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宋:种田,练武,平天下
繁体版

第3章 飘香

    “三妹,三妹,你过来一下!”

    段夏沫在院子里帮母亲做针线活,听了段夏鹏呼喊,立马朝屋里飞奔而去。

    母亲也停下手中的针线,皱眉叹了一口气,跟着朝屋里走去。

    “大哥,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我去找大夫!”

    来到屋里,段夏沫接连问道,还来到段夏鹏身边,这摸摸那摸摸。

    “你这丫头,咋咋呼呼的,你哥我没事。”

    “你看你,母亲也跟着你担心——”见母亲面带愁容,段夏鹏虽说着埋怨的话,可心底却暖洋洋的。

    “夏鹏,你没事,什么都好。”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关心,让段夏鹏多了几分归属感。

    “三妹,这里有一斗米,我们去把它舂出来,今天晚上吃米饭。”指了指桌子上面的百香米,段夏鹏笑着道。

    “吃米饭!?”

    听了段夏鹏的话,三妹一愣。

    北宋时期,大米和小麦已经成为主食。

    然而,百姓最亲近,最善于烹制的仍是粥、汤饼、馓子。

    通过原身记忆得知,江浙地区的百姓,以粥为主,且粥的种类繁多,常见做法是将时令花卉当作配料与谷物一起熬制,也可以加入果蔬和鱼肉等等,比如桂花粥、荼蘼粥、七宝五味粥、蔓菁粥、桃仁粥……

    作为后世之人,段夏鹏则习惯吃米饭。

    “好,吃米饭。”

    “夏鹏伤还没好,多吃点,终归是好的。”母亲闻言,点了点头,便让三妹去舂米。她自己则回到院子里继续做针线活,打算给家里人,每人添一双新鞋。

    段夏鹏闲来无事,便跟着三妹,一起去碓房。

    北宋时期,稻谷加工成大米,基本靠人力加工,把稻谷放入臼里,用人力舂米。

    龙井村有公用碓房,碓房里面有舂床,比起杵臼要轻松不少。

    说实话,舂床这些物件,段夏鹏也是从原身记忆中得悉,相比杵臼和舂床,还有一种稻谷脱壳工具,名叫土砻,类似于石磨,是大米脱壳效率最高的工具。

    “三妹,把稻谷放进去,我来舂米。”

    “大哥!”

    “你就别帮倒忙了,你伤还没好,让我来。”

    “再说,我今年十三岁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舂米我可以的。”

    段夏沫拉住大哥,让段夏鹏坐在碓房旁边的长条木椅上休息,自己来到舂床末尾,一只脚踩在舂床末端,借助身体重量,把舂床压下来,然后抬腿放松,舂床以自身重量下坠,舂床落下开始舂米。

    接下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稻谷脱壳为止。

    还好一斗稻谷并没有多少,忙了一段时间,三妹额头微微冒汗,臼里的稻米已经脱壳完成。

    “大哥,走吧!”

    “咱们回家——”把臼里的米和糠装在一起,段夏沫露出一抹笑容,开心道。

    “辛苦三妹!”

    “哪有——”

    “大哥你和以前不一样,比以前开朗不少。”段夏沫一手端着米,不经意间说道。

    “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段夏沫或许只是随口一说,可段夏鹏却猛然一惊,好在他现在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即便有所改变,也没有人在意。

    仔细对比原身记忆,原身性格内敛,很少说话。

    想了想,段夏鹏选择顺其自然,不准备掩盖自身变化。母亲、二弟、三妹都是至亲之人,段夏鹏夺舍而生,其变化也掩盖不住,从现在开始在三人面前表现出变化,今后自己做出其他改变,他们反而更容易接受。

    两人回到家里,把舂好的稻谷,用米筛分离出米糠,得到淡黄色糙米。

    想要吃上真正的白米饭,还需要追加一道工序,把糙米放入石臼的孔中,用木杵捣米,利用木杵和石臼之间力的摩擦,去除这一层外皮,得到白色大米。

    古代生产力落后,真正能吃上白米饭的,至少也得是富农,地主这一层级。

    三妹段夏沫分离出米糠,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

    糙米就糙米吧!

    整个下午都没吃东西,段夏鹏的肚子已经开始抗议起来,三妹和母亲听了段夏鹏肚子发出的咕噜声,一起笑了笑,随后母亲让三妹去厨房做晚饭。

    “鹏叔,鹏叔——”

    “婶婶!!”

    段夏鹏和母亲坐在院子里,院子外面忽然传来一道幼童的呼喊声音。

    幼童手里提着一个竹篮,远远看过去,竹篮里面好像有几颗蛋。

    “是芦儿啊!”

    “你这孩子,快进来。”

    院子有竹子做的篱笆,约一米高,母亲起身来到院子边上,打开篱笆中间的过道。

    见这个八九岁孩童,段夏鹏立马从原身记忆中,检索出相关信息。

    这个孩子叫段芦儿,是堂哥段夏宝的儿子。

    堂哥段夏宝比段夏鹏大四岁,段夏鹏在通臂武馆做学徒的时候,段夏宝就已经练出了内力,晋升为正式武者。

    两个月前,堂哥段夏宝随商队去了北方,临走前还跟段夏鹏打趣,说等段夏鹏突破后,带他一起闯荡江湖。

    “婶婶,鹏叔!”

    “我娘说,鹏叔身体不好,这些鸡蛋拿来给鹏叔,补一补身体。”

    “这,太贵重了。”

    “芦儿,你在长身体,也要多吃鸡蛋。听婶婶的话,把这些鸡蛋带回去。”

    段芦儿手里的竹篮,整整齐齐放了十颗鸡蛋,鸡蛋在大宋这个时代背景,跟前世不一样,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原身记忆中,鸡蛋、鸭蛋约10文钱一颗,十颗鸡蛋就是100文钱,100文钱大约是乡下劳工两天的工钱。

    “婶婶,不可以。”

    “我娘说了,鹏叔要多吃鸡蛋,身体好了,才能继续修炼武功,才能挣钱娶媳妇。”

    “额,这——”

    段芦儿的话,顿时让母亲词穷,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大于天,为了段夏鹏三兄妹,母亲这些年过得很辛苦。

    “咦,婶婶——”

    “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好香啊!!”

    三妹段夏沫正在厨房里面做饭,用柴火灶煮米饭,米饭煮熟前,锅里沸腾的米汤,蒸气携带百香米浓郁的香味,自厨房里面逸散出来,独特米香味瞬间激发出段夏鹏的食欲,嘴里立马分泌出唾液来。

    这一刻,原本咕噜噜叫的肚子,好似苏醒过来的火山,食欲化作赤红色的岩流,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