步巩固在军中的威望,若是这方面被太子超过,那与太子的差距可太大了。”

    于志定道:“太子是否会有这样的决断,全是我们的猜测,克明,你是怎么判断太子打算出征的。”

    杜如晦苦笑了一下,说道:“惭愧,判断出太子将要出征的不是我,而是一位奇人,前两日,我去本叔杜淹家中辞行,见一小童,不过才七八岁,见识卓越,本叔并不以其年龄就轻慢,礼遇还在我之上。”

    众人听了,一个个神色古怪,李二笑道:“克明,这话不会是你叔教小童说的吧,故意将他自己的想法借小童之口告诉你。”

    秦琼笑道:“我是不信八岁孩童能说出这些话,除非此人是妖孽。”

    杜如晦郑重道:“我就知道我说出小童后,大家肯定生出轻视之心,本来我想离开长安后,将此人推荐给秦王,又恐秦王生出慢待之心,今日看大家对秋哥儿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是让他再杜府再长两年为好。我叔叔虽然与我有隙,但他识人的眼光我还是很佩服的,他对这位秋哥从来没有当成八岁孩童看待。”

    众人见杜如晦说的郑重,收起脸上嘻笑之色。李二说道:“有志不再年高,克明既然打算将其推荐给本王,那明天就将其带过来看看。”

    杜如晦道:“带过来可以,但是大王要切记,不可因为年龄小就轻辱慢待,若是因为给了对方气受,他一怒之下,投到太子府上,天策府只怕真要跨了。”

    程知节道:“就算投奔太子府,太子府的人难道就不轻视他了。”

    李二摆手阻止程知节再说下去,笑道:“放心,我求贤之心你又不是不知,若你刚才说的话真不是杜淹所教,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我怎么不会虚心请教。”

    杜如晦见秦王说的客气,但是脸上露出笑容,没有丝毫尊重之意,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暗暗后悔,不应该在秦王面前提起秋白。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拟定明日上朝后,哪几位启奏替秦王请战,便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