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宋:种田,练武,平天下
繁体版

第5章 第一桶金

    当然,并非味道不好,而是因为米饭口感过于软糯。

    煮饭时水加多了,使得米饭过于松软,且不考虑厨艺问题,陈清欢继续品尝米饭。

    轻嚼下去,百香米独有的米香瞬间穿透口腔皮层,米饭咀嚼之间,享受百香米独有风味,仿佛来到了乡间田野,稻花盛开,徜徉在无穷稻浪中,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

    “这味道,不可思议!!”

    陈清欢双眼耀耀生辉,作为顶级御厨,他对美食的品鉴,绝对比段家人要细腻的多,味蕾如潮水般涨落,品鉴百香米本身蕴含的色香味变化,他从未遇见过这般食材,原始风味就让人回味无穷。

    “可惜,厨艺过于粗糙,若厨艺能稍加打磨,这碗米饭的风味,还能更上一筹。”

    “刚刚在门外不小心听到,米饭是夏沫丫头煮的。”

    “不知夏沫丫头,愿不愿意跟我学煮饭,避免浪费如此珍贵的食材。”

    “呃,这——”

    陈清欢先是称赞百香米,随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出乎众人预料。好在段夏鹏反应快,主动送来大腿,岂能放过!

    “三妹,陈叔叔要收你做徒弟,还愣着干什么?”

    “快起来,先给陈叔叔敬茶。”

    “哦,噢——”

    夏沫还没反应过来,但还是很听话,呆头呆脑去倒茶。

    当然,拜师礼不会这么简单,陈清欢是远近闻名的御厨,在北宋这个时代背景,师父地位可不轻,礼不可废。

    “哈哈,后生可畏!”

    “夏鹏你这孩子,不简单。”

    陈清欢原本打算在龙井村住几日,顺便指点一下段夏沫,没想到段夏鹏瞅准机会,立马顺势而为。

    现在来看,段夏鹏审时度势、抓机遇的能力非比寻常,将来必有一番成就。至于段夏沫,跟他学习厨艺也没什么,先带着指点一番,若有天赋,便收作正式弟子。

    “陈叔,我们家得感谢你。”

    “有陈叔你带着,夏沫未来可期,还请你多多教诲。”

    听了段夏鹏和陈清欢的对话,段家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脸上都带着喜色。

    段夏沫端着茶杯来到陈清欢面前,恭敬道:“陈叔叔,请喝茶!”

    “好好好,这杯茶我喝了,以后先跟我学。”

    “能学多少,还得看小丫头你的天赋和毅力,厨艺一道,学无止境。”

    “谢谢陈叔叔!”敬茶结束,段夏沫坐回原来的位置,安安静静的,短短几分钟,她还没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改变。

    “三妹,你怎么还叫陈叔叔,不懂事,改口叫师父。”

    “哎,不急,慢慢来,慢慢来!”

    “夏鹏你别吓到你妹妹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陈清欢罢了罢手,没有在意称呼问题。

    他这次回来,是为了研究新菜式,新菜式研发重点,要么在烹饪厨艺方面进行革新,要么寻找新食材。

    在段家偶然发现了百香米,这让陈清欢迸发出了无限灵感,凡是以米为材料的菜肴糕点,都可以用百香米替代普通稻米,从而开发出全新菜肴。

    “嫂嫂,夏鹏!”

    “想必你们也知道,我在杭州熙春楼掌勺。熙春楼又是杭州境内最好的酒楼,熙春楼来的客人,非富即贵,上有当朝宰相,下有江湖豪杰。”

    “熙春楼卖的菜肴,当属顶尖,且价格相当高,熙春楼的招牌,荻芽河豚羹一碗就要卖一千文钱。”

    “什么!”

