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宋:种田,练武,平天下
繁体版

第56章 减租

    段夏鹏脑门一头黑线,自己看着很像坏人不成?魂穿至今,他可连一只鸡都没杀过。

    “茅叔,你误会了!!”

    “我怎么可能像陆家一样为富不仁,我打算给佃户减租。”

    段茅闻言也松了一口气,今年年成不好,年前那场大旱势必造成减产。

    倘若段夏鹏今年加田租,村里的佃户怕是活不下去。

    段家刚成为龙井村首富,人丁也不像陆家那么兴旺,若佃户心存不满从而暗中使坏,到时候就会很麻烦。

    “夏鹏,你打算减多少?”

    “这个...我想想。”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有道是,升米恩,斗米仇。

    给佃户减太多的地租,他们可能一时感激,可若是以后出现什么意外,给他们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自己搞钱不用盘剥佃农,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以及稳定的粮食来源。

    这账得好好核算一番。

    江浙地区亩产高于北方,水稻产量在2石左右,佃农缴纳田租的同时,还得交税。

    南方亩产较高的地方,每亩须纳税三斗。

    也就是说,佃农种一亩地,按每亩两石产出计算,扣除田税和地租,仅余下7斗粮食。

    要考虑拉拢佃农,又要考虑恩大成仇的情况,权衡利弊之下,段夏鹏决定效仿前世的承包制度,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分开,设计一份北宋版的包干到户契约。

    “茅叔,现在和佃户签订的契约,都是一年签一次,我打算拟一份长契。”

    “凡我段家名下的田地,土地所有权归段家。佃户跟段家购买土地使用权,20年修订一次契约,契约期限内,每亩地收三成地租。”

    “仅三成,这么低!!”

    这个分成比例,大家都很意外,本以为段夏鹏会减一成,没想到直接减了两成。

    分成比例虽然很良心,可段茅还是发现这份契约有一个漏洞,“夏鹏,这份长契对佃农确实很好,可佃农一年到头吃都吃不饱,他们哪有钱购买土地使用权?”

    “这个简单,我们可以分期付款。其次,还可以用粮抵债。”

    “佃农每年拿出一成粮食作为购买土地使用权的费用,分五年还清。”

    “也就是说,佃农头五年需要给段家四成粮食产出,后十五年给三成地租。”

    北宋时期,普通百姓家庭,每人每年约需要200斤粮食。按照段夏鹏制定的分成比例,以一亩地产出2石粮食计算,扣除地租和田税,前五年佃户每亩可得9斗,后15年佃户每亩可得11斗。

    也就是说,一户人家按6口人计算,每年最低消耗1200斤粮食,只需在段家租10来亩土地,便足以养家。

    10亩地,佃户前五年可得1125斤粮食,后15年可得1375斤粮食。

    以上计算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比这更复杂。比如产量不可能恒定,百姓花销也不可能只有地租和田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需要钱购买。

    总的来说,佃户在段家租种20亩地,一家人生活必然是没问题的。

    “茅叔,凿井队那边,你推荐一个可靠的人上来,让他管理凿井队。”

    “段家经营的产业越来越大,你来管地租和佃农相关事务,以后田地地租收上来的粮食,你作为管理,可享受百分之一分成。段家现有1700亩土地,收租1360石,你每年分红可获得136石粮食。”

    “这...太多了!!”

    段茅原本还准备应下此事,心里想的是,帮本家侄子做事,给多给少也无所谓,能养家糊口就行。

    每年分红的确切数字公布后,段茅反而犹豫了,“夏鹏,你的好意茅叔心领了,你给的实在是太多,我又不会写字做账,这分成太多,受之有愧。”

    “茅叔,你难道不为你家那俩小子想想吗?”

    “他们现在才七岁,正是读书识字的年纪,你若不挣这份钱,哪有钱给孩子们提供优渥条件。”

    “不如和你家小孩一起去义学识字,到时候我要在义学那边开设一个成人教学班,专门教授成年人读书识字,以后凡在我家工坊工作,皆要求识字,识字者优先提拔为管理,升职加薪。”

    “茅叔,你也不想你家那两小子长大后,又去田里种地吧!”

    当下人才缺口愈发明显,相比他人,茅叔最大的优点是忠诚,至于读书写字,记账核算之类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唯有忠诚是金钱买不到的优秀品质。

    段夏鹏也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借用前世的夜校机制,来改造麾下工人。

    想发展工业,规模化生产制造,高素质的工人只能自己培养。

    以北宋现在读书人的风气,读书是为了考功名,封侯拜相,怎么可能到段夏鹏的工坊做事。

    此种情况下,段夏鹏只能花费大代价,去改造工坊现有的劳工。

    “这...”

    “那我试试,我要是管理的不好,夏鹏你该换人就换人,千万不能因为我,而耽误你的大事。”

    “咱们段家好不容易出了麒麟子,我段茅决不能拖你的后腿。”

    段茅也想为自家那两小子拼搏一把,自己小的时候没得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当然,他也拎得清,这一切都是段夏鹏带来的。

    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千万不能把事情办砸了,把大家吃饭的锅给砸碎了。

    “嗯,茅叔你能这样想自然是最好的。”

    “我今后的事业会越做越大,你也要努力提升自己,为自己,也为你家那两小子,搏出一片新天地。”

    “对了,明天去跟佃户修改租赁契约,夏虎和你一起去。在租赁契约中再添加一条,若佃户售卖粮食,须卖给段家,我们以正常的市场价收购佃农多余的粮食,不得卖给其他商人。”

    “夏鹏,你打算做米粮生意?”

    段茅诧异,自打段夏鹏开窍以来,其动作快的让人目不暇接,他完全跟不上段夏鹏的行动。

    完全是段夏鹏带着大家向前飞,段夏鹏麾下众人,皆有这种感觉。

    “米粮生意也要做,挣钱倒是其次,主要是掌控米粮。”

    “段家窑坊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哪天出现灾情意外,麾下那么多人跟段家吃饭。我不能把大家的饭碗交给别人管理,我们得有自己的米粮商行。”