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刷新一个身份扮演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满嘴数理化的男人最帅了!

    “好好好。范博士,我算是明白了你为什么能评上省内十大杰出青年了,光看你的资料卡的什么什么文章发表在《夏国农业学报》...,我还没这么直观和具体,现在就特别能感受到,这个农学研究意义重大,我这个外行都听明白了,为国为民的研究!”马世平导演出言夸赞,他的家国情怀还是很重的,不然也不会从燕京电视台主动请缨要求调回来之江卫视地方台,多出来的时间就是要琢磨东方幻想题材,为夏国文娱搞出心风尚,因此他由衷敬佩江余和柴树俭这样的青年科学家。

    经由柴树俭这一解释,才算完全懂了科学家平常都在干些什么。

    文人相轻,换到现代背景下,词义可以换种解释,文艺工作者互相看不起更加恰当。

    像马世平这样有梦想,有家国情怀的历史篇文艺工作者一般瞧不起的是商业片导演,夏国另外剩下的唯一品类,校园爱情篇。

    马世平这类历史大导,一般反而会对真正的“文人”很是尊重敬佩,此处的文人指的是现代背景下读书成绩好的,立志科研的青年才俊。

    甚至目前主流的价值观来讲,你大商人在大科学家面前也得靠边站,从地位上。

    大商人不过是很会赚钱而已,本质上只是占了某个产业的生态位,算是有能力有气魄,能抓住时代洪流的强人。你不干这行了,不代表这行就垮了,能接替你的公司甚至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没了垄断更好都有可能。

    而大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是把毕生的心血都灌注到前沿的科研中,领域都是未知的探索,诸如大家最熟悉的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之于水稻,所做出的成果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产业,是不具备替代性的,值得大家歌颂的东西。

    大商人本质是利己,科学家本质上利人更多。

    科学家没有商人这么有钱,但是没有人不尊敬他们,要是有人老说科学家不如商人有钱,不如人家商人厉害巴拉巴拉的。

    其实是要批驳的,违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像国自然基金和省自然基金这种大课题,这些科研经费一部分是用于科研,一部分就是保障科学家平时的生活。

    像是青年科学家评的“四青”头衔,诸如优青,青千之类的,通过突出科研成果评上这样头衔,生活待遇和工作待遇都是会相应提高的。(注1:由夏国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接收单位一般也会按照与夏国1:1的比例配套提供50万安家费,100-300万科研经费)

    (注2:老中科学家一般是院士,杰青之类的,都可以叫做头衔,并不是职业级别<一般也都是正高>,也不是学历<一般能评上的也是博士>)

    因此马世平也是乐意来接手这个短期项目“省内十大杰出青年”的,甚至手上的东方幻想创新工作都愿意放一放。

    当然之江省电视台选导演也很对,现场直播,选个大导演,还完全乐意配合官方的活动的,马世平导演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柴博士,你接着讲,我对玉米更感兴趣点。”马世平接着说道。

    “我研究的是饲料玉米,不是咱们平时吃的那种。我研究的是植酸梅基因转入玉米并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纯合体。畜禽和水生动物的成长,需要一种重要的矿物元素——磷。玉米、大豆等饲料中的植酸磷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动物体内缺乏“植酸酶”,很难吸收植酸磷。所以我现在从事饲料转基因玉米方面的工作。”柴博士继续科普道。

    “懂的。就是想问问棉花的抗棉铃虫Bt基因,我也学到过,那个蝎毒基因是什么东西?”江余也是化身好奇宝宝。

    “这个蝎毒基因.....”

    于是江余和柴博士两人就基因序列什么的聊得火热,沈增真和马导演在旁边就像听天书一样。

    沈增真看着江余认真谈论着生化相关的东西,大概也能想象江余科研工作的模样,毕竟学文科的不做科研工作。

    沈增真虽然感觉对什么dna,rna的没什么兴趣,但是江余认真讨论学术的样子还是很帅的,养养眼也是不错的。

    老话说的不错,认真工作的男人最帅了,尤其那帅男人满嘴数理化生,嘴里冒出来的名词都是些高大上的名词。

    柴博士聊得很起劲,聊了一会,好像发现马导演和沈增真都听蒙圈了,于是他打算照顾一下所有人,转一下话题:“江学弟,要不咱们的基因话题就到此为止吧,你看马导演刚刚还蛮来劲的,现在已经要打瞌睡了。”

    “不碍事不碍事。”马世平觉得不用照顾自己。

    “那换个话题吧。”江余也是赞同说道。

    “刚刚江学弟,你还没来的时候,我和马导演也在讨论《大明风云》的剧情,你猜猜我们在聊些什么?”柴博士熟练转换话题。

    “再讨论玉米,哈哈哈哈,这个好猜”江余也是脑袋灵活的人,虽然没有沈增真那么狡猾,但是猜个这个还是手到擒来。

    “对的,江医生跟柴博士真的不一样,什么都懂。明朝有二十几种美洲作物先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其中,玉米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明代传入我国。16世纪70年代,玉米是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进到此处。刚刚柴博士在给我科普那时候玉米的特点,哈哈哈。”马世平感觉终于能插上话了,“我想江医生总不会给我科普些明代口腔医学知识吧。”

    说完,车内几人都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明代还是中医,我算是西医,不太懂的,哈哈。”江余谦虚说道。

    “那我们接着聊,马导演,你前面不是说请我去客串个务农的官员吗?我也挺期待的。”柴博士继续说道,“你前头说的东方幻想题材,我也很期待,我们要不接着跟江学弟他们聊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