    “这么贵——”

    听了陈清欢的话,就连见过大世面的段夏鹏,也暗自咋舌。

    一碗荻芽河豚羹,一千文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见段家四人震惊不已,且没有说话,陈清欢接着道:“刚刚吃的这碗米饭,我可以肯定的说,百香米绝对是顶级食材,不逊于河豚。”

    “常言道,一朝得食河豚羹,终生不念天下鱼。”

    “河豚价高不下,有些时候,甚至千金难求,活鱼都要卖一两银子一尾。”

    “若你们还有这种大米,陈某愿出一两银子一斗的高价,买下这种大米。”

    “窝草——”

    作为顶级御厨,陈清欢绝不会看走眼,他有一百种方法,把这种特殊大米做成糕点菜肴,翻十倍再卖出去。

    杭州本就是商贸发达的地方,再加上名门望族扎堆,有熙春楼作为渠道,也不缺优质客户。

    而段夏鹏听了这个报价,心头那个火热,这是要发财的节奏啊!

    “陈叔,我们吃的这种大米,叫百香米。”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家稻田,去年发生了一件怪事。”

    “我去年在田里插秧的时候,有七彩大鸟从天扔下一块青色石头到我家田里,溅起几米高的水花。我去田里寻找那块石头,把那块田翻了几遍,就是没找到那块青色石头,仿若冰雪消融,不见其踪迹。”

    “结果那块田里的水稻,发生了奇异变化,变成如今这般口味。剩下的百香谷,扣除今年春耕留种之外,就还剩一袋稻谷,今日天色已晚,明天我让二弟去碓房,把稻谷去壳后,给你送过去。”

    之所以这样安排,段夏鹏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百香稻是系统庄园优化出产的紫色农产品,段夏鹏也不知道系统植物脱离庄园后,能不能在外面种植?

    考虑种子外泄风险,段夏鹏特意让二弟卖米之前,先去壳,别人就没法拿到紫色的百香稻种子。

    “那只七彩大鸟叼来的青色石头,估计是天地异宝,否则也不会造化出如此美味的水稻。只希望你们今年种的水稻,还能保持相同品质。这般顶级食材,若只是昙花一现,实在让人遗憾。”

    陈清欢在熙春楼掌勺,江湖奇闻异事也没少听,比段夏鹏遭遇更为离奇的故事,也不在少数。

    跟段家母子四人继续闲聊了一会儿,陈清欢便起身告辞,拱手道:“嫂子,夏鹏,今日多有打扰,陈某先行告辞。”

    “明天百香稻脱壳后,夏沫和夏虎一起来我家,夏沫随我去熙春楼,到那边学习厨艺。”

    陈清欢离开院子后,二弟、三妹和母亲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段夏鹏,这让段夏鹏如坐针毡,难道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暴露了不成?

    最终,还是活泼的三妹先忍不住,出声询问道:“大哥,那袋大米不是你捡的吗?怎么又成咱们家种的了?”

    “嗨,这不是吹牛嘛!”

    “不讲好故事,又如何卖的出高价,这叫产品的内蕴文化属性。就像咱们西湖的龙井茶,它不仅仅是好茶,关键它还有好的故事,多少文人墨客写诗,赞誉咱们西湖龙井茶。”

    “因此,我给百香米编个故事,这很正常吧!”

    “三妹,你今后跟陈叔学做菜,不仅要学好厨艺,还要学会讲好每道菜的故事。”

    “如此,才能成为千古名厨。”

    “喔,是唬人的意思吗?”

    “就好比中午,大哥用空城计唬住了陆家家仆,刚刚又用子虚乌有的故事,唬住了陈叔叔。大哥你太会唬人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要不你跟二哥换个名字,你叫‘段夏唬’,二哥叫段夏鹏。”

    “......”

    吃完晚饭,聊了一会儿家常,二弟送段芦儿回家,三妹和母亲在家里收拾碗筷。

    作为伤员,段夏鹏无事可做,龙井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晚上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回房躺在床上,盖上那张旧被子,段夏鹏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遭遇和未来。

    今日发生的事情,匪夷所思,魂穿北宋末年,却又是普通百姓家,不说逐鹿天下,连生活都过得十分拮据。

    另一方面,拥有系统金手指,依靠系统庄园,再加上前世累积的知识,解决生计问题不是难事。

    问题在于,怎么活出个人样?怎么出人头地?怎么躲过兵燹(xian)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